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紅帆領航 勇立潮頭 勇毅前行

廈門市計生協改革轉型推進高質量發展

2023年02月14日14:59 | 來源:廈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市計生協改革轉型推進高質量發展

各級計生協“金色陽光”志願者積極參與協助核酸檢測、維持現場秩序、體溫測量等疫情防控工作。

姚明織帶企業計生協和TDK組織青年員工開展“青春有約緣來是你”聯誼活動。

“暖心家園”組織“金色陽光”志願者為顧恩養老院的老人們集體慶生。

學生代表在廈門市“金秋助學”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授牌儀式上發言。

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生育政策不斷優化,計生協工作發生巨大轉變。

廈門市計生協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深入推進改革轉型發展,緊貼黨政工作大局,堅守初心使命,以“紅帆領航·健康同行”為主題,聚焦“生育支持與家庭健康”,圍繞“一小、一青、一老、一特、一困”,深入落實“六項重點任務”,深化全市計生協家庭健康促進系統化建設,推動各區建立家庭健康服務中心,開展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家庭健康服務,有效發揮群團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在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與家庭健康幸福,助力健康廈門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基層社會治理中充分發揮了生力軍作用,為廈門市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積極貢獻。廈門市成為首批全國計生協先進市、全省計生協工作先進市、全省計生協宣傳教育工作先進單位。2021年,市計生協黨支部被評為全市市直機關先進黨支部,2022年被市委組織部、市直機關工委評為“三比三爭”實踐活動先進黨支部。中國計生協領導贊譽廈門市計生協工作走在全國“第一方陣”。

廈門市建立典型項目和示范點100多個,每個區至少建立一個全國示范點或項目點。獲得省級以上表彰的單位有62個,30多次在全國、全省計生協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經驗介紹,樹立了一批在全國叫得響、過得硬的先進典型。2022年11月,《中國人口報》頭版頭條刊發廈門市計生協談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及工作亮點﹔中國計生協《工作通訊》第4期刊發廈門市計生協改革工作經驗《把握“三性”促發展,改革轉型建新功》﹔2022年12月《廈門特區快訊》(第81期)刊發《市計生協積極 探索家庭健康服務新模式》,全面介紹市計生協加快職能轉型、 積極探索創新、助力健康廈門建設的經驗做法。

凝魂筑基 堅持黨建領航 改革轉型步穩行健

“計生協系統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計生協在促進人口發展、家庭健康、生育支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這是廈門市計生協黨員干部、計生協小組長、志願者在收看收聽了黨的二十大開幕會直播后的交流體會。市計生協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簡稱中央《決定》),以“紅帆領航 健康同行”為引領,緊扣“抓黨建、強項目、惠群眾”工作理念,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主線,聚力現代化建設大局,堅持抓體制固根本、抓機制增活力、抓難點促發展的思路,圍繞轉型“生育支持與家庭健康”,團結引領各級計生協工作者、志願者、會員群眾,以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計生協改革轉型不斷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縱深推進改革

2022年,市計生協採取召開推進會、培訓會、調研指導、項目帶動等形式加強改革工作指導,調研組多次深入基層調研,針對轉型存在的問題及困難,研究制定全市計生協《關於加快轉型明確各級計生協職責分工的工作意見》《關於加快村(居)計生協小組長隊伍轉型建設的工作意見》,厘清各級計生協轉型職責及分工,明晰計生協與相關部門的職責邊界,制定破解轉型發展的措施,指導推進計生協系統轉型、融合、創新發展。各級計生協緊緊圍繞宣傳倡導、生育關懷、權益維護、家庭健康等職能,建立和完善組織網絡與服務體系,以項目化運作方式,高質量推進轉型發展。2022年,省委編辦、省衛健委、省計生協專題調研組對市計生協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優化組織體系

市計生協建設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遍布城鄉、高效運轉”的組織網絡,成為擁有1442個各類基層計生協組織、6932名計生協小組長、1.8萬名志願者的群團組織,先后舉辦了100多場次、1萬多人次參加計生協系統黨員骨干、小組長、志願者能力提升培訓班,有10人獲國家級、省級青春健康、家庭健康等師資認証,300多名計生協工作者、小組長獲省級兒童保健家庭指導員認証。

