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句话,强浩花15年圆梦了……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10岁的我,没有了家,没有了学校。”15年前的那次重创,至今让强浩心有余悸。
5、12、14、28,是25岁的强浩特别敏感的数字。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来自地壳深处的横波和纵波猝不及防地袭来。四川汶川、绵阳等地,饱受这场8级地震的劫难。
大地震过后,余震不断。学校操场、绿化公园成了强浩和小伙伴们避难的场所。空地上支满了帐篷、铺满了凉席,没有人敢在自己的房子里睡觉。
“大人和孩子相拥而泣的场景随处可见,我才10岁,真的害怕。”强浩说,灾难带来的恐慌笼罩着整个城市。
或许,生活有了罅隙,阳光才会照进来。
劫后余生的强浩,在废墟的阴霾里,迎来了生命里的那道光。
震后生活里的“八一学校”
“灾难发生后不久,解放军就来了,他们用双手刨开断壁残垣,救出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救援的一幕幕,让强浩记住了沾满污渍、尘土、血痕的“军装绿”。
活下来了,学习和生活就要继续。
一所由解放军用帐篷搭起的“八一学校”,成了强浩和小伙伴们临时读书的场所,简易的黑板、简陋的桌椅,丝毫不影响“师生们”上课。
“我们是学生,解放军叔叔是老师,他们根据个人特长授课。”强浩说,“现在想来,迷茫害怕时点亮读书的灯,是转移注意力的好办法,我们重新审视自己、读懂生活、看待世界。”
图左一为10岁的强浩。受访者供图
“是好汉,嘿!咱们向前闯……”时至今日,在强浩的记忆中,解放军某团的团歌让他印象深刻,“除了授课,解放军叔叔还跟我们说部队的故事,还给我们打军体拳。”
他们把自己的食物分给村民,帮村民抢收田里的作物,帮村民清淤通路……强浩都看在眼里。
铁血硬汉!这四个字深深烙印在强浩的心里,他觉得男子汉就应该是这样的。
记忆深处的“杨和国叔叔”
“我一直忘不了一个叫‘杨和国’的叔叔。”强浩念念不忘,“当时他二十出头,对我特别关心,我永远忘不了他跟我说的一句话‘好好学习,以后考军校’。”
灾后重建开始了,生活渐渐走上了正轨。部队撤离的时候,强浩翻山越岭跑了两个小时去驻地,看他们整理物资、装载上车。
“军车渐行渐远,我身边的大人小孩都在哭,舍不得他们,但我一滴眼泪也没有流。我笃定决心再过八年,我要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10岁的强浩,第一次有了参军的信念。
多年来,强浩一直珍藏杨和国送给他的纪念品。受访者供图
18岁那年,强浩如愿穿上橄榄绿,从四川山区来到东南沿海,成为武警福建总队的一名战士。“杨和国叔叔的硬汉形象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男子汉就要像他们一样!当兵就要当打仗的尖兵。”强浩执意选择那条最苦最累的路——穿上特战服,成为特战员。
强浩进入了武警福建总队第一届预备特战队员集训大队,开始了“魔鬼式”训练,每天穿着沙背心爬山冲坡,在烈日之下据枪定型,在被晒得烫手的障碍场上摸爬滚打……
“当时都不敢上下楼梯,要横着抬腿。”强浩笑道,“这样的日子,我过了九个月,终于成为一名特战队员。”
图右为穿上特战服的强浩。受访者供图
厦门金砖会晤安保、武警部队第一届新大纲集训……强浩在一次次尖兵历练中迅速成长。
“我一直没有忘记杨和国叔叔的鼓励。”强浩说,“我想,要考就考最难考的武警院校。”
逆境磨练人,逆境之苦,亦可变甜。
2018年,强浩考入武警特种警察学院。
录取通知书。受访者供图
在这个培养特战侦查人才的“摇篮”里,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学员”,连续三年获得嘉奖,还和两个战友一起组队参加全军军事建模大赛,并获一等奖。
“2022年,我以综合排名第三的成绩,从武警特种警察学院毕业。我想告诉杨和国叔叔,你对我说的话,我记住了,也做到了!”强浩不禁热泪盈眶。
穿上学士服的强浩,眼里有一道光。受访者供图
人生的模样,取决于凝视它的目光。
现在的强浩,是武警福建总队机动支队的一名排长。“小时候看他们帮村民们做事,长大后成为军人了,才知道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训练场上的强浩。受访者供图
10岁的强浩,想成为军人;18岁的强浩,想考上军校;如今,25岁的强浩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找到15年前给了他人生目标的“杨和国叔叔”。
女友悄悄为他实现心愿
同样身为退役军人的女友,在得知强浩的心愿后,发了条朋友圈,这条信息也被转发到几个退役军人的微信群里。
强浩女友的朋友圈截图
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廖巍和龙彦忠了解到这件事情后,立马又转发了多个群聊,通过仅有的一点点信息寻人。结果,“杨和国叔叔”真的找到了!
强浩与杨和国的聊天记录截图
杨和国,曾于2005年到2010年服役于某集团军。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他和战友们奉命前往灾区进行支援。
“当时感觉很突然,也很紧张,还要做一些临时性的准备工作,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5月13日早上8点出发,在5月14日凌晨三点多到达了强浩所在的重灾区南坝镇。”杨和国如是说。
服役时的杨和国。武警福建总队机动支队供图
对于临时开办的“八一学校”,杨和国也印象深刻。“当时看到小朋友们没有地方去,我们就开始各发所长,想让小朋友们开开心心的,不被这场灾难所影响。”相处下来,彼此有了感情。临别时,小朋友们追着大巴送行,杨和国留下了仅有的一张照片。
杨和国说,他从没想过执行任务时无意中说的一句话,竟改变了一个男孩的一生。
强浩说,下一次休假,他要带着女朋友专程去找杨和国,延续这份恩情、师生情、战友情!
“这是咱当兵的人才懂的战友情!”强浩对见面充满期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