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離島到國際度假島 平潭大練島開啟“高速時代”

鳥瞰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平潭融媒體中心供圖
平潭是中國的第五大島,福建省的第一大島,由126個島嶼組成,素有“千礁島縣”之稱,其中大練島是眾多島嶼中唯一建設引橋並連接陸地的島嶼。
隨著平潭海峽公鐵大橋與京台高速大練島互通區的建成通車,大練島的發展連上了快車道,與福州形成“半小時經濟生活圈”。如今,依托島上優質的旅游資源和大力開發,大練島正朝著下一個國際度假島的目標邁進。
如今汽車已經可以開到大練島上,方便人們出行。平潭融媒體中心供圖
月舉村的奇岩怪石。平潭融媒體中心供圖
牢記囑托
建設“一島兩窗三區”
平潭圍繞“一島兩窗三區”的戰略定位,牢記囑托,砥礪前行。以建設國際旅游島為主線,作好“旅游文章”,積極對標“國際范”﹔以打造閩台合作窗口和國家對外開放窗口為動力,促進兩岸合作,主動融入“一帶一路”﹔以建設新興產業區、高端服務區、宜居生活區為目標,聚焦高質量發展,打造“台胞第二生活圈”。
2016年8月8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平潭國際旅游島建設方案》,平潭成為繼海南之后的第二個國際旅游島。在中央的利好政策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通過精准定位和策劃,平潭圍繞規劃設計、產品體系、基礎設施、產業發展、開發合作、品牌形象等關鍵環節,突出開放、生態、智慧特色,加快建設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如今,平潭國際旅游島影響力不斷提升,獨具特色的旅游產品體系基本形成,國際旅游島獲批以來,累計接待游客2433.0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46.01億元,年均增速分別為12.2%、12.8%,均居福建省前列,五年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分別相當於前十年接待量的2.6倍、11.4倍。
2017年9月,中國-小島嶼國家海洋部長圓桌會議在平潭舉辦,進一步深化平潭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島嶼國家在海洋保護、旅游文化、遠洋漁業等方面的務實合作。 多年來,平潭緊結合海島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從產業基礎薄弱的實際出發,認真梳理出了一條符合平潭實際的產業發展“路子”:適合資源稟賦,具有獨特優勢﹔面向新興產業,體現“兩個窗口”要求﹔立足環保集約,加快建設國際旅游島,打造發展新引擎,推動平潭發展從基礎設施拉動轉向產業發展拉動,以高質量發展實現趕超。
平潭從一座不起眼的海島,躍升為全國唯一的對台綜合實驗區,發展到吸引世界目光的國際旅游島,因壯麗的山海,而成為一座極致風景之島,因工程的奇跡,而成為一座連接之島,因獨特的位置,而成為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
依托優勢
大練島迎發展新機遇
2020年10月,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正式通車,物資與人員實現高效流通﹔2020年底,福平鐵路正式開通,平潭融入全國高鐵大網絡。
“平潭融入全國高鐵大網絡,也將深度融入國內經濟大循環,國際旅游島建設邁上新階段,作為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的重要節點地位更為凸顯。”福建省委黨校閩台研究院院長羅海成說,平潭“十四五”新發展格局圖景已然展現。
福平鐵路的開通運營,讓平潭實現了與福州的無縫“接軌”。在“十四五”規劃中,福州明確提出將通過“強省會”和“強門戶”,爭創國家中心城市。根據《福州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年)》,福建正著力打造以省會福州為核心的都市圈,平潭綜合實驗區納入其中。“平潭背靠福州省會這個強大腹地,在交通銜接、港口聯動、水資源配置方面將會繼續與福州攜手共進,形成區域合作。”平潭綜合實驗區經濟發展局發改處負責人郭子聖說。
依托福平鐵路,平潭與長樂國際機場形成近鄰,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動,為兩地的進一步協同發展、飛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旅游資源豐富的平潭也在高鐵時代迎來新機遇。平潭享有中國“馬爾代夫”美譽,又是國際旅游島,半小時的交通圈,進一步方便了游客到平潭度假旅游。2021年“五一”期間,平潭接待游客583380人次,較2019年增加了41%。
作為大橋的一部分,大練互通於2020年10月通車,結束了依靠輪渡進出的歷史。依托平潭融入以省會福州為核心的都市圈,大練島也由此迎來發展新機遇。
大練島四面皆海,距離平潭主島7.85公裡,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島外島”,島上常住人口2000多人,多以討海為生。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憑著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大練島與長樂濱海工業園區、航空港工業區和福清元洪工業區接軌,與福州形成半小時經濟圈,成為平潭發展的橋頭堡。
同時,隨著京台高速大練島互通區的通行,平潭閩運交通運輸有限公司開通大練島至閩運汽車站線路,進一步方便群眾出行。大練島也陸續啟動農村公路改善提升、旅游環島路等項目,完善島上交通條件。目前,大練旅游環島路已建成通車,形成環島閉環,承接京台高速互通,使大練島具備基本完善的交通路網。
數據表明,平潭獲批國際旅游島5年來,經濟數據增長近10倍,下一個增長極,將由大橋帶來,而大練島,正是大橋下唯一建設引橋的有人居住的島嶼。“政府目前對猴研島等島嶼實行登島收費制,這與廈門的鼓浪嶼有些類似,而大練島自然資源條件優越,交通便利,未來將十分有競爭力。”平潭綜合實驗區蘇平片區管理局交建處相關負責人說。
喚醒資源
打造下一個國際度假島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也喚醒了島上沉睡的旅游資源。
大練島位於平潭西北部,土地總面積9.85平方公裡,林地總面積達1.27萬畝,森林覆蓋率63.5%,居全區之首﹔大練島風光秀麗、山水怡人,島上怪石嶙峋,沙灘平緩開闊,有10多個優質濱海澳口,海濱沙灘平緩、整潔,總面積約3000多畝。
島上有著平潭獨一無二的火山岩地貌,在不少濱海澳口,隨處可見火山石。據了解,平潭擁有中國沿海面積最大,也最典型的海蝕地貌景觀,而在大練島,海蝕地貌遍布全島,形成眾多的海蝕岸、海蝕洞、海蝕柱、海蝕溝等海蝕奇觀,尤以“通天門”“十八學士”“塔仔一線天”等最為出名。目前,大練島北部也已列入福建平潭國家地質公園。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練島四面環海,水流湍急,閩江礦物質豐富、魚類鮮美,居民以近海捕撈和水產養殖為生,漁民養殖的海蠣、海帶、花蛤肥美鮮甜,捕撈到的石斑魚、黑釣魚、蝦蟹等也品質上乘。
據悉,以大練島作為海上絲綢之路東西航線交匯點,周邊有著“碗礁一號”等古沉船遺址,擬策劃形成海上遺址保護圈、沿岸文化展示圈、公園核心功能圈,計劃建造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水下考古遺址公園。
為了開發利用大練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自然景觀,福建省規劃設計研究院幫助大練島作了未來發展概念性規劃設想,擬建濱海地質公園區、海絲文化體驗區、海島漁家風情區和主題植物園等“三區一園”。
隨著平潭海峽公鐵大橋開通運營,越來越多有實力的開發商也將目光投向大練島。由世茂集團打造的平潭海峽島項目佔地1300畝,斥資80億元,旨在依托大練島資源稟賦,實施“全島規劃”,打造集文化探秘、自然探索、生態旅游、康體療養、養生度假等為一體的國際旅游度假區,傳承“海絲”文化與當地民俗,塑造以“戀海、戀美、戀鄉、戀山”為主題的海上康養度假知名品牌,目標年游客接待量200萬人次至300萬人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