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福建連江:千年古邑 魅力新城

2021年07月16日09:47 |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小字號

連江是中國鮑魚之鄉。楊柳州攝

福建省連江縣,襟江抱海,鐘靈毓秀,是全國水產大縣、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生態縣、全國雙擁模范縣,有“中國鮑魚之鄉”“中國海帶之鄉”“中國溫泉之鄉”等美譽,也是中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全國GDP百強縣、全國平安漁業示范縣、省級全域生態旅游示范縣,還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水下考古搖籃、福州海洋會客廳。

近年來,連江積極講好古厝故事、做足海絲文章、傳承非遺技藝,加快打造“海上福州”橋頭堡,奮力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堅強北翼。

古色

講好古厝故事

這裡是溫麻古邑,古跡眾多。連江於西晉設縣,距今有1700多年歷史,是福建最早設立的5個縣之一,古稱“溫麻”。

為講好古厝故事,連江精心打造溫麻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魁龍坊、天王前街、上林街、王步街,又稱“三街一坊”,總面積276畝,總建筑面積15.75萬平方米。其中,對外開放的魁龍坊歷史街區留有明、清、民國時期的古建筑23座,融合了連江文教名宦文化、紅色文化、特色建筑文化等,將打造成一處“文化名勝地、連江會客廳”。

同時,連江最大的古民居、晚唐禮部尚書張瑩故居——三落厝,引資開發,實現重生,保留了“唐風明韻”的建筑風格,再現了“山泉入宅、宅內有河、河中有房”的景觀,吸引了世界級的藝術展——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中國國家館“我們的鄉村”主題巡展。

藍色

做足海絲文章

這裡海絲文化深厚,遺跡眾多。溫麻船屯、定海琉球墓、三十六龍窯遺址、鄭和舟師下西洋的誓師地等古跡以及定海灣水下考古大發現,印証了連江是福州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載,漢唐之時,東吳在連江興建溫麻船屯,為江南三大造船基地之一,連江造船業由此興盛﹔宋元之際,連江成為福建五大窯系之一,以浦口的“三十六龍窯”最為出名,其產品遠銷東南亞﹔明清之時,連江是古琉球國到閩第一站,也是閩東沿海抗倭前沿。

這裡有鄭和舟師下西洋的誓師地。據考証,鄭和在連江福斗寺前筑“南海神壇”拜祭,誓師出發,經五虎礁(門)揚帆出海。如今,連江加快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建設,擬整合福斗寺、鄭和井、五虎礁等海絲遺址,打造鄭和博物館。

這裡有威懾倭寇的定海古城。我國有兩座定海古城,一座在浙江舟山,一座便在連江定海。位於連江的定海古城堡始建於1387年,如巨龍盤山鎮海,曾長期是閩東沿海抗倭斗爭的堅固城堡,留刻“定海古城”“會城重鎮”八字。

這裡也是中國水下考古搖籃。1990年和1995年,中國與澳大利亞兩國學者聯合對連江定海灣內的白礁1號沉船遺址進行了海底調查與發掘,取得了豐碩成果。定海灣也成為我國最早的兩期水下考古人員培訓地。在新建的定海博物館裡,可以看到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張威題詞——“定海 中國水下考古搖籃”。

這裡還是福州海洋會客廳,旅游資源豐富。在“福州馬爾代夫”——筱埕鎮,定海灣山海運動小鎮已吸引游客400萬人次﹔在“福州天涯海角”——苔菉鎮,平流尾地質公園入選福建首批海岸公園﹔在“海上威尼斯”——安凱鄉,奇達村旗冠頂成為網紅景點,游人如織。

這裡更是海鮮天堂。連江水產總量40多年來名列全省第一、縣級全國第二,種類達500多種,魚丸、海帶、鮑魚、丁香魚等海味暢銷國內外,並創造了“全國每三粒鮑魚就有一粒來自連江”的成績。

彩色

打造“非遺聚寶盆”

這裡是“非遺聚寶盆”,文化豐富多彩。“檳榔牙齒生煙袋,子弟場中較十番。”十番音樂,被譽為“東方民族交響樂”。省級非遺項目連江十番古樂,保留漢唐余韻,其演奏作品被中央音樂學院、國家大劇院典藏,從小山村走向世界大舞台。“萬盞花燈映古港,兩岸鄉親敬海神。”市級非遺項目游海神是黃岐半島慶祝元宵節獨具特色的傳統民俗,漁民們載歌載舞,抬著各式彩燈和巨大海神像巡游,祈求漁業豐收。

據悉,連江共有非遺項目44項,包括畬族傳統服飾、仁山拉線獅、灘涂泥橇制作工藝、海上龍舟競賽等省級非遺項目7項,連江黃岐魚丸制作技藝等市級非遺項目13項,連江魚燕制作技藝、連江丹陽肉燕制作技藝等縣級非遺項目24項,涉及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技藝、民俗等多個大類。(鄭瑞洋)

(責編:陳藍燕、鐘巧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