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架起金融橋、連接新未來  廈門建行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以金融力量助推高水平對外開放

2024年09月08日09:35 | 來源:廈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架起金融橋 連接新未來

  廈門建行以服務實體經濟為使命,加快跨境金融服務探索,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注入金融活水。圖為繁忙的嵩嶼集裝箱碼頭。記者 王協雲攝

  廈門建行深入高新技術企業,了解企業本外幣金融服務需求。

  廈門建行工作人員向客戶宣講本外幣合一賬戶政策。

  廈門建行舉辦金融助力外貿企業對接會。

  廈門建行工作人員為外籍人士提供便利金融服務。

  廈門建行以服務實體經濟為使命,積極踐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有關要求,加快跨境金融服務探索、優化和創新,以本外幣境內外一體化經營,便利資金流動,助力產業發展,融入國際市場,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注入金融活水。今年前8個月,廈門建行已為4000余家企業提供國際結算服務近270億美元,貿易融資信貸支持達340億元。

  聚焦便利化

  外匯服務擴面增量提質

  廈庇五洲客,門納萬頃濤。作為首批四個經濟特區之一,廈門一直處於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拓寬創新探索的場景與空間,持續向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要動力,早已深深嵌入這座城市的血液與肌理。

  為進一步促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今年4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廈門市分局發布《關於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的通知》,廈門建行自貿試驗區分行第一時間落地了廈門全市首單銀行辦理企業外債簽約登記業務。

  作為首批“嘗鮮”的三家企業之一,從事鞋帽批發外貿的廈門某鞋業公司,成功在廈門建行辦理了1000萬元的外債簽約登記業務。公司業務負責人廖女士表示,得益於全球經濟復蘇,今年企業的外貿訂單迎來新一輪增長,“更加靈活的外債登記業務流程,不僅為我們的資金周轉注入‘源頭活水’,也讓企業在國際競爭中更有底氣”。

  據介紹,以往非金融企業借入外債前均需逐筆前往外匯局辦理登記后才可到銀行開戶提款,同一筆業務需“跑兩趟”﹔如遇到外債展期或借款合同主要條款變更等情況時,還需往返外匯局辦理變更登記方可辦理資金收付。《通知》發布后,非金融企業選擇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模式借用外債的,可就近在外匯指定銀行辦理外債簽約登記及變更登記業務,大大減少企業往返外匯局和銀行的“腳底成本”,業務辦理效率大幅提升,切實方便企業開展跨境融資業務。

  上述改革新政的快速落地,只是廈門建行貫徹落實穩外資穩外貿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行積極在跨境資金流動便利化、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等方面強化政策宣導,並先行先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該行以入園進企宣講、電子滾動屏與宣傳折頁展示、動畫視頻小課堂、在線空中課堂、雲沙龍等“線上+線下”“傳統載體+新型載體”多種形式,多渠道、廣覆蓋、常態化宣傳推廣外匯和跨境人民幣便利化政策措施﹔並持續推動貿易外匯收支、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擴面增量提質。

  今年4月,廈門建行從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銀行,升級為跨境貿易高水平開放試點審慎合規銀行。截至8月底,該行已為48家優質企業提供跨境貿易高水平開放試點便利化結算達9.1億美元﹔累計提供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結算突破47.5億美元。在持續推動實現外匯業務好辦易辦的同時,該行探索拓展“便利化+線上渠道”“便利化+融資授信”“便利化+減費讓利”“便利化+金智惠民”等外匯服務新場景應用,最大程度釋放政策紅利,助力提升優質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此外,為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便利經營主體跨境貿易業務辦理,自今年6月1日起,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辦理方式由外匯局行政許可調整為由外匯指定銀行直接辦理。建行迅速推動這項便利化新政順利落地,在外規內化、系統建設、政策傳導、對客宣傳等多方面發力,並在同業中首批開展線上線下多渠道服務。廈門建行及時響應,於新政首日首批順利落地了銀行辦理企業名錄登記業務,第一時間讓企業享受新政便利。截至今年8月底,該行已累計為158家企業辦理企業名錄新增及變更登記業務,有效降低企業“腳底成本”和時間成本。

  構建一體化

  資金結算安全高效便利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構建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成為金融力量助力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在廈門建行,客戶可在開戶時一次性申請開通多幣種結算服務,也可選擇在外幣資金來賬時自動開立相應幣種結算服務。同時,本外幣合一賬戶隻要一個幣種一年內發生收支,該賬戶就不需轉入久懸賬戶管理,消除客戶“開立零星結算幣種賬戶長期未使用,每年都要到銀行辦理激活手續”的煩惱。另外,客戶可根據需要,自主選擇原有“單一幣種賬戶分別管理本幣和外幣資金”的模式,或選擇新增“多幣種合一賬戶管理本外幣資金”模式。

  該行充分運用“外幣資金來賬自動增加幣種”的本外幣合一賬戶功能亮點,解決“外資企業每增加一個新幣種、企業內部走一次審批流程、財務人員跑一次銀行”難題,滿足“小微外貿企業零星幣種的臨時性結算需求”,得到了客戶的高度贊賞。

