“2022网上群众工作峰会”嘉宾走进宁德三地 感受“四下基层”好作风

人民网宁德12月28日电 (林晓丽、钱嘉禾、刘卿)福建省宁德市是“四下基层”机制的发源地,也是我国脱贫攻坚路上一个鲜明的注脚。深入基层扎实服务群众、畲族村民下山、“连家船民”上岸……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这座山海“相会”的城市备受瞩目。
“2022网上群众工作峰会”嘉宾走进宁德市霞浦县信访接待下基层展览,感受“四下基层”工作作风。人民网 焦艳摄
12月28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网、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信访局主办的2022网上群众工作峰会将在福建省宁德市举行。会前,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中央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地方党委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及专家学者,一同走进宁德的福安市、福鼎市、霞浦县三地观摩。
嘉宾们在观摩霞浦县信访接待下基层展览。人民网 焦艳摄
宁德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以深入基层调研为起步,逐步建立“四下基层”机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嘉宾在观摩霞浦县信访接待下基层展览。人民网 焦艳摄
在观摩活动中,嘉宾们走进霞浦县信访接待下基层展览,切身体会了“四下基层”的扎实工作作风,学习领悟坚持“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
嘉宾们走进“中国扶贫第一村”福鼎市赤溪村。人民网 焦艳摄
嘉宾们还观摩了宁德各地触动人心的脱贫故事。宁德“摆脱贫困”主题展览反映了宁德市三十多年来的沧桑巨变,展现出“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在福安市下岐村,“连家船民”搬迁上岸,不仅搬上来、住下来,更是富了起来;曾经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中国扶贫第一村”福鼎市赤溪村,历经十年“输血”就地扶贫、十年“换血”搬迁扶贫、十年“造血”“旅游+产业”扶贫的历程,走出了一条致富路;霞浦县东山村的部分村民曾住在深山茅草房里,在经过茅草屋改造、造福工程搬迁后,告别了风雨飘摇的生活。
嘉宾在记录赤溪村的脱贫致富故事。人民网 焦艳摄
嘉宾们纷纷表示,经过这次观摩活动,亲身感受到闽东精神蓬勃的生命力,切身体会到在脱贫攻坚精神的引领下,宁德过去三十年发生的跨越式巨变,同时,见证了“四下基层”工作作风在宁德深入人心,充分体现当地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决心和行动力。
嘉宾们观摩宁德“摆脱贫困”主题展览。人民网 焦艳摄
嘉宾们在福安市下岐村了解“连家船民”搬迁上岸的脱贫故事。人民网 焦艳摄
嘉宾在观摩宁德“摆脱贫困”主题展览。人民网 焦艳摄
嘉宾们走进霞浦县信访接待下基层展览。人民网 焦艳摄
嘉宾们走进赤溪村。人民网 焦艳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