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留乡亲、护乡土、记乡愁、兴乡村  传统村落如何“活在当下”?

2023年10月29日11:52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福州10月29日电 (记者林盈)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文化、留存着乡愁,蕴藏着丰富多元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价值,但也面临着现代化浪潮的挑战。乡土气要如何存续?古村的保护、利用、发展该如何平衡?传统村落要如何“活在当下”?

10月28日—29日,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永泰论坛在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举行,来自国内外的36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振兴乡村”为主题,围绕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提高古厝保护活化利用率等热点、难点和前沿问题集思广益,为促进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事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论坛现场。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论坛现场。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如何让传统村落与时俱进,“活在当下”?

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硕贤从声景、光景、香景角度,分享了自己在人居环境科学方面的见解。他认为应将声景理论与噪声控制结合,将光景学与传统建筑光学和照明工程学相配合,在进行香景与熏香研究的同时关照对人的健康与心理、行为的影响。

“保护历史不应封杀新路。城市是有机生命体,有机生命体一定是时时刻刻在新陈代谢。既要保留历史的沧桑,也要引入新业态延续古城活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建筑规划学院原院长陈秉钊表示,城市的新生活必须满足新的功能,在满足新功能时,从传统文化中传承其基因血缘,合理利用、活化创新。

当天还有多位专家学者从乡村的绿色发展、传统乡村历史文化挖掘、乡土聚落保护、文物与活态遗产开发等方面进行分享。近500名业界、高校代表参会。

据了解,自2012年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会同文化旅游、文物、财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以“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为原则,将8155个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实施挂牌保护。

福建省历来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先后颁布《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福建省传统风貌建筑保护条例》两个地方性法规。目前,全省有552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永泰、连城、屏南、晋江4县市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以此次论坛举办地永泰县为例,县内现存较完好的明清时期庄寨建筑152座,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以及全省最多的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59个,其中国家级传统村落33个。

近年来,当地通过创新“村保办+理事会”的保护机制,成立38个庄寨保护与发展理事会,尊重、发挥村民主体作用,解决了庄寨保护难题。通过对传统民居、庄寨进行“针灸式”提升改造,引入新村民发展文创产业,形成以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带动乡村振兴的“嵩口模式”。近三年,当地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传统村落5.8亿元,生成项目200余个,先后将16个传统村落打造为全国、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此次论坛在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物局的指导下,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文物学会、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由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永泰县人民政府、福州市名城委共同承办。

(责编:江苇杭、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