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場景多樣化 特色街區融合化 小吃產業標准化
餐飲消費持續復蘇(經濟聚焦·關注服務消費①)
服務消費是擴大消費的一大引擎。剛過去的暑期,國內消費市場保持恢復態勢,旅游等服務消費回暖,對消費擴大支撐作用明顯。
擴大服務消費,促進餐飲、文旅、文娛體育會展消費等持續提振,既能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又能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起,本版推出“關注服務消費”系列報道,探尋各地創新模式、優化服務、豐富形態的積極做法,以促進消費潛能進一步釋放。
——編 者
重慶高新區——
延長消費時段
拓展消費場景
深夜11點,位於重慶高新區虎溪街道的熙街勁烤燒烤店熱鬧非凡。烤串、烤魚、啤酒、鹵味……餐廳內外的十幾張桌子旁坐滿了人,顧客們吃得不亦樂乎。
一口氣吃完一條烤魚和幾串烤肉,附近居民陳琪倍感滿足。她從“重慶熙街”小程序裡領取了勁烤燒烤店的五九折折扣券,這單隻用花費58元。“吹點晚風、吃點燒烤,多自在。”陳琪說。
作為重慶知名的美食街區之一,熙街“深夜食堂”密集,年均客流量超2000萬人次。在持續攀升的客流量推動下,熙街各大飯店營業時間不斷延長。重慶熙街營運中心總監顧青雲說:“我們在小程序上推出各種促銷禮包,按不同時間段提供折扣。”
“今年以來,重慶高新區多措並舉推動數字消費,提振餐飲企業信心,對取得重慶地標菜和利用小程序、直播、短視頻等平台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餐飲企業,最高給予100萬元專項支持。”重慶高新區改革發展局黨組書記林莉介紹。
“我們一方面延長消費時段,另一方面拓展各類消費場景,優化消費體驗。”顧青雲說,“我們抓住年輕人的消費熱點,打造了各種特色活動,包括文化旅游季、藝術生活節、音樂節、購物節等,一個接一個亮相。”
“提起熙街,首先想到的就是豐富多彩的夜間活動。”重慶大學學生王浩正與好友在熙街夜市游覽,“我在這裡參加過音樂節、美食節、購物節等活動,最近幾乎一到周末就和同學相約來逛‘奇遇集市’。”
據悉,截至目前,重慶高新區已在熙街舉辦“2023慧享科學城·惠購消費節”、畢業季音樂節、街舞大賽等消費促進活動12場。林莉說:“我們正以熙街等地標性夜間經濟集聚區為著力點,激發消費市場釋放更大活力。”
湖南長沙——
促進業態融合
增加人文內涵
夜幕降臨,長沙市民胡先生帶著家人,來到人潮涌動的天心區坡子街。逛到街邊的長沙中心印象城商場,他們被一支身著漢服、化著古妝的表演隊伍吸引。
跟隨表演隊伍,胡先生和家人乘坐扶梯來到負一層。“月下祠、長樂坊、城南書院等宋代風格的建筑,十分逼真。有意思的是,店員們也都穿著古裝和我們打招呼。我們好像穿越到宋代,感受古代夜生活的繁華熱鬧!”胡先生說。
除了宋韻濃厚的建筑,古風悠悠的表演也吸引了胡先生一家人。看完表演后,意猶未盡的胡先生和家人又來到“潭州市集”,長沙米粉、牛肉餅、炸香腸、捆雞、小缽子甜酒……眾多本地美食琳琅滿目,一家人逛得愜意、吃得滿足。
據運營方中心印象城工作人員介紹,為打造“潭州市集”,他們還原了宋代的長沙市集場景,並將30多家長沙地道美食引入購物中心。“我們還對非遺文化體驗等多種內容進行創新組合,努力將‘潭州市集’打造成新的美食打卡地,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前來體驗。”
“潭州市集”自8月開業以來,餐飲門店營業額節節攀升。據運營方介紹,截止到9月10日,市集內的餐飲日均銷售額較試營業期間已經增長32%。
除了讓消費者品味美食,一些商場街區還打造新穎的情景體驗。8月26日晚,在長沙縣中茂城南楚特色文化街區,夜色下的“南楚古都”人流如織,舞台劇《西游記》、變臉表演等精彩非凡。
近年來,長沙市推動美食、文化、娛樂等業態融合,積極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餐飲消費持續復蘇。一些商場、街區主動作為,增加人文內涵,讓市民、游客在暢游長沙、品嘗美食的同時,感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福建三明——
加大扶持力度
引導規范發展
新鮮出爐的柳葉蒸餃,晶瑩剔透的扁肉,裹滿醬汁的拌面……前不久,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的2023年上海市對口地區特色商品展銷會上,三明展台吸引了不少客商和市民。
展台體驗區,隻見工作人員熟練地拆開一包拌面,加入配好的醬料包。5分鐘后,一份地道的沙縣拌面就端到了前來參觀的市民張阿姨手裡。“好吃,和我在沙縣小吃店裡吃的味道一樣。”張阿姨品嘗完,隨即通過商家的線上小程序下單了兩包蒸餃、6包拌面。
“小吃菜品很受歡迎,短短兩天就賣斷了貨,這些是剛剛補的貨。”沙縣雙榮食品工作人員介紹。
張阿姨是個深度小吃愛好者,卻一度對沙縣小吃失去好感。“10家店10個味道,品控實在有待提高。”如今,張阿姨對沙縣小吃重拾喜愛,秘訣就在於三明探索的“中央廚房+冷鏈物流”模式。
近年來,針對沙縣小吃產業發展規范化程度低等短板,三明市加大扶持力度,出台多項產業政策,引導小吃產業從門店向上游延伸。通過培育種植基地,建設小吃產業園,鼓勵發展“中央廚房+冷鏈物流”模式,並支持冷鏈流通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引導門店改造提升,推動小吃產業向標准化、連鎖化、產業化、數字化方向轉型。
來自沙縣的小吃店主尹禮新,20多歲起外出開小吃店,今年3月迎來了自己在上海的第二家門店。過去,尹禮新凌晨4點就要起床打肉餡、包餃子。如今在沙縣小吃產業園的標准化工廠內,每天30多萬隻蒸餃經過新鮮生產、速凍后,通過冷鏈運至各地的沙縣小吃店。
“短短一中午,賣出蒸餃40多屜、扁肉50多碗,高峰時需要排隊,一中午營業額2000多元。明年我打算在上海再開一家店!”尹禮新說。
“從支持源頭種植基地發展,到推進標准化生產、冷鏈物流配送,三明以沙縣小吃產業促進餐飲業發展,未來還將探索更多新的發展機遇,推動全市餐飲產業高質量發展。”三明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12日 第 10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