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希平委员:出台促投资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市场主体、民间资本持续扩大投资

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市工商联主席柯希平。受访者供图
人民网福州3月7日电 (吕春荣、钱嘉禾)当前我国经济正在企稳回升,但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
“税收优惠政策是宏观政策激励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出台促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改善投资意愿,引导市场主体、民间资本持续扩大投资。”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市工商联主席柯希平如是说。
柯希平认为,一系列含金又含情的税收政策红利从纸上落到账上,不仅能给企业吃下“定心丸”,也可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如何进一步出台促投资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他提了三点建议。一是支持新投建大型企业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二是对境内个人股东取得的分红利润用于再投资的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三是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利息支出实施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
其中,就“新投建大型企业”方面,他提出,按照现有增值税退税要求,企业要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必须满足纳税评级为A级或B级(根据上一年主营业务收入确定纳税等级,一年一评定)。新投建企业因暂无主营业务收入,无法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为此,他建议,对符合国家鼓励发展产业且达到一定投资规模的新建制造业企业,允许将其纳税信用等级直接认定为B级,改善新建企业现金流,支持企业循环扩大投资。
就“中小微企业问题”方面,柯希平表示,中小微企业在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融资需求,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在中长期投资贷款上,与大型企业在融资成本上差异一般超过100BP,一定程度影响了中小微企业扩大投资的意愿。为此,他建议,参照研发加计扣除做法,对于中小微企业融资利息支出加计扣除20%—50%,通过税收手段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改善中小微企业的投资意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