在輿論引導上發力

全市計生協構建立體式、全方位、全覆蓋的人口文化宣傳格局,建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線上線下互動、上下貫通、左右聯通的扇形宣教模式。30多篇(個)作品獲獎,160多篇工作報道被中國人口報等國家級媒體刊發。廣泛開展群眾性宣傳,結合“5·29會員活動日”等節點組織開展生育政策、健康科普、義診咨詢、新型婚育文化等宣傳服務活動,每年累計600多場次、惠及群眾10萬多人次。2022年,在中國計生協第三屆計生協好新聞評選中,廈門市計生協被中國計生協授予“組織工作獎”,“5·29會員活動日”被授予優秀組織獎。

鑄造品牌 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彰顯新作為

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對新時期計生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市計生協主動適應國家人口發展戰略轉變和生育政策調整完善,積極推動工作轉型。

“親子小屋”是計生協打造的一個嬰幼兒早期發展公益服務平台,主要面向轄區內0-3歲的嬰幼兒及家長。在同安,社區引入專業隊伍,在親子小屋定期開展親子活動、親子早教課程,為嬰幼兒及家長搭建起交流互動的平台。

聚焦群眾需求,將優生優育服務融入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市計生協牽頭,衛健、婦聯等理事單位多方參與,不斷滿足嬰幼兒家庭健康新需求。培植新亮點,打造新品牌,將服務陣地建在托育機構、村居、企業等,打通了服務嬰幼兒家庭的“最后一米”,“全市建成優生優育指導基地8個、兒童早期發展示范點36個、“向日葵親子小屋”23個,發放《育兒寶典》《兒童早期發展家庭指導手冊》等4萬多冊,為0-3歲嬰幼兒家庭提供線上線下“優生優育進萬家”宣傳服務活動300余場次。同安區馨貝昉幼兒學苑獲評全國優生優育指導中心項目點,翔安區獲評中國計生協第二批“向日葵親子小屋”項目並在全國項目會上作經驗介紹。

聚焦青少年健康與家庭幸福,擦亮青春健康服務品牌。市計生協建立與教育局等理事單位合作機制,構建了“中小學生青春期教育、高校同伴教育和家長溝通之道教育”三位一體的青春健康教育模式,推進全市18所高校青春健康工作全覆蓋,各區採取“陣地+師資+講座+培訓”的方式,幫助青少年獲取正確的性與生殖健康知識,幫助家長掌握與孩子的溝通技巧。廈門大學、集美大學等9所高校獲評全國青春健康項目點。梧侶學校等3個青春健康俱樂部被中國計生協授予全國青春健康教育基地。同安區、集美區獲評青春健康溝通之道家長培訓全國項目點。2021年,廈門市青春健康工作在全省青春健康工作會議上作經驗介紹。

凝心聚力 促進家庭健康服務系統化 彰顯新成效

2022年10月14日,在由市計生協主辦的“紅帆領航·健康同行 ”益企服務活動暨“暖心大學堂”主題活動上,廈門市康復醫院院長林永鴻和運動康復科運動醫學專家王學鋒為老年朋友和中青年朋友講授健康知識。這是市計生協貫徹落實中央《決定》精神、國家衛健委黨組提出的“理念、工作、隊伍”三個融入的要求,加快轉型服務健康,以“紅帆領航·健康同行”為引領,構建起“協會牽頭、部門聯合、優勢互補、成果共享”的新模式,成為全生命周期家庭健康促進行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活動縮影。

