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浪”来袭!20000多只候鸟现身泉州湾

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晋江围头湾等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停歇地和越冬地,每年春秋迁徙季都有数万只候鸟经停这里休息、觅食补充能量。连日来,大批候鸟陆续抵达越冬地,其中有黑脸琵鹭、黑嘴鸥、勺嘴鹬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以及其他许多珍稀候鸟。
鸟浪。
“太壮观了,太幸运了!”11月20日上午9时许,随着潮水的上涨,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上空出现壮观的“鸟浪”,成千上万只水鸟如同浪潮一般在空中翻滚盘旋,蔚为壮观。正在水头外线滩涂上进行鸟类监测的泉州市观鸟学会会员郑榕凯及时将其记录了下来。“一开始的时候只有一小群,随着潮水的上涨,越来越多水鸟聚集在一起,‘鸟浪’就越来越大,频率也越来越高。”郑榕凯说,“鸟浪”集中在海水高潮前后各半个小时,最多时有一两万只水鸟。
黑嘴鸥。
除了壮观的“鸟浪”,监测人员还观测到不少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嘴鸥和黑脸琵鹭。其中,监测到的黑脸琵鹭有20多只。“今天监测到的黑嘴鸥有200多只,比前几天多了不少。”11月26日,郑榕凯再次到水头外线监测后说道,此外还监测到300多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腰勺鹬。
黑脸琵鹭。
随着候鸟的到来,鹗、鵟、红隼、游隼、白腹鹞、黑翅鸢等猛禽也随之而至。据长期关注鸟类保护工作的晋江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局林业高级工程师王碧英介绍,泉州湾每年最早出现候鸟的时间是9月份,集中出现是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其中9月至10月的候鸟大部分是迁徙经过,10月底至11月,有部分候鸟会留下来越冬,如苍鹭,大白鹭和部分猛禽。
白腰杓鹬。
据统计,今年泉州已经观测到2万多只迁徙候鸟,其中种群较大的有黑腹滨鹬和红颈滨鹬各有3000多只,白鹭2000多只,反嘴鹬1000多只。已经观测到的珍稀鸟类种类不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小青脚鹬,黑嘴鸥,黑脸琵鹭,黄嘴白鹭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大杓鹬、中杓鹬、白琵鹭,白腰杓鹬,半蹼鹬,白额雁、蛇雕、凤头鹰等。
黑脸琵鹭。
每年候鸟的到来,都会吸引许多观鸟爱好者前往观测欣赏。王碧英建议,市民在观鸟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干扰鸟类的正常活动,不要高声喊叫,不要投喂食物和投掷石块。
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工作人员还设立警示牌,禁止乱捕盗猎、禁止破坏栖息地;利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监管系统,定期人机巡查;定期进行鸟类栖息地垃圾清理;定期面向公众开展保护鸟类宣教活动;以及成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及时救助受伤的鸟类。
大雁。
黑嘴鸥。
近年来,泉州市通过种植红树林、短叶茳芏、碱蓬等盐沼植物,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湿地植物群落,形成海岸复合植被防护体系,修复湿地生态,保护湿地底栖生物,为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吸引了更多的候鸟在此驻足休息或者留下过冬。(文/陈明华 图/郑榕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