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三明大田縣:打造山區養老服務“110”模式

2022年12月18日11:16 |
小字號

養老難,最難在山區與農村。三明大田縣屬於典型山區,轄區內60周歲以上老年人有6萬,佔全縣總人口的13.68%,其中87%的老年人居住在農村。如何更好地解決山區農村養老問題,讓老年人的生活得擁有更多的幸福與尊嚴?

大田縣大力弘揚孝文化,營造孝老濃厚氣氛,多方學習、總結經驗做法,近年來打造了山區養老服務“110”模式,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知名品牌。立足縣情發展實際,不斷推動養老模式創新,大田縣統籌民政局、殘聯及社會服務機構等,整合服務資源、改善居家條件、覆蓋輔具網絡等居家養老服務再出發,為解決好山區養老服務“最后一公裡”問題繼續做出有益探索,提供值得借鑒的新樣板。

孝老員為老人理發

孝老員為老人理發。大田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整合資源,養老服務送上門

“你好,我想按摩一下,能幫我找個師傅嗎?”12月11日,家住謝洋鄉珍山村的林丁樹,通過具備“一鍵SOS呼叫”功能的智能手機,向大田縣居敬澤惠養老服務中心求助。接到電話后,孝老員林守祥聽從中心調遣,在15分鐘內帶上按摩輔助器具上門服務。

林丁樹今年79歲,是退伍軍人、縣民政局居家養老重點優撫對象。因3個兒子在城關工作,他喜歡農村,獨自生活在村裡。林丁樹經常腰酸腿痛,到鄉裡找人按摩、檢查身體諸多不便。自2018年起,居敬澤惠養老服務中心的孝老員每月上門為林丁樹提供按摩、量血壓、理發等服務,讓他在家就能享受到養老醫療便利。

長期以來,受傳統家庭養老觀念的影響,部分空巢、留守老年人因有子女贍養照料,不願去養老機構養老,且農村山高路遠、老人居住分散,出行不便,在獲取社會資源、滿足養老需求上存在較多困難。大田縣立足山區實際,引入社會力量,整合養老院、社區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等服務資源,依托服務覆蓋全縣的居敬澤惠養老服務中心建立智慧平台,創新互聯網“110”服務模式,開通24小時服務熱線,培養孝老員隊伍,實現了居家老人、服務機構、服務人員三位一體有效對接,讓身處農村的老年人也能享受多樣的養老服務。

“又要麻煩你幫我洗澡了。”4月22日,在吳山鎮程堂村村民陳興最家中,孝老員林榮枝熟練地幫他翻身躺進氣墊床后,給氣墊床充滿氣,開始給他洗澡。

65歲的陳興最因車禍導致肢體殘疾,無法行走,兩個兒子都在外工作,女兒遠嫁,較少回家探視,日常都由妻子照料。陳興最常常感到身體發痒,妻子年齡大了,照顧他也深感吃力。自從成為居家養老服務對象后,陳興最時不時求助孝老員幫忙洗澡。

“現在用移動洗澡機給他洗澡很方便,家屬在旁邊照看著,一個人就可以完成。”林榮枝說,他和陳興最都是吳山鎮人,家住得比較近,上門服務的次數多了,兩人關系也很好。他經常在空閑時間上門看望陳興最,一起聊天。

自2016年以來,中心簽約服務機構1112家,孝老員2031人,服務對象40931人(其中社會購買32756人,民政購買8175人),接聽求助、政策咨詢電話182萬個,上門服務90.7萬人次,開展志願服務2.3萬人次。

居家改造,日常生活更便利

走進吳山鎮錦山村村民劉中立家中,土木結構老房子右側的黃泥地變成了平整的水泥地,一間設施齊全、嶄新干淨的衛生間已投入使用。

“原先我要洗澡很麻煩,需要妻子和弟弟幫忙,還要預防滑倒,現在安裝了各種扶手和沐浴椅,方便多了。”說起家中的變化,73歲的劉中立滿臉笑容,向前來回訪的吳山鎮區域中心社會工作服務區社工陳志雄連聲道謝。

劉中立家是“一戶多殘”家庭,因受傷導致肢體二級殘疾,下半身行動不便,坐在輪椅上已有8年。他的兒子劉真繡也因意外導致多重殘疾二級,僅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兒媳帶著3個孩子在鎮上生活,一家人隻能依靠政府補貼救助過日子。

