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痛不可忍,4点提示戳中镇痛观念“痛点”

2023年03月14日08:57 | 来源:中国妇女报
小字号

原标题:痛不可忍,4点提示戳中镇痛观念“痛点”

目前,疼痛患者就诊及治疗率偏低,约有七成的民众面对疼痛选择忍耐,不愿用药、不敢用药、不会用药是疼痛患者常见的用药困惑,因此,在疾病认知和药物使用方面的常识仍需普及,镇痛观念有待提高。

“急性疼痛是某些疾病或者创伤的症状,而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再是症状和警报,已成为一种疾病,而现在约有七成的民众面对疼痛选择了忍耐。”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樊碧发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示公众:对待疼痛要及时就医,避免小痛拖成大痛,大痛拖成慢痛,进而引发其他相关问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主任张达颖表示,目前疼痛患者就诊及治疗率偏低,在疾病认知和药物使用方面的常识仍需普及,镇痛观念有待提高,需要我们联合起来共同促进疼痛防治的科普传播。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和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传播与促进专项基金于日前共同发布了《“远离疼痛 乐享健康”联合提示》,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综合治疗科主任孙永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疼痛科主任罗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主任李水清四位疼痛领域专家分别围绕痛不可“忍”、常见“痛”点、镇痛“药”点、治痛有“方”四个主题进行了解读,呼吁公众关注常见疼痛,提高疼痛防治意识,科学、积极地应对疼痛,并分别就盲目忍痛的误区、疼痛的诱因、常见药物、综合疗护四个方面发出了相关提示。

提示一:疼痛是身体的预警信号,盲目忍痛不可取

疼痛是除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外的“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是机体面临刺激或疾病时发出的预警性信号,应高度关注,切不可忽视。但很多人存在“忍忍就过去”的错误认知,认为疼痛会自行缓解,尤其是轻度疼痛。

专家提示,慢性病合并突发疼痛,需及时就医。对于慢性病患者,可能因为具有一些“个人经验”,忽视了异常症状,从而延误病情。比如高血压患者,可能既往发生过头痛,如果突然出现疼痛剧烈发作或伴随呕吐、视物模糊或者单侧肢体无力,需要立即就医,明确是否存在脑血管疾病。

专家指出,疼痛的刺激会让机体处于失调状态,出现例如血压升高、心肌缺血、胃肠蠕动变慢等并发症。同时,每个人对疼痛的承受能力不同,疼痛发生时,即使症状不严重也不应该继续忍耐,应早干预、早治疗,阻止病情加重、转为慢性疼痛或者产生心理障碍。此外,早期治疗能够提高药物治疗的敏感性,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提示二:疼痛发生有诱因,重视预防是关键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综合治疗科主任孙永海提示公众,常见“痛点”诱因很多,疼痛发生以后要及时就诊,更重要的是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节情绪、接种相关疫苗等方式,防疼痛于未然。

疼痛发生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机体功能老化相关,控制这些诱因能够预防疼痛的发生。如头痛、腰背疼痛、关节疼痛是较为常见的疼痛类型,保持良好的情绪、确保规律的作息与睡眠、均衡饮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的发生。腰背部疼痛与久坐久站不良姿势相关,改变不良姿势,适当锻炼腰背部肌肉力量,可以预防疼痛的发作。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常与骨质疏松等因素相关,尤其是中老年女性,通过积极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能够预防或延缓关节炎疾病的进展。

采取预防措施的同时,需要关注和记录疼痛的发作规律,总结适合自身的措施以更有效预防发作、降低发作频率。

提示三:口服镇痛药应用广,合理用药很重要

药物治疗是缓解疼痛的重要手段之一,常见的镇痛药有两大类:

一类是阿片类,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疼痛,尤其是癌症疼痛。这类药物属于处方药,不当服用会产生成瘾性,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另一类是非阿片类的解热镇痛药,主要包括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消炎药(例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作为基础镇痛药物,适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也被国内外指南推荐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流感等引起的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痛、发热症状。这类药物通常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其中,对乙酰氨基酚不易引起胃肠道黏膜损伤,胃肠道出血风险低,与其他药物合用不易发生不良反应,但过量服用有可能导致肝脏毒性。非甾体类消炎药例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但可能会导致消化道溃疡和出血、影响一些药物的代谢,如可能影响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降压药的效果和口服降糖药的降糖作用等。

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者基数在逐渐扩大,多病共存的患者往往用药种类繁多,容易发生药物间的相互影响和干扰。尤其对于老年疼痛患者,如果需要同时服用其他基础疾病(例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肾病等)用药,应该由医生根据原发疾病、合并疾病、用药史等个体情况评估后指导用药,可选择不易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以减少用药风险。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疼痛科主任罗芳教授提示公众,不愿用药、不敢用药、不会用药是疼痛患者常见的用药困惑,而使用对症的镇痛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但应注意要按照规定剂量用药,不能自行加量,越痛吃得越多。

提示四:多管齐下抗疼痛,综合疗护促健康

疼痛的综合疗护是结合了药物和非药物的整体疗法,由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参与决策,提供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有效减少患者疼痛症状的同时,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最新治疗理念提倡联合应用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运动疗法等非药物治疗及预防手段最大限度地消除疼痛。其中物理治疗包括热疗、冷敷、超短波、冲击波等,这些无创性手段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容易接受。

李水清教授提示,对于老年人、孕妇、儿童以及肾功能不全、肝功能异常和阿司匹林哮喘患者等特殊人群,服药需特别注意,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疼痛治疗。

“联合提示”中指出,急性疼痛在致病因素去除后,大多能完全缓解,但慢性疼痛由于病因复杂,试图通过一次或几次治疗就能“根治”、彻底消除疼痛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在提高疼痛意识、积极治疗疼痛的同时,也需要疼痛患者能够正确科学地看待治疗疼痛的目标,坚持长期治疗,有效安全的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机体功能和情绪,全面提高生活质量。(记者 耿兴敏)

(责编:陈楚楚、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