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在數字化轉型的大航海時代,如何發現“新大陸”?

人民網記者 陳藍燕
2023年04月30日10:1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數字化引爆了數十年一遇的產業變革。

過去四個月,因關鍵性技術獲得突破,數字經濟備受二級市場資金熱捧。這種關注度,又讓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熱度不斷攀升。

峰會期間,院士專家、頭部企業紛紛暢談數字經濟邁入下一個時代。

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數字化轉型正成為企業的必修課。幾乎每個企業都深知數字化轉型的價值,但如何讓數字化能像流水一樣流向各行各業的毛細血管,是新階段的必答題。

一件“難而正確的事”

近幾年來,企業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創新與應用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在時代洪流之中,數字化轉型持續提速。

但在微觀世界裡,企業面臨著各種壓力,數字化轉型常被描述為“難而正確的事”。

根據專業機構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2022年,轉型成效顯著的中國企業比例為17%。

“數字化轉型的成功之路,任重而道遠,特別需要企業家的堅持和定力。”談及此,紫光集團副總裁許惠龍語氣變得嚴肅,“需要全公司上下一盤棋,各部門協同配合,‘一張藍圖繪到底’。”

對此,福建省婦幼保健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福建醫院(福建省兒童醫院)黨委書記曹華也心有戚戚。他認為,數字化轉型,對外需要全局的視野,對內需要有全組織、資源的協同合作。唯有公司最高決策者親自抓,定位為CEO工程,才是數字化轉型成功的重要組織保障。

4月27日至28日,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福州召開。人民網記者 陳藍燕攝

在數字化轉型的大航海時代,誰都不願錯過發現“新大陸”的機會。

不少受訪企業告訴記者,在未來一至兩年會增加數字化方面的投入,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必選項”。

提到數字化轉型,很多人曾以為轉型就是讓工廠連上互聯網,讓機器代替人工,變成“無人工廠”,事實上,數字化轉型遠不止於此。

中國五礦所屬龍騰雲創產業互聯網(北京)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謝海表示,數字化將讓大宗商品行業從根本上改頭換面。

在他看來,相較於信息化,數字化帶來的是一種化學反應,讓企業在生產、銷售、管理等各方面重新改造,對整個產業來說,無疑是一種大變革。

這些年來,已有不少企業已找到數字化轉型的“解法”,成為行業大變革中的贏家。

“以我國汽車行業為參照,前些年趕上國外老牌汽車強國沒有多大信心。這幾年,隨著汽車市場的開放,造車新勢力注入創新動力,自主品牌在國際上逐漸得到承認,趕超勢頭很猛。”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學教授郭孔輝表示,汽車行業的案例可為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借鑒。

一條拒絕“單打獨斗”的路徑

雖然數字化轉型“解法”繁瑣,但在資源競爭、技術挑戰、供需不平衡等困境面前,它已然成為企業突破瓶頸的重要抓手。

“數字化轉型不會是一個企業獨立完成,而是每一個企業共同努力的結果。”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標准與產業發展副總裁祁峰直言,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打通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價值鏈,加速“四鏈”融合,才能真正實現數字化。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劉健也呼吁大家形成共識,共建行業生態,同時,利用生態中各個主體提供完整的生態服務,為產業鏈未來鋪好道路。

近些年來,不少產業聯盟興起,意在凝聚產業力量,促進產業升級,加速產業數字化轉型。

在本屆峰會期間,數字人民幣產業聯盟新增26家聯盟單位。目前,聯盟成員單位已涵蓋金融、科研院校、央企、國企、民企等,形成了數字人民幣產業鏈、創新鏈、生態鏈。

眾所周知,數字人民幣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支付基礎設施,推動了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

作為數字人民幣產業聯盟理事長,王晶表示,數字人民幣創新需要政府部門的統籌規劃和布局,也需要產業鏈上下游集體合作,從而推動科研成果快速落地。

4月27日至28日,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福州召開。人民網記者 陳藍燕攝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學東也建議,“產業集群是非常重要的概念,要在區域或一個范圍內,大中小企業,上下游相互融合,產業集群做好了,才能加強產業鏈的韌性。”

價值創造是檢驗數字化轉型成果的唯一標准。那麼,數字化究竟如何落到實處,才能讓企業獲得實打實的收益?

阿裡集團副總裁霍嘉表示,從產業生態上來看,希望各個產業的人才一起尋找更多的應用場景。隻有發現更多合適的場景,才能實現真正大規模商業化,讓技術真正落地生根,為產業數字化做出真正的貢獻。

“找到應用場景的關鍵,在於讓行業伙伴、客戶有充分的主動性去挖掘市場需求,才能迸發出最大的創新性。”深信服集團高級副總裁李新如是說道。

對於數字化的未來,祁峰預判道,“關鍵在於需求側,誰有大市場,誰有消費群體,誰就一定會加速發展。”

根據IDC(國際數據公司)的研究,到2025年,全球由數字化產品和服務驅動的數字經濟的佔比將達到58.2%,數字化產品和服務將成為主流,全場景智慧將加速邁入數字化時代。

一塊安全穩固的“壓艙石”

在時代的起承轉合之際,有人看見了機遇,也有人注意到了風險。

“當前我國在信息安全技術上尚存差距,而網絡安全的形勢又越發緊迫,因此,在激發數據活力、激蕩數字經濟的同時,安全問題是需認真作答的題目。”中國電子董事長曾毅表示。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也關注到網絡安全對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他表示,必須有效應對網絡空間威脅,筑牢網絡安全防線。建設安全可信主動免疫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為網絡強國建設筑牢安全底座。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中小微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網絡安全問題已成為他們發展的關鍵挑戰。

為期5天的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在福建舉行。人民網記者 陳藍燕攝

中小微企業因為缺少安全人才、安全資金、安全技術等問題,在網絡安全威脅的形勢下,可能面臨掉隊的危險。

360集團首席運營官葉健表示,中小微企業普遍缺乏應對網絡安全風險的能力,長此以往將受制於網絡安全“短板”,無力去做數字化轉型。針對中小微企業面臨的網絡安全新威脅,需要新思考、新方案。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建平建議,網絡空間承載了5G、衛星等各類先進的通信技術,要站在網絡空間安全的視角體系化地思考和謀劃數字化技術的布局,凝練科學問題,推動數字技術在網絡空間安全體系中創新發展,持續為數字中國建設提供技術方案。

“5G/6G時代通信主體是機器,機器間的攻防對抗具有理性,要從機器角度分析網絡空間對抗行為,保障復雜系統數據隱私。”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平介紹,海量移動互聯網數據具有差異化隱私需求,亟須解決海量數據安全難題,並根據隱私需求進行可定制化的數據安全服務。

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是,網絡安全將成為一個企業、一個行業在數字化轉型中獲得成功的重要因子,在一些關鍵節點上,甚至會成為關鍵因子。

在數字化轉型的大航海時代,企業這艘大船要行穩致遠,必須維護好網絡安全這塊“壓艙石”。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