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如何以“共富金融”推進共同富裕?智囊雲聚榕城分享“金”點子

陳藍燕
2022年12月23日15:5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賀蘭山腳下的閩寧鎮,是閩寧合作和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生動樣本。產業合作、資金支持、人才支援……20多年間,閩寧合作碩果累累,為實現共同富裕探索出一個寶貴示范。

福建是改革開放的先行省份,共同富裕一直是重要的主題。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對於促進共同富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為實現共同富裕構建更好的金融生態?在共同富裕時代主題下,金融機構又承擔著哪些新任務?

“服務共同富裕的金融創新”研討會現場。人民網 陳藍燕攝

福建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郭寧寧在“服務共同富裕的金融創新”研討會上致辭。人民網 陳藍燕攝

日前,在福建福州舉辦的“服務共同富裕的金融創新”研討會上,行業領軍人、經濟學家、金融專家、高校學者共探金融如何承擔起促進共同富裕偉大事業的歷史使命。

新方向:

“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

實現共同富裕的美好畫卷,夯實的物質基礎是前提和關鍵。

近年來,福建聚焦重點,精准發力,積極探索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有效路徑和舉措,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數據顯示,2012年-2021年,福建全省金融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9.1%上升到10.7%。近5年來,全省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保持在7.5左右。制造業貸款余額佔全省企業貸款余額四分之一,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佔全省企業貸款余額近8成,涉農貸款余額佔各項貸款余額的四分之一。

福建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郭寧寧表示,“這些年來,福建全面實施八大金融工程,金融綜合實力持續提升,金融體系不斷完善,金融服務更加高效精准,金融風險得到了有效的防范,為促進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服務共同富裕的金融創新”研討會現場。人民網 陳藍燕攝

“服務共同富裕的金融創新”研討會現場。人民網 陳藍燕攝

如何承擔起促進共同富裕偉大事業的歷史使命?在新發展格局下,這是金融行業共同面對的時代命題。

興業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呂家進表示,要順應“房地產、政府、金融”舊三角循環向“科技、產業、金融”新三角循環演進的大趨勢,摒棄“磚頭文化”,轉變授信模式,發展直接融資,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

要擔起科技進步、產業升級的重擔,金融創新顯得尤為重要。“金融業態的多樣性有助於產業的升級換代,一個國家的經濟競爭力在於科技的力量、金融的力量,不在於其他。”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表示,目前,業內對金融創新仍存有畏懼心態,總覺得打破了原來的金融秩序、金融規則。實際上任何一個創新都是對前面的一種部分的否定,都是一種進步。

那麼,金融服務科技的著力點在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陳道富建議,充分發揮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通過豐富投融資產品和工具,健全“小額、便捷、靈活、多元”的投融資機制,全面增強服務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企業的能力。

富裕是一致的追求,共同是突破的方向。“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金融制度的優越性,敢於斗爭,敢於突破,重點推動金融支持共同富裕體制機制創新,堅決防范資本無序擴張和金融脫實向虛,努力破解金融資源配置不充分、不平衡可能帶來的經濟發展停滯、產業結構失調、居民貧富分化問題。”郭寧寧表示。

新手段:

“數字化為‘共富金融’提供技術支撐”

高質量發展,為高水平均衡奠定了基礎。

福建在探索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上取得明顯成效。過去十年,福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跨3個萬元台階。2021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居國家第7位,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居全國第6位,城鄉居民收入比倍差是2.2,比全國平均水平低0.3。

“聚焦縮小城鄉地區收入三大差距,福建積極推進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改革,主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裡。”福建省金融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薛鶴峰表示。

以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實驗區寧德為例,建成了農村要素的流轉融資服務平台,創新推出了60多種的金融產品,有效盤活了農村各類生產要素,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如何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優化收入分配,促進共同富裕,考驗著各方的智慧。

“金融領域要有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應用,才有強大的技術支撐。”福建省委黨校產業與企業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陳明森表示,主要是有利於金融產品的創新,為小眾客戶提供量身定制個性化、便利化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不僅融資服務涵蓋了支付、投資、保險、理財、管理等方面,還有助於提升金融服務的全面性和精准性。

“服務共同富裕的金融創新”研討會現場。人民網 陳藍燕攝

“服務共同富裕的金融創新”研討會現場。人民網 陳藍燕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浙江的共同富裕示范區已探索出一條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之路。通過充分利用科技力量,浙江創新推出生態區塊鏈貸,破解了農業金融風控難題。

“金融機構要順應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的浪潮,圍繞產業鏈、供應鏈開展金融創新,把上下游企業大中小客戶緊密的連接在一起,促進他們一體化的發展。”呂家進表示,把交易變成數據、數據變成信用、信用變成信貸,真正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以數字化方式形成敢貸、願貸、能貸、會貸的普惠金融長效機制,做到“大河有水小河滿”。

對此,廈門大學校長助理、教授方穎也頗為贊同。他認為,金融科技可以改變信息不對稱的程度,能夠為尾部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的可能。金融機構直接介入到供應鏈中,成為數據的生產者之一和數據的知情者之一,通過數據科學的技術來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

福建中小微企業數量眾多,連結著千家萬戶的就業和生計。中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環。

閩江學院教授、福建省數字金融協會秘書長潘長風建議,大力支持金融機構數字化建設以及新金融業態創新,做好數字化金融監管,有效防范金融風險,打造數字金融示范區,助力中小微企業緩解融資難、融資慢等問題,加快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新實踐:

“打造‘共富金融’試驗田”

多地已先行先試,探索福建的“共富金融”模式。

在研討會上,龍岩上杭縣、福州台江區、泉州晉江市分享了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地方實踐探索。

在經濟下行周期,龍岩市上杭縣以金融來托底實體經濟,在產業培育上通過國有資本護航實體經濟,在風險防范上各方合力夯基信用建設,打造農村金融信用縣、信用鄉、信用村,“誠信龍岩”已成為了一個響亮的品牌。上杭已摸索出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山區縣服務金融實體經濟的創新做法。

為用活用好金融科技助推共同富裕,福州台江區專門成立金融科技局,將涉及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等業務的辦理體系歸屬於同一具體部門,實現了推進“共富金融”的頂層創新。此外,台江區率先成立國內首家銀行系的金融科技公司,開展科技研發、創新孵化和科技輸出工作。其中,科技輸出中小銀行客戶達到260多家,孵化的福建金服雲已經給福建省內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需求超過1200億元。

泉州晉江市在金融支持民營經濟、產業升級、強村富民、提低擴中等領域開展探索,持續推動從先富到共富的進程,不僅經濟總量連續28年居全省縣域首位,在全國也是十強,而且城鄉居民收入的倍差比全省的平均水平還要低0.25。

“下一步,將持續支持他們深入探索金融服務共同富裕的實踐路徑,為全省積累有益的經驗。”郭寧寧表示,“希望這些地市把握機遇,精心組織,積極發揮相關政策紅利,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試點經驗好做法,把試點變亮點,把先行變先成,把試驗變示范。”

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林向東。人民網 陳藍燕攝

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林向東。人民網 陳藍燕攝

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林向東表示,福建正在組織福州、泉州、龍岩等地開展“共富金融”的實踐探索。通過此次研討會匯聚強大合力,在推進“共富金融”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促進“共富金融”政策體系的構建,並以此為抓手整合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創金融等金融資源,整合不同金融機構不同產品服務,讓金融滲透到實體經濟的“毛細血管”,配置到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共享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形成推進共同富裕的強大合力。

據介紹,“服務共同富裕的金融創新”研討會由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辦,興業銀行承辦,福建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和中國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為支持單位。

(責編:易雪妍、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