市計生協將家庭健康服務融入“健康廈門”建設,打造家庭健康促進行動服務體系,市計生協牽頭起草、以健康廈門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印發2022年《廈門市推進家庭健康促進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成立全市家庭健康促進組織領導機構,建立健全家庭健康服務中心市、區兩級項目示范點,每個區至少建成1個家庭健康服務中心,每個村(居)至少培養2名群眾身邊的合格家庭健康指導員,成功申報思明區霞溪社區成為全國家庭健康服務中心項目點、湖裡區成為全國家庭健康促進行動試點單位。高標准構建家庭健康促進運行機制,融合衛生健康單位醫療衛生專家及計生協組織網絡和群眾工作優勢,打造以計生協工作者及協會小組長網絡為主,200名醫療專家組成的“家庭健康專家庫”和“金色陽光”志願服務隊伍為輔的服務新格局,深入開展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活動500多場次。2022年7月22日,市計生協在湖裡區禾山社區舉行湖裡區“中國計生協家庭健康服務中心”授牌儀式。禾山社區作為湖裡區“中國計生協家庭健康服務中心”項目點,以打造“幸福禾立方”為品牌,以“智慧品質健康”為主題。中心啟用以來,湖裡區禾山社區計生協聚焦“一小一青一老一特一困”群體,依托家庭健康服務中心,定期組織開展關愛服務活動,以實際行動守護“夕陽紅”,呵護“朝陽紅”。前不久,在這裡舉辦的“暖心大學堂”主題活動,邀請市仙岳醫院醫生現場指導居民做一些簡單有助於睡眠的放鬆動作,深受老年人歡迎。

聚焦關愛老年健康,開展百場“暖心大學堂”主題活動和百名專家送健康下基層活動,為老年朋友提供以養生養心講座培訓、健康管理咨詢互動、老年病常見病小病義診、現場預約專家門診等為重點的宣傳服務130多場次,服務老年人10萬余人次,幫助老年人過健康生活。踐行初心實施暖心行動四項服務彰顯新成果,在2022年“金秋助學”中,市計生協向學子們寄發《留廈、回廈就業創業倡議書》,聯合市人社局在全市26家愛心企業成立“金秋助學”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幫助大學生就業創業,助力廈門市人才建設。這只是市計生協堅持服務興會,為群眾辦實事、助力經濟發展的一個小鏡頭。

全市計生協將計生家庭幫扶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和城鄉民生保障。2013年至今,全市共投入生育關懷經費4.5億元,為廣大計生家庭謀福祉。為增強計生家庭抵御風險能力,廈門市全面開展計生家庭意外傷害保險,人均財政投入居全國第一。全市累計投保達1.93億元,基本實現全覆蓋,共理賠1.64億元,簡單賠付率平均值為95.11%,實現了“計生群眾利益最大化、計生保險服務最優化”,成為廈門市計生協最受群眾點贊的品牌項目。2021年,廈門市計生家庭意外傷害保險工作分別在全國、全省計生保險工作會議上獲得三等獎和一等獎。農村計生幫扶是廈門市獨有的生育關懷項目,共投入1659萬元,幫扶3465戶農村困難家庭。

各級計生協還深入開展計生困難母親、計生特殊家庭等幫扶服務,不斷提高計生家庭和育齡群眾的“幸福指數”。在2020年全國幸福工程25周年大會上,廈門市湖裡區及5位個人受到大會表彰。全市連續3年被列為全國計生特殊家庭幫扶項目點,建立11個暖心家園,其中思明區2個,海滄、湖裡、集美區各1個先后被評為中國計生協項目(示范)點。各區在暖心行動“四項服務”中探索特色做法,如思明區“三三制”工作法,湖裡區“暖心敬老餐廳”,同安區“閩南特色‘幫扶八要’”等。2021年,有8個項目點和個人獲得中國計生協“暖心家園示范點”和“暖心之星”稱號,獲獎總數位列副省級城市前三。

發揮優勢 參與基層社會治理 彰顯新擔當

疫情防控,聞令而動。各級計生協工作者、協會小組長、“金色陽光”志願者3萬多人次,積極參與做好防疫宣傳、入戶摸底排查、體溫測量、協助核酸檢測等疫情防控工作。市計生協機關全體黨員干部參與衛健系統組織保障、慰問一線人員、物資搬運、支援同安抗疫、隔離酒店轉運等疫情防控工作。“金色陽光”志願者還積極參與到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愛心廈門建設、平安綜治、舊村改造等工作。

群眾有呼聲,協會有響應。各級計生協始終關注群眾的需求和困難,當好計生家庭權益維護“代言人”,向廣大計生家庭和群眾提供更專業更優質的維權服務。2018年以來,全市年均調解民事糾紛2000多宗,協調權益維護1000多件,為計生戶挽回經濟損失700多萬元。翔安區成為全國計生家庭維權項目點。

