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福建加快老区苏区振兴发展

2023年03月10日18:15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发布会现场。杨俊杰摄

发布会现场。杨俊杰摄

人民网福州3月10日电 (林诚烨)3月10日上午,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召开 “稳经济 促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为乡村振兴和老区苏区振兴发展专场。

福建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詹晨辉。杨俊杰摄

福建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詹晨辉。杨俊杰摄

福建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詹晨辉介绍了福建省老区苏区发展总体情况。

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福建先后出台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推动福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福建省“十四五”老区苏区振兴发展专项规划》《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龙岩市和三明市12个县(市、区)纳入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范围,省内挂职交流对闽西革命老区实行全覆盖,初步建立了新时代支持福建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体系。

经济社会实力显著增强

2022年全省老区苏区GDP达到3.69万亿元,是2012年的2.56倍;人均GDP达到11万元,是2012年的2.35倍,全省老区苏区都实现了“市通动车、县通高速、镇通干线、村通客车”,所有老区苏区县均是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都实现了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标准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

充分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精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在前列,创造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特色典型。比如,三明市持续推进医药卫生、集体林权、农村金融制度等改革试验,打造了一批改革样板。龙岩市深入推进水土流失治理、集体林权、扶贫开发等改革试验,创造了一批典型经验。

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

2022年国务院批复同意闽西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明确示范区建设任务和一系列支持政策,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步入新的快车道。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支持龙岩与广州、三明与上海深化对口合作,为打造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样板城市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下一步,福建将从五个方面做好新时代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

一是落实落地倾斜支持政策。抓好《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的贯彻落实,有效实施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等政策举措,深化龙岩与广州、三明与上海对口合作,全面落实省里关于支持老区苏区发展的各项政策,引导更多资源向老区苏区倾斜集聚。

二是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沙县小吃等特色富民产业,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快培育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鼓励发展稀土、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打造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持续增强内生动力。

三是倾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老区苏区铁路、公路建设,打通交通“大通道”、畅通“微循环”,提高互联互通水平。加大能源项目布局,大力发展绿色清洁能源,提高能源保障水平。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四是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深入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深化医疗卫生机构达标建设,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

五是巩固绿色生态优势。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推动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老区苏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赖诗双。杨俊杰摄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赖诗双。杨俊杰摄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赖诗双介绍了福建省推进乡村振兴的相关情况。

2022年,福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取得新成效,全省农林牧渔总产值5502.87亿元、增长3.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87元、增长7.6%,其中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20394元、增长14.1%,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守牢“两条底线”

一是坚决守牢保障粮食安全底线。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层层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一季盯一季抓粮食生产,确保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253万亩、产量507万吨任务。

二是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推动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对38个乡村振兴重点县及老区苏区县帮扶机制,加快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推进闽宁对口协作。

做到“三个确保”

一是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巩固提升生猪产能,丰富茶果菜菌、肉蛋奶等市场供给,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二是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引导农民参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加大惠农政策支持力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权益,力争农民收入增长7.5%以上。

三是确保农业农村安全稳定,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积极应对自然灾害,提升农业安全生产水平。

抓好“三个重点”

一是加快建设特色现代农业,深入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全方位打造“福农优品”品牌,推进产业集聚、绿色发展、对台合作、三产融合,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二是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村庄规划应编尽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建设品质提升,深化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三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推广清单制、积分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有效治理模式,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创建平安乡村,保持农村和谐稳定。

强化“四项支撑”

一是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突破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提高数字农业发展水平。

二是强化制度支撑,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培优做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发挥派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指导员等作用,培育乡土人才,推进“师带徒”人才下乡,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四是强化政策支撑,推动完善“三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提高政府专项债、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领域比例,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配置到农业农村,落实用地保障政策。深化“百镇千村”试点,衔接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

加强“一个保障”

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出台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细则,统筹开展实绩考核,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保证农村改革发展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责编:陈楚楚、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