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的四个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教育公平。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仍是薄弱环节,直接影响到了乡村教育振兴和乡村振兴。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素质能力成为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笔者建议抓住思想、政治、组织和专业四个着力点,破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奋力构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
首先,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在思想上消除对乡村教师的负面“刻板印象”。
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关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花大力气解决乡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用好国家和省属公费师范生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师范毕业生补充到乡村学校,提升乡村学校中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比例。二是深入推进“银发教师”工作。做好“银发教师”的宣传、报名和遴选工作,选拔热心乡村教育工作、师德高尚、身心健康、教育教学能力突出的优秀退休校长和学科教师加入到乡村教师队伍中,补齐乡村教师数量和质量上的短板。充分发挥“银发教师”对原有乡村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银发教师”的选聘应该重点向乡村学校的薄弱学科和紧缺学科倾斜。同时,“银发教师”的使用不一定局限于固定的学校,可以采取“共享教师”的模式,让其在片区内的学校发挥更大作用。三是更加积极主动,讲好乡村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感人故事。通过主动发声、正面发声、有效发声,宣传整个乡村教师群体,帮助社会各界在思想上消除对乡村教师的负面“刻板印象”,帮助乡村教师树立积极的“专业形象”“专业身份”和“专业自信”。
其次,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在政治上提升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
一是给予乡村教师充分的尊重。要高度重视乡村教师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在政治上给予乡村教师应有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身体力行带领全社会尊师重教。二是常态化、广泛宣传表彰乡村教师的贡献。对于乡村教师贡献的宣传表彰应该日常化、常态化,不能仅停留在每年教师节对个别优秀教师的表彰和走访中,甚至让教师节异化成“少数教师被表彰,多数教师被教育”的“教师教育节”。三是在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补贴、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乡村教师更多保障。用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给予乡村教师在职称评聘、岗位晋级方面更进一步的倾斜。同时,充分考虑补贴、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影响乡村教师离职倾向的高相关因素,切实解决乡村教师的后顾之忧。四是完善城乡教师双向正常流动的机制。参照世界发达国家乡村教师的管理机制,吸引城市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畅通乡村教师向城市学校合理流动的渠道,为乡村教师进一步提升学历提供平台和机会。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获得感,厚植乡村教师长期从事乡村教育的情怀。
再次,强化基层党建赋能,在组织上强化乡村教师党支部建设和引领。
一是指导乡村学校建立建强乡村教师党支部。通过建立建强乡村教师党支部,强化党对乡村教育事业的领导。二是强化党支部对乡村教师的思想引领、情怀培育和师德塑造。乡村教育的根本在于乡村教师。乡村教师党支部的工作重点在于对乡村教师进行思想引领、情怀培育和师德塑造,引领乡村教师将个人职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乡村教育振兴相结合,在国家乡村振兴大局中书写自己的人生答卷,奉献自己的青春汗水。三是加强乡村教师党支部与乡村教师的血肉联系。乡村教师党支部要自觉加强与乡村教师的联系,要自觉将乡村教师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要自觉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切实将解决乡村教师“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党支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最后,聚焦乡村教师素养发展,在专业上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支撑。
一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动态画像。相关部门可以协同人工智能平台开发公司,针对本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开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动态数据库平台,动态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个体画像、有选择性的部分群体画像和群体画像。二是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教学和教研支撑能力。教研员是一支富有我国特色的教学和教研指导力量,对于本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专业引领和专业指导。要高度重视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师资的建设,增加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高级职称职数,并大力引进乐于帮助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优秀教师进入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从事教研员工作。三是强化乡村教师职前定向培养和职后跟踪培训。大力推行乡村教师定向培养的做法,在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课程设计与开发方面,应在教师教育通识课程开设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乡土课程,使未来的乡村教师对乡村文化形成认同。同时,要大力推行“下沉式”职后跟踪培训模式,发挥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培训院校、市级和县级教研培训部门的作用,借鉴“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教学教研特派员”制度,帮助乡村学校构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四是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学习意识和专业学习力。要引导乡村教师回归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即乡村教师学习。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在于乡村教师专业学习意识的觉醒和专业学习力的不断提升。努力搭建各种平台,树立卓越和优秀乡村教师榜样,引领乡村教师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实现乡村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五是充分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省市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数字化学习时代,引领乡村教师通过国家级和省市级智慧教育平台,加强乡村教师师德修养和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锤炼,引导乡村教师争做新时代乡村学校的“四有好老师”和乡村学生的“四个引路人”。
(作者为省委党校第5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二班学员,福建教育学院理科研修部副主任、副教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