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永定区:深化“跨村联建”党建机制 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永定区湖坑镇跨村联建核心村南江村。永定区委组织部供图
近年来,龙岩市永定区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持续深化“跨村联建”党建机制为抓手,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源整合,以党建引领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创新设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把“组织联建”作为“跨村联建”的“定盘星”
坚持以“跨村联建”为载体,联合打造坚强战斗堡垒,培育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激发基层组织新活力。
建立完善组织体系。构建“区委牵头抓总、乡镇党委主导、村级联合实施”纵向涵盖区乡村三级党组织,横向覆盖党政群机关、农村、企业的“六大组织体系”,增强乡村振兴组织统领力,建立起三级书记总抓、整区整乡连片推进的乡村振兴格局。
激发联村党组织活力。在不改变原有行政划分和自治主体的情况下,选择一个先进村作为主导,采取“1+1”“1+N”等方式联合周边发展较弱的村建立联建村党组织,区委制定文件,明确联建村党组织五项工作职责、四项运行规则,发挥联建党总支和各村党支部的联动作用,激发出农村党组织的新活力。
选优党组织“领头雁”。注重选拔威信高、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或者省市派驻村第一书记担任联建村党总支书记,同步吸收片区内村、企业等党组织负责人为联建党总支成员,筑牢党组织“主心骨”。
把“产业联营”作为“跨村联建”的“助推器”
“跨村联建”始终坚持产业振兴、抱团发展的第一要务。
坚持以产业发展为落脚点,通过项目打捆使用、土地规模流转、产业连片开发等方式,互帮谋划、互帮项目、互帮资金、互帮开发,抱团做大优势产业,重点以打造“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为抓手,推动资源要素集聚、乡村抱团发展,实现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先后打造出“土楼十里长廊”等6条跨村联建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
持续深化村企联盟活动,采取“多企帮一村”“一企帮一村”等方式,广泛动员区内企业和外出乡贤企业与263个行政村结对共建,以企带村、以村促企、互利共赢,助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捐资等项目实施。统筹农村、辖区单位和企业等组织,深入推进“联村、联企、联社、联银、联校、联乡贤”等“六大联动”,充分发挥各类资源力量,为乡村振兴人财物等方面凝聚合力。
深入实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探索乡村旅游型、经营村庄型、投资产业型、盘活资产型、村企联盟型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挖掘各村发展潜力,形成产业发展片区优势,合力促进村集体增收。
把“机制联创”作为“跨村联建”的“压舱石”
以工作机制保障“跨村联建”有效、规范运行,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立“党总支+党支部+群团组织和其他组织”联席会议制度,以“提交议题、集中协商、分级实施、上下联动”方式,推行联建村“统一规划、连片建设、共享共用”机制,由联合党总支统筹规划、统一实施,引导联建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积极推行跨村联建“一月一例会”“一季一拉练”“一年一考评”等制度,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总结阶段工作,协调重要事项,部署推进措施。由乡镇党委组织开展“跨村联建”项目拉练工作点评,推动联合党总支有效运转,确保“跨村联建”工作有序有效落实。
建立导师帮带制度。坚持“优中选优”,破除年龄、行业、职务、身份等界限,把政治过硬、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领导干部、专技人才、集体等纳入导师库,组建导师团,采取结对式、授课式、交流式、辐射式、项目式、作业式等“六种帮带模式”,补短板、强弱项,解决党建工作薄弱、产业发展落后、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不强、基层治理不力等问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