發揮群團優勢,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全市共建立企業和流動人口計生協931家(其中示范點國家級4家、市級6家、區級33家),集美區路達企業、同安區ECCO企業和百路達企業、海滄區公交公司等4家企業先后成為全國流動人口計生協項目點。海滄、集美、湖裡區先后被確定為全國新市民健康行動項目點。各計生協組織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深入開展健康咨詢、體檢、情感聯誼、“四點鐘”學堂等系列服務活動,讓新市民享受均等化關愛服務,助力企業拴心留人,助力廈門市營造良好招商環境。

奮進新時代,擔當新作為。市計生協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貫徹落實“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部署要求,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廈門市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新的貢獻!

思明區深化“幸福工程——幸福學堂”項目,開設烘焙、美甲、育嬰等課程,促進家庭健康幸福。

思明區計生協在“金色陽光”志願服務驛站,開展“紅帆領航·健康同行”醫療健康服務下基層活動。

思明區

構建沒有圍牆的“暖心家園”

近10年來,思明區計生協以服務民生作為工作的落腳點,注重頂層設計和政策配套,推動構建並完善關懷扶助計生特殊家庭政策、社會支持系統,突出抓好“三支隊伍”建設和“五項制度”落實等工作,在助力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探索推行“區級抓普惠幫扶、街道抓特色幫扶、社區抓經常幫扶”做法,圍繞項目目標任務,抓規范,促提升,惠全面。例如,開展多年的“夏日送清涼”活動,為有需求的計生特殊家庭送去夏季空調清洗服務﹔思明區暖心家園“睦鄰我家”項目,在養老照護服務中,打造了“安心小白鷺”“我們的家庭日”等特色服務。

思明區通過購買社會服務建設項目試點,從無到有,探索出具有思明特色的“暖心”系列幫扶精品,以創建“暖心家園”為抓手,持續開展暖心家政、暖心聯誼、暖心保險、暖心慰問、暖心志願等系列關愛活動,實現幫扶對象服務全覆蓋。據思明區計生協相關負責人介紹,思明區每年預算專項經費近200萬元,專款幫扶計生特殊家庭,主要用於節日走訪慰問、購買社會服務、家政保潔等,為項目持續發展、精准服務提供堅強保障。

2018年中國計生協在全國開展“暖心家園”項目試點后,思明區率先全市先行先試,建成4個“暖心家園”,成為計生特殊家庭治愈心理陰霾港灣、互助同行的新家園。項目點的“三三制工作法”“同伴互助法”多次在中國計生協全國培訓會上作交流。

湖裡區殿前街道高殿社區計生協開展青春健康家長“溝通之道”培訓知識講座。

湖裡區計生協與湖裡區婦幼保健院結對開展“扶助健康”和“扶智賦能”工作,推動幸福工程縱深發展,為建設健康幸福家庭添磚加瓦。

湖裡區“中國計生協家庭健康服務中心”授牌儀式在禾山社區舉行。

2022年10月14日,湖裡區計生協在湖裡區婦幼保健院舉辦“家庭健康指導員培訓班”。

湖裡區

優化幫扶 助推家庭發展

湖裡區計生協積極推進協會組織創新和工作創新,不斷提高服務能力與工作水平, 在計生困難家庭幫扶、家庭健康促進、宣傳教育、生育關懷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健康廈門建設中發揮生力軍作用。

湖裡區計生協以“增進民生福祉”為目標,啟動第十七批幸福工程項目,投入專項資金64萬元,幫助轄區19戶(其中流動人口3戶)計生母親發展生產、勤勞致富。與區婦幼保健院簽訂了“幸福工程”共建協議,結對開展了一系列“扶助健康”和“扶智賦能”工作,共同開辦了母嬰護理師培訓班和女性疾病免費篩查。通過資源互補、共建共贏,積極構建家庭健康新格局。

推出“一人一社區”、上門服務、開通24小時服務熱線等多項便民措施,為計生意外險參保對象提供更便捷周到的服務。上一保期(自2021年08月26日零時起至2022年8月25日24時止)共理賠案件達1431件,理賠金額376.70萬元,總賠付率達78.70%。