孝老員教劉中立使用具備“一鍵SOS呼叫”功能的智能手機。大田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孝老員教劉中立使用具備“一鍵SOS呼叫”功能的智能手機。大田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今年以來,大田縣殘聯實施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項目,根據劉中立家庭需求,為他們建造了一間衛生間,通了水電,添置了馬桶、洗手盆、熱水器等設施。11月底,大田縣民政局對劉中立家中的衛生間又增設了牆面一字扶手、座便上方U型扶手、折疊沐浴椅等輔具,為他和妻子創造了一個更加便利、安全的居家生活環境。

“我們正在開展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為縣內60周歲以上及經濟困難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設家庭養老床位,提供居家養老上門服務,推動政府為特殊困難老年人購買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實現全覆蓋。”大田縣民政局局長黃桂珍介紹,目前改縣已開展無障礙改造2045戶,家庭養老床位建設正在篩選服務對象。

家庭養老床位將綜合考慮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居家環境條件等因素,對居家環境關鍵區域或部位進行適老化、智能化改造,安裝網絡連接、緊急呼叫、活動監測等智能化設備,並視情配備助行、助餐、助穿、如廁、助浴、感知類老年用品,借助輔助器具減輕服務人員、家屬的護理壓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模式。

輔具推廣,服務網絡全覆蓋

“手機上下單了,馬上就能送貨上門,這樣的服務真方便,我也不用特意出門去拿。”在大田縣城區玉山路的居民范清美家中,居敬澤惠養老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為她送來了孫女在服務商城APP上購買的坐便椅。

范清美今年83歲,一人獨居,視力殘疾。她年齡較大,四肢無力,日常行動不便。因家中未安裝坐式馬桶,老人如廁成了一大安全隱患。在外地工作的孫女得知居敬澤惠養老服務中心有提供坐便椅適配服務,便在網上商城下單,由工作人員送貨上門,並教老人如何使用。她足不出戶,就可以獲得所需輔具。

“這些都得益於大田縣在居家養老服務上的推進,以及對康復輔具的推廣。”黃桂珍介紹,2021年5月,三明市作為福建省唯一城市入選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第二批國家綜合創新試點城市,確定以大田為重點縣開展創建工作。

孝老員陪腿腳不便的老人散心。大田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孝老員陪腿腳不便的老人散心。大田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大田縣殘聯理事長周茂座介紹,現有的殘疾人群體中,老年人佔的比重較大,需要引起社會更多的關注和關愛。大田縣聚力輔具服務,在山區養老“110”基礎上,創新“互聯網+養老+輔具”服務模式,完善輔具服務網絡,加強與養老服務業、醫療健康業、助殘扶殘業的融合,實現網上申請輔具補貼和結算、下單購買、借用回收等,線下通過鄉(鎮)驛站工作人員就近服務,推進康復輔助器具進家庭、進社區、進機構,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康復輔助器具服務需求。

“正好,今年民政部在推行輔具社區租賃,我們就建立了康復輔具運營中心,計劃在城區和各鄉鎮的醫療場所、老年活動中心等區域,建立21個共享輔具租賃空間站。”居敬澤惠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蔣聯鬆說,每個站點建設自助租借機器,投放10-16件常用康復輔具,向老年人、殘疾人和傷病人員就近就便提供輔具短期和應急租借服務,推動康復輔具租借進村入戶。目前,已為老年人、殘疾人精准適配助聽器、輪椅、護理床、閃光門鈴、語言報警器等合計1.1萬人次,輔具租賃1501人次,回收輔具102人次,維修保養2012人次。

孝老員在老人家中打掃衛生

孝老員在老人家中打掃衛生。大田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夕陽無限好,來源於政府、企業、個人愛老孝老的關注關愛和每一個實實在在付出。

“他們上門服務做得很仔細,我很滿意。”“新的衛生間讓我們一家人都受益,謝謝你們!”無論是住家城區高樓內的范清美,還是生活在偏遠山村的劉中立,受訪老人們提起縣內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和家中小小的變化,臉上寫滿著欣喜的笑容,寫滿了對更加美好生活的期待。(葉紫妍 連小慧)

(責編:江葦杭、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