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從春天向明天”——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宣講暨2023年“三八”國際婦女節紀念活動

黃艷艷:千年莆仙戲  余韻萬裡長

葉青卿 錢嘉禾 實習生陳遴
2023年03月09日10:2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宣講嘉賓:黃艷艷(黨的二十大代表、第三十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福建省三八紅旗手標兵,福建省莆仙戲劇院副院長)

宣講現場。陳永整攝

宣講現場。人民網 陳永整攝

“可愛莆仙戲,風流世代傳﹔弦歌八百曲,珠玉五千篇。”

把莆仙戲這個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帶入公眾視野,一直是我的夢想。今年,我的這個夢想實現了,莆仙戲首度登上央視春晚舞台,它被千千萬萬的海內外觀眾所看見。作為表演者之一,我深感自豪。

莆仙戲,被譽為“宋元南戲的活化石”,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7歲那年,爺爺奶奶帶我看戲,我一眼相中,並認定了“它”成為我畢生的追求。

從藝20多年,我見証了莆仙戲從固守一方到享譽四方。曾幾何時,莆仙戲走出莆田、走出國門的機會甚少,也遭遇了人才流失的困境,在不斷地轉身中,傳統的莆仙戲與時代漸行漸遠。

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建設被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傳統戲曲迎來了向“高峰”攀登的機遇。莆仙戲也借力而上,煥發生機。莆仙戲的觀眾席越坐越滿,每年下基層演出約350場,受眾近60萬人次,在滿足老百姓文化需求的同時,也為莆仙戲積累了豐厚的群眾基礎。

越來越多的作品獲獎,如《江上行》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江梅妃》《海神媽祖》等劇目獲福建省百花文藝獎﹔新創劇目《踏傘行》融入了時代元素,2022年獲得了政府舞台藝術最高獎項“文華大獎”,贏得了青年觀眾的喜愛,莆仙戲被越來越多的人看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留住鄉音,留住鄉愁,留住文化的根脈,是我們這一代戲曲人的責任。作為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我趕上了“百花齊放”的春天,也努力讓千年古戲,傳承“有戲”,發展“有戲”,讓莆仙戲迎來更好的明天!

千年莆仙戲,余韻萬裡長!

黃艷艷現場演繹“千年莆仙戲”,唱響文化自信的鄉音鄉情。實習生楊俊杰攝

黃艷艷現場演繹“千年莆仙戲”,唱響文化自信的鄉音鄉情。實習生楊俊杰攝

據悉,3月7日,由福建省婦女聯合會主辦的“從春天向明天”——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宣講暨2023年“三八”國際婦女節紀念活動在福州市工人文化宮舉辦,來自福建不同年代、不同行業的女性代表作為巾幗典型分享自己愛國愛家、干事創業的心聲。

焦艷、實習生呂佳昕制圖

焦艷、實習生呂佳昕制圖

(責編:易雪妍、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