  從事煤炭等大宗商品貿易的某台企,對本外幣合一的結算體系改革帶來的巨大便利更是深有感觸。該公司對賬戶開立管控較為嚴格。按照原有“一個幣種開立一個賬戶”的模式,公司每次有新幣種結算需求,都要經董事會審批、總經理簽字,手續非常繁瑣。選擇使用本外幣合一賬戶服務后,隻需開戶時一次性申請開通美元、歐元兩個常用幣種結算服務,后續其他零星幣種資金來賬時自動開立相應幣種結算服務。同時,實現“使用一個賬戶管理多幣種資金”,切實提升了金融服務獲得感、滿足感和幸福感,為兩岸金融融合提供更大的便利。

  與此同時,多數小微外貿企業日常跨境結算主要使用美元、歐元,偶有新加坡元、澳元等幣種的結算需求,此前“一個幣種開立一個賬戶”的模式下,經常需臨時准備材料趕往銀行開戶,因此時常出現賬戶較多、幣種混淆而給錯賬號的情況,增加與境外溝通的時間成本。試點后,廈門某貿易有限公司使用“外幣資金來賬自動增加幣種”功能,在有新加坡元等幣種匯入時,自動在原港幣賬戶上增開相應幣種,實現外匯資金快速入賬,不僅結算效率更高,也降低了財務管理成本,方便與境外客戶交流,為小微外貿企業跨境金融需求提供有力支持,助力優化小微企業營商環境。

  加速國際化

  金融科技賦能跨境交易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跨境金融的重要性愈發凸顯。一直以來,廈門建行積極探索以金融科技加持提高跨境支付效率。今年4月,該行成功落地廈門首批通過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平台(Multi-CBDC Bridge)的跨境交易業務,為廈門自貿試驗區內的廈門某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提供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服務。

  這是廈門建行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聚焦客戶需求,在全力改善客戶體驗,優化支付服務方面的又一新突破。在該支付方式下,交易短短數秒就完成,同時交易成本相對傳統賬戶模式下可降低50%。

  據了解,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是在國際清算銀行(香港)創新中心指導下,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香港金管局、泰國央行、阿聯酋央行聯合於2021年發起的,力求打造以央行數字貨幣為核心的高效率、低成本、高可擴展性且符合監管要求的跨境支付解決方案,為國際貿易產業大幅提高跨境支付效率、降低支付成本,助力數字人民幣國際化。

  與此同時,廈門建行積極貫徹落實人民幣國際化有關工作部署,多措並舉推進跨境人民幣業務穩步發展,包括聚焦重點客戶、重點產品、重點行業、重點區域,深入開展實施首辦戶拓展、系列宣傳對接、貨物貿易提升、跨境金融服務優化等專項行動,推動跨境人民幣業務擴面增量提質。2023年,該行新增跨境人民幣首辦戶近400戶,跨境人民幣客戶數及結算量雙創歷史新高。

  助推全球化

  “走出去引進來”雙向發力

  “走出去”開拓全球商機,是廈門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大法寶。近年來,廈門建行聚焦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從企業需求出發,發揮金融科技優勢,借助線上平台、線下對接、境內外聯動等多渠道構建客戶資源網絡,建立常態化撮合機制,多維度護航企業“走出去”。

  某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是區域性衛浴行業龍頭企業,為推進國際化布局、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擬在越南投資建設其首個海外制造基地,利用越南相關政策擴產能、拓訂單。

  了解到該公司對外投資需求后,廈門建行第一時間聯系海外分行,通過資源共享、分工協作,在組織多場跨境視頻對接會后,為企業量身定制囊括對外直接投資登記、賬戶開立、跨境結算、跨境直貸、全球現金管理、跨境撮合、風險管理等於一體的跨境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精准助力該企業更高效地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提升企業跨國經營能力,受到企業充分肯定。

  該行還充分發揮“建行全球撮合家”平台優勢,積極推進轄內新能源客車客戶對接倫敦分行公共交通採購訂單,並加快推進線上選品撮合對接活動及項目路演等安排,為企業跨境貿易搭建數字化對接橋梁。

  在高質量服務“引進來”方面,廈門建行圍繞外貿外資客群所需,發揮集團整體優勢,做深做精“五篇大文章”,持續推進金融服務適配性創新,提高外資外貿綜合服務能力。

  一方面加強科技創新應用,持續完善企業網銀、手機銀行、“單一窗口”三位一體線上服務網絡,實現數字化服務覆蓋跨境匯款、結售匯、貿易融資、稅款擔保保函等跨境業務全場景,並全新推出存、貸、匯、兌一體的對公外匯業務綜合服務平台,推進跨境業務數字化、便利化、綠色化發展。

  另一方面聚焦普惠客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與先進制造業、綠色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客戶外匯業務需求,為其提供“融資+融智+融技+融信” “本幣+外幣+境內+境外”的綜合化全面金融解決方案,同時以“國內証+福費廷”、跨境供應鏈、跨境直貸等重點產品,支持供應鏈核心企業帶動上下游鏈條企業協同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助力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文/記者 陳本美 通訊員 康瑞 吳興 圖/廈門建行 提供(除署名外))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