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聚焦2022年福建城市建設品質提升

荒地“變”綠地  漳州九龍江西溪北岸“刷新”顏值

2022年12月11日12:20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漳州12月11日電 (錢嘉禾)水天相依,綠浪翻涌。在冬日的九龍江西溪北岸城市生態廊道內,人們邁著悠閑的步伐,漫步在被綠水青山環繞的小徑中,沐浴著午后溫暖的陽光。

近日,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多家媒體組成的“城市建設品質提升媒體採風活動”走進福建漳州,參觀了九龍江西溪北岸西院段生態整治工程。

九龍江西溪北岸城市生態廊道風景。人民網 錢嘉禾攝

九龍江西溪北岸城市生態廊道風景。人民網 錢嘉禾攝

據了解,幾年前,這片土地曾一片荒蕪。如今,搖身一變成為集濕地游玩、健身休閑、科普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網紅打卡地”。“這裡的變化太大了!”家住九龍江西溪附近的林大爺興奮地表示,“整改后的環境不再‘臟亂差’,我和家人每天都來散步,舒適得很!”

九龍江西溪北岸城市生態廊道風景。漳州市住建局供圖

九龍江西溪北岸城市生態廊道風景。漳州市住建局供圖

“九龍江西溪西院段長度約3公裡,平均寬度約100米,面積約500畝。”漳州市住建局副局長楊敦旭介紹,項目充分利用現有自然肌理和生態底色,對城市生態空間進行有機串聯,將九龍江西溪北岸綠道進一步向西延伸,形成了“一溪接‘五湖四海’,兩山連千年古城”的生態發展新格局。改造內容包括,實施岸線生態修復治理、慢道全線貫通,以及照明、親水、停車等配套設施建設﹔提升水土保持、隔音降噪等生態功能。接下來,還將植入科普教育、休閑娛樂等復合功能。

九龍江西溪北岸城市生態廊道風景。漳州市住建局供圖

九龍江西溪北岸城市生態廊道風景。漳州市住建局供圖

逐“綠”而行,厚植生態底色。楊敦旭介紹,在因形就勢方面,項目全面保留了符合場地特點的各類動物生存所需的生境,如樹叢、草地、灌叢、濕地、水體等等,為飛禽、動物、昆虫提供了充分的棲息地,保証了生境多樣性。例如,補植場地原有的苗木樹種,並在林中布置鳥巢﹔設置疊水池,利用雨水提供飲水源,方便動物飲用。

“我們也十分重視農田林地等各類自然資源的保護修復。”楊敦旭說,該項目清退可能影響生態環境的生產經營用地,拆除各類簡易搭蓋2540平方米,清退養殖場地6.35公頃,對水泥地進行破除復綠,打通斷點,消除斷帶,恢復因人為活動造成的生境割裂,確保生態廊道的連續性。

(責編:陳楚楚、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