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永定:党建领航乡村振兴 聚“力”岩太民富景美

陈东乡岩太村位于龙岩市永定区南部。近年来,该村立足自然山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突出“党建引领”这一核心,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实施“三化叠加”党建示范项目,强化阵地建设,提升服务功能,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开荒复垦发展特色农业,迈出了乡村全面振兴稳实步伐。
陈东乡岩太村。永定区委组织部供图
筑堡垒,建阵地,聚党建引擎“驱动力”
筑好党建堡垒。岩太村以集中换届为契机,推动岩太村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岩太村班子紧盯本村村情特点、工作重点、党建特点,结合2022年省级党建重点培育示范项目“三化叠加”,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和打造攻坚,筑牢“党建堡垒”。
突出阵地建设。按照“美丽高山土楼梯田”发展田园农旅经济的定位,综合考虑人口密集情况和资源要素分布,先后投入60万元对原有破旧村部阵地进行改造提升。同时在村口处拆旧新建党群旅游服务中心(驿站),通过总体规划、合理设置、融合管理,建设标准化活动阵地,将村级党组织建设成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窗口和纽带,真正让村级活动场所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连心站”。
陈东乡岩太村。永定区委组织部供图
做优“党建+”。依托标准化活动阵地,积极打造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党群+集群”“党务+政务+服务”、阵地服务圈,通过推动服务功能融合,合理调配使用场地资源,促进组织阵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效果。2021年6月,岩太村党支部被评为龙岩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巧布局,育龙头,聚产业发展“引领力”
培育龙头产业。将高山辣椒种植作为助农增收龙头产业,2021年以来共流转土地近1000亩,引进辣椒合作种植项目,种植辣椒621亩,年产值约750万元。以“党建+公司+合作社+示范园+脱贫户”经营模式,成立支部领办合作社“新兴岩太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每年聘请周边2000多人次群众参与辣椒种植、日常管护和采收,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有效增加群众和村集体经济收入。
发展文旅产业。岩太村党支部积极发展文旅经济,与永定区岩太土楼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结对共建,双方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因势利导,开启整村运营模式,全面提升和改造乡村风貌,对破旧土楼进行改造修缮,盘活废弃农房,引导村民成立4家民宿,其中阿牛民宿荣获“中国最具人气民宿”“福建省最佳民宿品牌”等称号,成功培育了乡村振兴样板和典型。
岩太村党支部积极发展文旅经济。永定区委组织部供图
打造特色品牌。充分发挥高山梯田资源禀赋优势,积极谋划推动萝卜、高山米、芥菜、辣椒产业发展。通过成立支部领办合作社,规模化种植高山特色农产品,通过统一包装塑造“岩太”品牌。并通过“农民丰收节”“杨梅采摘节”等活动渠道对外展示岩太美食和品牌文化,不断完善岩太高山辣椒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科研创新、产业发展等全产业链布局,提升岩太高山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
规模化种植高山特色农产品。永定区委组织部供图
强推进,树典型,聚和美乡村“创造力”
优化环境,书写诗画之美。岩太村党支部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通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两治一拆”行动,全面整治“脏乱差”“乱搭建”现象,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同时,通过深入推进“荒地复耕”鼓励土地流转,提高了梯田复耕率。如今,岩太生态变好了、景色变美了。
深入推进“荒地复耕”鼓励土地流转,提高了梯田复耕率。永定区委组织部供图
文明村风,铸塑人文之美。岩太村党支部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主线,结合客家农耕文化,创建了“党建文化长廊”和“红色广场(红土初心讲堂)”,运用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现伟大建党精神和客家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开展“岩太大课堂”、“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等活动,邀请老党员讲红色历史,让村民耳濡目染、循序渐进地赓续文明基因。2022年10月,岩太村荣获“龙岩市新时代红土地党的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党建文化长廊。永定区委组织部供图
保护生态,构建和谐之美。岩太村坚持以“生态乡村建设”为前提,发展优质、可靠、可持续和有复原力的基础设施,实施生态旅游和特色种植的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生态乡村建设。近年来,岩太村先后获得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省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改善提升村、福建四星旅游特色村等荣誉称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