2022年5月,湖裡區被中國計生協確定為“家庭健康促進行動試點單位”(國計生協辦〔2022〕22號)。為此,區計生協立即行動,以禾山街道禾山社區辦公樓為基礎,建設湖裡區家庭健康服務中心。同時,指導全區各街道、社區根據實際條件和功能分布,統籌會員之家、親子小屋、青春健康俱樂部、老人保健室、計生群眾權益之家、居家養老綜合服務站、家庭醫生服務室等服務陣地,通過新建、改擴建、提升功能、優化布局等措施,每街道建一個家庭健康服務中心,依托中心深入開展全生命周期家庭健康服務,不斷滿足群眾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集美區僑英街道樂海社區計生協向日葵親子小屋開展“科學育兒的重要性”親子互動活動。

集美區青春健康項目服務走進廈門醫學院,開展“預防意外懷孕”主題講座。

集美區

項目帶動惠及更多群體

近年來,針對流動人口多這一特點,集美區計生協出台相應政策,在全省率先規范企業計生協建設,並對企業從事流動人口計生工作的人員給予每人每月200元-500元補貼。

集美區深入實施新市民健康行動項目,開展流動人口健康宣傳倡導,推進流動人口健康服務進企業、進園區、進社區,實現流動人口關愛服務工作由點到面拓展,助力企業拴心留人,全力服務抓招商促發展。路達(廈門)工業有限公司先后被授予全國流動人口計生協示范點和被評為省級團體協會先進單位。

值得一提的是,集美區還引導企業將托育中心建進工業園區。去年10月,全市首家企業全資建設的姚明織帶托育中心正式開園,解決了企業員工“帶娃難”的問題,圓了員工“帶娃上班”的夢想,體現了企業立足長遠發展的眼光和關愛員工的社會擔當,也標志著集美區為民辦實事項目普惠托育建設又一成果落地見效。

集美是著名的文教區,有10多所大中專院校,在校生近20萬人,有著良好的青春健康教育基礎。2010年,集美區在全市率先開展青春健康項目,9月份集美大學理學院“青春健康高校行”正式啟動﹔2011年,福建省首個高校計生協在集美成立。

在全區計生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集美區被中國計生協評為“計劃生育基層群眾自治示范縣”。

海滄區流動人口計生協示范點企業——安思爾公司組織企業開展“幸福家庭親子教育講座”。

2022年9月24日,海滄區海滄街道計生協向日葵親子小屋組織開展“陪伴孩子找秋天”主題戶外親子活動。

海滄區

整合資源 提供優質健康服務

近年來,海滄區計生協堅持“強三性、去四化”,聚焦生育關懷和家庭健康促進,落實“六項重點任務”,取得了良好成績,先后創建國家級項目4個,海滄區獲評全國計劃生育基層群眾自治示范區,區計生協榮獲全省計生協先進單位,5人獲得省級以上表彰。

升級“聯盟號”。以兒童早期發展教育“小切口”接入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大民生”。建立“一庫兩中心、六點撐一網”模式,成立由44家機構組成的兒童早期發展聯盟,建立兒童早期發展指導中心(指導站)、向日葵親子小屋等服務陣地10余個。整合健康服務資源,發揮家庭健康指導員、“金色陽光”志願者等相關人員作用,為家庭提供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健康服務。

五年來,海滄區計生協共投入生育關懷經費3498萬元,開展農村計生幫扶、金秋助學、計生特殊家庭幫扶等項目,幫扶困難家庭934戶。計生家庭意外保險賠付18327起,總賠付3278.43萬元,簡單賠付率121%,受益100余萬人,被省計生協通報表揚。

健康行動有為有效。開展青春健康教育、健康知識進萬家等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參與疫情防控、基層公共衛生服務等社會治理,積極融入健康海滄建設,溫璐彬家庭被評為2022年度福建省“健康家庭示范戶”。打造“近鄰”志願服務隊,做群眾身邊的“健康熱心人”,成立小分隊67支,開展志願服務活動1000余場,區“暖心家園”骨干志願服務隊被中國計生協通報表揚。

