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廈門海滄:強磁力引資引智  好項目紛至沓來

2023年09月07日16:43 | 來源:廈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強磁力引資引智 好項目紛至沓來

海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提升,圖為海滄灣新城。

海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提升,圖為海滄灣新城。海滄區供圖

九八“金鑰匙”啟動,來自五湖四海的客商紛紛走進廈門海滄。在這片投資興業的熱土上,他們將鄭重走上簽約台,簽下投資海滄的關鍵一筆,開啟與海滄攜手共赴發展願景的新篇章。

本次投洽會,海滄將有63個項目簽約,總投資將超420億元。在9月7日舉行的簽約大會上,13個代表項目將集中簽約海滄,涵蓋了制造業、服務業、金融業等行業領域。一個個數字令人期待,折射出海滄“3+1+1”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前景和動能,也彰顯著海滄這個國際一流灣區的熱度和引力。

人們總是利用投洽會這把“金鑰匙”,去尋找經濟發展“新鑰匙”。讓我們走進海滄,一起感受高品質項目落地海滄的鏗鏘鼓點,共同見証海滄投資“朋友圈”不斷擴大的堅實步伐……

【代表項目點擊】

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廈門分行

銀行和海滄將圍繞海滄區“十四五”規劃發展目標,緊盯區屬國企、產業投資公司、園區建設融資等板塊,以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理念共同打造空間載體,加快壯大主導產業新經濟,加強規劃領域合作。

廈門羅塞塔一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

(有限合伙)[觀硯基金]

羅塞塔一號基金目標規模20億元,首期5.8億元。主要投資於商業消費與服務、科技軟硬件和醫療醫藥等領域。

廈門國興二期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合伙企業

(有限合伙)

國興二期基金目標規模2億元。主要投資於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

道遠(廈門)創新醫療健康股權投資基金

道遠基金目標規模2.5億元,主要投資於生物醫藥領域。

單壁碳納米管項目

項目方擬在海滄區建設10000噸國產單壁碳納米管導電漿料制造基地,2023年底實現單壁碳納米管工業化量產,成為中國首家、全球第二家實現高純度、低成本、大規模制備國產單壁碳納米管獨角獸企業,2024年新增10條國產單壁碳納米管粉體產線及48條配套漿料產線,2027年滿產10000噸運行。項目計劃總投資5億元,達產后年產值7億元。

馬鑾灣時尚運動帶項目

一個以“投、建、運、管、維”一體化模式打造的濱海片區開發項目。項目將以水上活動為抓手,岸線運營為核心,全要素資源導入,實現片區人氣的快速集聚,定位為打造國內標杆性濱水潮流運動聚集地,結合現有片區規劃分為東西兩區,建構“公園+場館+街區”特色體驗場,項目擬投資建設水上運動碼頭、商業街區、商品住宅等。項目包含04、09、11三個地塊,總用地面積5.27萬㎡,總計容建筑面積9.6萬㎡。用海面積3.5公頃,其中西區建設水上運動碼頭一座(約30個船艇泊位),東區建設船艇停靠點兩座,項目總投資約29億元,其中碼頭及商業投資4億元,住宅投資25億元。

智慧能源項目

項目方擬在海滄區推動電池檢測、充換電站、動力電池綜合服務中心、品牌展示館等四個項目,推動與海滄區在汽車產業新能源化、智能網聯化、高端化、綠色化等領域深化合作,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重要樞紐,加快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

新能源用薄膜材料項目

項目擬選址於海翔大道北側,廈成高速東側地塊,面積約5.6公頃,計劃總投資12億元,新建6條新能源用超薄薄膜材料生產線,設計年產能15000噸,達產后產值約18億元。

高端柔性電子集成模組項目

項目擬選址南海四路與南海路交叉口西北側地塊,面積約3.4公頃(地塊已收儲,淨地)投資10億元,設計容積率3.0,建設“基於FPC的新能源動力電池(含儲能電池)CCS和IBB組件”研發與制造線。項目達產后可新增產值約20億元以上。

海洋特色酒店項目

項目方擬在海滄注冊成立總部公司,選址海滄東嶼水產品市場地塊,規劃建設海洋特色酒店,酒店約4.9萬平方米(含30%商業和辦公配套)。項目總投資5.2億元。

新能源獨立供電系統及分布式儲能系統研發生產總部項目

項目擬申請100畝工業用地,選址海翔大道北側地塊。總投資約6.4億元,容積率3.0,用於打造新能源獨立供電系統及戶用儲能系統產業園,建設滿足企業快速發展需要的新能源獨立供電系統及分布式儲能系統研發生產總部。項目預計2027年達產后年新增產值46億元。

新能源用繼電器及配套零部件增資擴產項目

投資10億元,建設新能源用繼電器及配套零部件增資擴產項目。項目位於南海二路與南海五路交叉口東北側地塊,總佔地面積10.6公頃。項目滿產后預計新增產值不低於40億元。

海洋科普主題公園項目

項目計劃投資額12億元,擬在火燒嶼打造廈門首個綜合性海洋文化主題公園,以現有的火燒嶼中華白海豚保護基地為核心,以海洋文化為主題,創新海洋動物的展示、表演方式,拓展海洋科普的新娛樂體驗,走“科研+科普+文化+旅游"的開發模式,打造廈門濱海旅游新地標。(記者 林岑 通訊員 洪欣琳)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