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改革再深化、益企創未來  廈門思明全面優化營商環境精准助企發展壯大

2024年09月08日09:37 | 來源:廈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改革再深化 益企創未來

  廈門中心城區思明持續做優營商環境軟實力,夯實企業高質量發展硬支撐。圖為鷺江道一帶的美麗風光。記者 王火炎攝

  投資鏈接世界,“9·8”金鑰匙如約開啟全球財富之門。

  今天,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在全球賓客的期待中盛裝開幕。作為投洽會主會場所在地,廈門中心城區思明以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競進之姿,誠邀全球投資者共享機遇、共赴高光時刻。

  錨定全省營商環境“首善之區”這一目標,思明區緊貼企業發展需求,做大智慧思明平台,全面深化改革創新。從建立“政企銀”三方對接長效機制到加大金融獎勵“即申即兌”力度,從推進“一件事”改革擴面到建設線下智能辦服務專區……一系列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強勢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全面賦能產業鏈高質量發展,逐步培育具有思明優勢和特色的新質生產力。

  乘改革之勢,聚創新之力,建發展之功。在賽迪顧問近日發布的“全國百強區”榜單中,思明區排名第25位,展現出包括經濟實力、增長動力、內生支撐、區域能級和共享發展在內的強勁綜合實力,城區競爭力和吸引力更加凸顯。

  千川匯海闊,風正好揚帆。思明區真誠邀請廣大企業來投資興業,共商合作、共謀發展。思明區將堅持“政策有力度、兌現有速度、服務有溫度”,全力以赴支持企業發展壯大,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這裡有產業發展的優質土壤

  助企擴大投資做強產業

  攜手企業雙向發力促共贏

  以開放引領發展,以合作共赴未來。思明區堅持雙向發力促共贏,既大力支持企業“落下來”做大做強,又全力推動企業“走出去”提升競爭力,攜手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6日,第二十四屆投洽會廈門市重大項目集中開竣工活動舉辦,極致互動研發大樓在思明區正式開工建設。該大樓項目集科技研發、創意設計、交流合作功能於一體,項目的啟動標志著思明區游戲產業園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大樓建成后將充分發揮技術人才集聚、創新氛圍濃厚的優勢,帶動思明區游戲產業蓬勃發展。

  廈門極致互動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網絡游戲產品研發與運營為一體的數字創意企業,曾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等稱號。研發大樓建成后將作為該公司總部,這無疑是企業發展的重要裡程碑。該公司董事長蘇華舟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他說:“這座現代化綜合性建筑的誕生,不僅將為公司的發展注入新活力,也將為廈門市的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極致互動研發大樓作為思明區游戲產業園的首個入駐項目,在市、區合力推動下,創下了項目建設“新速度”,僅用一天時間實現“交地即交証”,成為全市首例非工業項目《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証》《不動產權証書》三証齊發的項目。這讓蘇華舟對廈門市和思明區不斷升級的“益企服務”贊不絕口:“在這裡企業可以心無旁騖地搞發展,從市、區各級部門到街道,政務服務都十分高效,還有政策加持,這些都是我們深耕思明發展的堅強后盾。”

  除了全力拓展空間載體,思明區還大力引進產業賦能創新平台,通過集聚發展和示范效應,不斷完善產業生態,全力支持產業創新升級,加速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以人工智能產業為例,隨著百度飛槳人工智能賦能中心、北京大數據研究院等創新平台落地,美圖、海邁、易信等企業入選首批省級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圈日益完善。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產業的加持下,思明區軟件信息業發展后勁十足——今年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上軟件信息業營業收入259.3億元,同比增長21.2%。

  總部位於思明區的廈門萬裡石股份有限公司,是思明民營企業揚帆出海的排頭兵。上世紀90年代,萬裡石便首創中國石材“走出去”先例,登陸美國石材之都埃爾布頓,后來又在南非投資設立石材加工廠,開創中國石材企業“走出去辦廠”之先河。

  近30年來,這家生於思明、長於思明的企業深耕廈門,走向全球。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萬裡石緊跟國家戰略步伐,如今已在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哈薩克斯坦等十幾個國家相繼建立自有海外工廠和當地法人機構,並在哈薩克斯坦、納米比亞等國家積極布局新能源等產業。

