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前的晉“心”守護:枕戈待旦迎鏖戰 秣馬厲兵護健康

12月底,隨著疫情管控措施的逐漸放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席卷而來,越來越多的人們感染上了病毒,醫務人員接連“中招”,各臨床科室陷入空前的病人越多、醫護越少的困境。
盡管做好了應對准備,心血管內科幾名參與急診介入、門診等前沿關口的醫務人員還是“中招”,相繼停診,科室的核心力量正被逐漸削弱。
然而心血管病人疫情防治工作卻異常嚴峻,有基礎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起病急、病情重,給一線醫務人員增添了巨大壓力。
陳碧雄
元月3日晚上9點,心血管內科醫生辦公室裡泡了一杯泡面,這是第二黨支部黨員陳碧雄醫生剛剛卸下防護服后,為自己准備的晚餐。2022年底還在上海進修的陳碧雄,原計劃12月底完成進修,元旦假期后回院上班。當了解到科室缺人手,他便提前於12月27日返院上班。來不及好好看看半年不見的兒子,陳碧雄馬不停蹄投入病區臨床工作中,開始“隔一岔二”的夜班生活。在門診、急診和病房都能見到其忙碌的背影,因為繁重的臨床工作常常錯過飯點。因一線工作人員驟然減少,即便是通宵值班搶救病人,僅休息一個夜晚,他又主動申請第二天“遞補”值班。
陳碧雄
根據當下的防控要求,醫生上班可以自由選擇穿防護服或者隔離衣,陳碧雄堅持選擇穿防護服為病人查房、看診,忍受四五個小時不進水不上廁所的煎熬。他調侃道,自己要保持“陰”著,不然科室就要關停了。為了保住“天選打工人”的名號,拼了。直到“陽康”返崗回來,他才換上隔離衣。
在科室人員嚴重不足的時刻,其他留守陣地的醫務人員都和陳碧雄一樣,主動扛起責任,踐行醫者擔當。
科副主任蔡文玉負責的是二線班,這段時間,她全面協調病房與門急診收治,嬌小的身軀穿梭在各個住院病區、重症監護室、發熱門診與搶救室,從容應對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因其他二線班醫生全被感染,她成了心內科病房的堅強后盾,一人包攬起一星期全天候二線班,參與指導各類搶救工作,時常奮戰到深夜。她24小時在線,無論何時何地,隻要病房有搶救呼叫,她都會馬上到位參與救治。然而其家裡父母也感染上新冠,卻無法照顧周全。當時,同為本院醫生的愛人王明鎊被抽調到陽性病房工作無法回家,夫妻倆選擇舍小家顧大家,一心系在臨床一線。
住院醫師楊潔,是晉醫大家庭的一名新人,卻對臨床工作保持高度熱忱。作為一名醫生,妊娠早期的她,深知身處疫情危險地帶可能帶來的感染風險,盡管有些擔憂,但看到那些等待救治的患者,她選擇向前挺進,堅守一線,每天查對病人醫囑,時刻關系患者病情變化,且面對危重患者的突發情況總能從容應對,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這是醫者仁心治病救人的堅守,新時代的巾幗擔當。
鄧雲霞也是心內科大家庭中的一員,在醫院全員統籌調配下,她被安排到疫情前線,負責發熱門診的工作。由於病人的增多,她時常超負荷工作,穿著防護服行動不便,但她仍克服困難,滴水未進隻為了堅持服務就診患者,減少病人等待時間。當病房人手緊張,她又第一時間返回支援,全然不顧剛值完夜班的疲憊,全身心投入病房值班及患者救治工作,還主動分擔其他同事的工作。
張娜彬(右一)
張娜彬是心血管的一名骨干護士,二孩媽媽,其中一個孩子才一周歲,愛人陳昌沙也是本院醫務人員。本來這階段工作已經很吃緊了,家裡幫忙照看孩子的婆婆卻又染上了病毒回老家休養。一周歲的孩子一下子沒人帶,夫妻倆不向醫院請假,而是與科室協調好輪流岔開值班,以交替接班帶孩子,有時候還不得不讓在家上網課的大兒子幫忙頂上一把。
25歲的陳紫彤是護理團隊中的年輕一員。記得在最艱難的一天裡,護士中接連幾人發高燒,眼前的一個夜班崗沒人頂了,這該如何是好?江玉文護士長實在排不了班。這時候,排在下夜班的陳紫彤主動提出,這個上夜讓她連著上。江玉文又感動又心疼,這個“夜班”太吃緊、太漫長。心血管內科通宵達旦“下夜”護理已經很不容易了,何況是連上16個小時。陳紫彤毫不猶豫地說:“我年輕,我健康,沒問題!”這段時間,護士長特別感動,原本一周一次的夜班,現已到一周三次,沒有休息放假,每個人都沒有任何意見,毫無怨言地服從安排。預備黨員蔡麗書是呼吸內科專科護士,因有新冠病人護理經驗,近期經院部統籌調配到心內科支援,之前也因防控工作需要調整到不同崗位上,每到一處,她都盡心盡責。她說,即使不同科室,在同一個戰壕就是戰友。
在最困難面前,正如心內科醫護人員一樣,晉江市醫院(上海六院福建醫院)的所有醫務人員從未退縮,每次困難當前,都更加堅強、果敢、不屈不撓。
相信苦盡總能甘來,前期感染病毒的醫務人員不論核酸轉陰與否,都在積極陸續返崗歸隊,心內科的診療實力逐漸回升。然而,按感染發展的態勢,心內科重症患者正不斷增長,新一輪繁重的工作任務正等待著他們。
縱使前路坎坷,晉江市醫院全體醫務工作者毅然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不忘初心、團結一致,誓必戰勝疫情!
(文圖/陳丹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