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108個行政村三年全覆蓋  廈門印發城中村現代化治理行動方案

2023年05月17日16:4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廈門5月17日電 (余乃鎏、陳博)“一年試點、兩年攻堅、三年全覆蓋”“2023年啟動試點,3年時間實現108個行政村治理全覆蓋”……近日,《廈門市城中村現代化治理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印發,以扎實推進該市城中村現代化治理工作,建設平安幸福、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行動方案》明確了廈門城中村現代化治理應遵循的四個基本原則、2023年至2025年間各年目標任務,列舉了十項主要工作內容,並規定了智慧管理專項、五個保障舉措等內容。

廈門市思明區一個城中村。人民網 陳博攝

廈門市思明區一個城中村。人民網 陳博攝

根據《行動方案》,2023年為打造樣板年,即篩選條件較為成熟的25個城中村(思明區2個、湖裡區3個、集美區4個、海滄區4個、同安區6個、翔安區6個)作為治理試點,精心策劃治理項目,打造首批精品村,並明確各區應在試點村中挑選2個行政村開展整村治理,重點打造為樣板村﹔2024年為提升推廣年,即適度擴大治理范圍,推動全市40個城中村(湖裡區3個、集美區9個、海滄區3個、同安區15個、翔安區10個)重點治理建設﹔2025年為全面完成年,即推動剩余43個城中村治理(湖裡區4個、集美區8個、海滄區3個、同安區19個、翔安區9個),實現城中村現代化治理全覆蓋。

十項主要工作內容則涵蓋了治理規劃、道路提升、市政提升、消防安全、環境提升、公共服務、產業提升、文化傳承、社會治理以及公共安全等。

其中,環境提升方面,將著力開展集鎮、城中村環境整治,如,治理歷史形成的街市、農貿市場﹔加強城中村違章建筑、亂搭亂建的源頭管控和拆除,對佔用公共道路、公共場所的,加大拆除力度,回收公共資源﹔規范店招設置,拆除違法違規設置的商業廣告、招牌,整治建筑物外牆﹔推動城中村既有裸房和房前屋后環境整治,規整村中綠化,營造綠蔭空間,合理設置微景觀、小公園,提升居住環境等。

廈門城中村前村社停車場車輛整齊停放。人民網 陳博攝

廈門城中村前村社停車場車輛整齊停放。人民網 陳博攝

公共服務方面,將努力打造“15分鐘便利生活圈”,如,通過盤活村(居)集體閑置資產、鼓勵企業參與等方式,建設完善城中村及周邊停車庫(場)、智能信報箱、物業用房、適老化和無障礙設施、車輛充電設施、文化休閑設施、體育健身設施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增設養老、托育、社區食堂、家政保潔、便利店、郵政快遞末端綜合服務站等社區生活服務設施﹔探索將城中村范圍內的市容衛生、道路養護、綠化保潔、路燈管養、公共停車管理等“市政物業”委托專業經營單位實施物業管理,逐步形成以公共管理事項及經營性生活服務內容為一體的長效管理模式,探索形成規模化、市場化、產業化的物業管理模式。

產業提升方面,因地制宜,探索農村集體發展用地項目合作開發新模式,指導和推動落實村集體經濟發展扶持計劃,培育集體經濟強村﹔探索城中村產業融合發展,整合集體資產,挖掘文化、旅游、產業資源,推動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培育新型農村經營主體,打造創新創業樣板﹔鼓勵和引導村集體引入專業化、規模化租賃企業等社會資本,對城中村租賃住房和經營性資產進行統一包租運營﹔推動民宿行業穩健規范發展。

文化傳承方面,提煉村庄文化精髓,挖掘和保護村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文物古跡、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筑、農業文化遺產、灌溉工程遺產等﹔保留村庄記憶,保護歷史文脈,鼓勵挖掘本地人文歷史,形成特質形象和符號,打造品牌,推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產業發展。

廈門城中村現代化治理將著力提升居住環境,建設平安幸福、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人民網 陳博攝

廈門城中村現代化治理將著力提升居住環境,建設平安幸福、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人民網 陳博攝

公共安全方面,完善提升城中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立法治化、專業化、立體化的網格化管理機制,推進“警網融合”,搭建社會公眾參與平台,壯大群防群治隊伍,加強應急處置力量和社會救援力量﹔推動建設集信息採集、路面巡邏、應急處突、搶險救災、服務群眾等職能於一體的基礎隊伍,提升基層治理服務能力﹔加強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防范化解公共衛生風險隱患。

值得關注的是,《行動方案》專門提及城中村現代化治理的“智慧管理”建設問題,並在以下方面予以明確:一是推進城市大腦建設,實現系統互通和數據共享,匯聚各級服務管理資源,探索建立全市統一的網格化數據標准,搭建城中村現代化治理大數據平台﹔二是整合數據資源,推動網格平台數據互聯互通、互動互享,提升數據交換效率﹔三是利用大數據分析,加快數據信息運用,實現網格化服務管理“多網合一”、全域覆蓋﹔四是推進城中村“平安家園·智能天網”、“雪亮工程”項目建設升級﹔五是完善城中村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軟件系統和硬件設備、5G基礎設施、社區治理信息化設施,構建設施智能、服務便捷、管理精細、環境宜居的智慧社區。

(責編:易雪妍、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