  “今年我們在柬埔寨投建大型礦山,接下來還有更多投資計劃。”該公司總裁鄒鵬說,思明區在公司發展過程中貼心幫扶,還積極搭建平台和溝通渠道,為企業“走出去”鋪平道路。在思明區的牽線搭橋下,公司成功對接柬埔寨駐華大使館經商處、柬埔寨國家政府部門,為萬裡石快速融入國際市場奠定了基礎。

  圍繞服務企業、擴大投資、做強產業,思明區打造“街道-部門-區領導”三層協同服務體系,堅持重大招商項目落地推進工作機制,精准、高效、細致地為企業提供立體式優質服務。企業落地前后,專業招商團隊與企業保持密切溝通。企業發展遇到難題,思明區健全機制、明確職責,及時召開協調會,推動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的難點問題。為了讓企業深入了解廈門的投資環境,思明區全面挖掘梳理可利用招商空間資源、產業扶持政策,為企業提供信息最全、跨市區兩級的《廈門市思明區投資指南》,全力以赴助力企業投資興業、行穩致遠。

  這裡有賦能發展的核心優勢

  積極探索“財政+金融”可行路徑

  以金融活水澆灌產業之花

  金融作為實體經濟的血脈,活躍於產業發展各個毛細血管之中。作為廈門市金融業發展高地,思明區持續創新金融服務實體舉措,發揮財金合力的協同作用,借資借力、借智借勢,構建更具活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和更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攜手做優益企服務,多措並舉為金融資源聚集提供堅實保障。立足於獨具魅力的區位稟賦,思明區匯聚了大量現代化、國際范的金融人才,為持續深化“金融頭雁”優勢,先后設立了“南強經濟校友招商基金園區”“金圓基金集聚區”等六個各具特色的私募基金投資園區,並會同市金融監管局聯合設立鷺江供應鏈金融創新中心。通過“政府牽頭+市場化運營”的專業模式,聚焦政策支持、企業融資、人才供給等關鍵需求,進一步加強高端要素保障,真心真意搭建平台、用心用情做好服務。

  不僅如此,思明區堅持主動靠前的服務態度,推出“同心·向前”政企銀長效對接機制,常態化開展政府、企業、金融機構三方座談活動。今年來,已舉辦商貿供應鏈、軟件信息業等多場專場座談會,新老企業代表就具體問題與商業銀行、擔保公司、鷺江供應鏈金融創新中心、思明金服集團等十余家金融服務機構代表,及區財政局、商務局、發改局、科工局、文旅局、稅務局相關負責人直接交流,面對面對接需求。政府部門實打實護航發展,為加快推進產業建圈強鏈、做優做好營商環境等方面做了具體落實。

  通過在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上下實功、謀突破,思明區資本聚集向資本聚變的轉變正在加速。目前轄區內擁有全市近90%的銀行、超90%的保險機構、超85%的証券機構(一級分支機構以上)﹔在私募投資基金方面,截至2024年7月31日,注冊在思明區的各類股權投資合伙企業共計2557個,注冊資本合計約2540.41億元﹔注冊在思明區且在中國証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128家,管理基金1068隻,分別佔全市的約39%、46%,已經形成功能較完備、運行較穩健的多元金融服務體系。

  今年,思明區成功引進千億級基金——中國保險投資基金二期。思明區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保險資金作為市場稀缺的耐心資本、高能資本,能夠為優質企業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和全周期金融服務,相信中保投基金二期等耐心資本選擇廈門、落地思明,在促進兩岸融合和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等方面都會大有作為。

  資本聚則產業興,產業興則創新足。那麼,資本集聚之后怎麼賦能,又該如何通過金融服務驅動產業創新?