2022年9月27日上午,同安五顯鎮香溪社區向日葵親子小屋開展《童心迎國慶》早教親子課,助力0-3歲嬰幼兒早期各項能力的發展。

2022年10月13日同安區計生協在祥平街道鳳祥社區開展“紅帆領航 健康同行”醫療健康服務下基層活動。

2021年6月30日,同安區計生協在暖心家園開展集體生日會活動。

同安區

“走進萬家” 將服務送上門

十年來,同安區計生協創造性地開展具有同安區特色、符合育齡群眾需求和深受基層干部群眾喜愛的工作,改革轉型取得新成效,在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健康廈門建設中再立新功。

為更好地服務廣大嬰幼兒家庭,切實增強家庭科學育兒意識和能力,截至目前,同安區已建成6個“向日葵親子小屋”。區計生協依托馨貝昉幼兒學苑發揮其家庭科學育兒指導站作用,指導兩個園區開展嬰幼兒照護服務,並採取“滲、吸、助、拓”的方式,深入開展優生優育進村居、進企業活動,將服務送到群眾的家門口。

打造青春健康教育基地。繼續把青春健康工作作為生殖健康咨詢服務的重要內容扎實抓緊抓好。2022年5月,廈門東海職業技術學院的“青春東海 健康成長”主題教育活動入選中國計生協2022年青春健康高校項目。精心打造建成東海學院青春健康教育基地,深入開展多形式的青春健康同伴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性與生殖健康意識。

為進一步提升對計生特殊家庭暖心服務,同安區在祥平街道鳳祥社區“暖心家園”活動室開展暖心活動的同時,於2021年3月份新增“流動式”暖心服務,將服務更好地覆蓋到農村計生特殊家庭。

為進一步提高人才建設效能,探索企業定向培養助學模式,搭建學生與企業的社會實踐平台,為大學生精准服務。今年,在市計生協和市人社局聯合召開的全市“金秋助學”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啟動會暨授牌儀式上,同安區共6家愛心企業成為“金秋助學”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進一步拓寬了學子創業就業的實踐途徑。

翔安區新圩鎮計生協在大帽山向日葵親子小屋開展了“科學養育,護苗成長”親子互動活動。

“‘紅帆領航·健康同行’醫療健康服務下基層”活動暨“5·29”會員活動日在翔安區內厝鎮美山村舉辦

翔安區

提速提質提效推進轉型發展

十年來,翔安區計生協以深化計生協改革為主線,聚焦生育支持和家庭健康,找准短板,固強補弱,精准發力,推進改革提速、服務提質、幫扶提效,推進計生協高質量轉型發展邁出新步伐。

為建好服務陣地,翔安區計生協與區婦幼保健院聯合成立了“優生優育指導中心”,在村(居)舉辦親子活動、父母課堂51場和入戶指導30戶﹔親子小屋建設在農村,滿足農村育齡群眾的需求,其中成功申報內厝鎮霞美村、鋤山村和新圩大帽山中國計生協“向日葵親子小屋”項目點,加快補齊農村地區兒童早期發展服務短板﹔根據我區實際,在新店街道、馬巷街道建立2個“暖心家園”項目點。

同時,加強了對兒童、青少年、育齡人群和老年人的健康服務,推進“兒童早期發展”“青春健康”“家庭健康促進行動”“暖心行動”等項目工作落實,打通服務家庭和育齡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進一步關懷計生特殊家庭,引入專業社工機構參與我區計生特殊家庭幫扶項目,深入開展“暖心系列活動”,為441名計生特殊家庭成員投保重大疾病保險13.23萬元。開展“暖心大學堂”活動,僅去年就邀請專家開展知識講座10場,服務304位老年人。開展幸福工程、農村計生幫扶、計生家庭意外傷害保險等生育關懷項目,規范項目運行,抓好項目資金統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實現精准幫扶。

2022年共發放助學金60.7萬元,資助298名獨女戶、二女戶和獨生子女低保戶子女上大學。開展深化“金秋助學”項目,在轄區內8家企業單位授牌“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推薦“金秋助學”受助優秀大學畢業生到企業見習、應聘,引導翔安籍“金秋助學”大學生留廈、回廈就業創業,助力廈門人才建設。(記者 陳莼 通訊員 柯淑嫻 王陳涓 圖/市計生協 提供)

(責編:陳楚楚、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