  區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思明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三個引領”“六個率先”要求,秉承“走在前、當排頭”的先行先試理念,積極探索“財政+金融”的可行路徑,通過超千億級基金矩陣,不斷創新“以投促招、招投協同”資本賦能模式,實現互利多贏,形成合力助推廈門和思明產業升級、科技創新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截至今年7月份,通過思明區產業引導基金撬動社會資本,已先后投資及招商引入大鉦資本總部、優艾貝醫療集團總部、瑞幸供應鏈等實體企業和基金、各類投資實體等280個,注冊資本合計1539.9億元。同時,通過“投存量+引增量”以投促產的新思路,思明區培育和支持了一大批優質企業和項目,目前區產業引導基金參股子基金累計投資家鄉互動、特步旗下蓋世威和帕拉丁、智業軟件等62個區內項目。

  可以預見的是,通過厚植沃土、筑巢引鳳,思明區為產業發展打造的“聚寶盆”將不斷做大,推動產業體系更完善,產業鏈韌性更強,倍增效益也將越發凸顯。

  這裡有高效貼心的政務服務

  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

  以更深層次改革激發企業活力

  今年,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指導意見》,提出電子印章的應用。

  全省首枚無門檻免費申領的企業電子印章就是從思明區發出。一家美容服務企業負責人成功申領企業電子印章和法人簽字章,並通過政務智能辦系統在線蓋章簽名,實現辦理全程無紙化。思明區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企業今后再辦理服務事項時,負責人隻需使用電子印章在線簽章,即可實現“一件事一次辦”。

  電子印章的推廣使用是思明區深入推動政務“無紙化”審批,全面強化政務服務數字賦能的又一次創新實踐。

  近年來,思明區始終以企業和群眾需求為導向,堅持先行先試,持續推動改革成果迭代升級,讓更多企業群眾“高效辦成一件事”——

  在觀音山國際商務營運中心設立廈門市第一個園區政務服務點,部署商事主體變更備案等30個高頻事項,並首創遠程視頻幫辦服務區,通過平台支撐及數據共享應用,為企業提供視頻幫辦、智能導辦等服務。

  在全市率先將個體工商戶辦理事項布設至各個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實現個體工商戶設立登記等一系列政務服務“就近辦”,並建立“一件事”幫代辦隊伍,推進“証照聯辦”服務下沉,實施聯合開辦、聯合變更、聯合注銷。

  在思明區政務服務中心設立台灣青年發展服務中心,為台灣青年人才提供政策咨詢、台胞個體工商戶設立或變更、稅務登記、政策申報兌現等“一站式”落地綜合服務。

  在廈門市首推“企業生命周期”服務,圍繞企業開辦、銀行開戶、稅務服務、變更登記、企業注銷5大類,梳理60項審批服務和銀行辦理事項歸入“思明區政務服務中心”微信公眾號,提供企業從開辦到注銷的一站式“指尖辦理”。

  一系列聚焦小切口的首創性改革,讓政務服務有溫度更有速度。2023年以來,思明區“一件事”辦件量超過18萬件,審批時限壓縮60%以上,審批環節減少80%以上。

  這裡有高品質的城區環境

  全面提升城市能級

  讓廣大企業家在思明安居樂業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去年11月,全國首個反壟斷審查合規輔導中心揭牌入駐海絲中央法務區思明示范區,以靠前服務,高效幫助企業縮短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周期,降低企業並購的制度性成本。

  海絲中央法務區思明示范區工作人員介紹,該中心目前已協助、輔導我省4件經營者集中案順利獲得反壟斷審查批准,總標的額約126億元人民幣,惠及廈門市4家頭部企業。其中,有關廈鎢新能源與法國企業擬在歐洲新設合營企業的標的額達15億歐元(約合114億元人民幣),該經營者集中申報案的順利獲批,對廈鎢新能源完善海外產能布局、提高國際市場參與度和影響力具有重大意義。

  為“引進來”和“走出去”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海絲中央法務區思明示范區全力打造法治營商環境2.0版,圍繞“國際商事糾紛優先選擇地”“國際海事糾紛優先選擇地”“法治一站式服務優先仲裁地”“市民法律服務問題優先選擇地”“法治基金優先孵化地”五個目標,不斷拓寬服務范圍。在廈門,海絲中央法務區已成為“海絲”核心區建設的標志性工程之一。

  9月3日,廈門登上央視二套《消費主張》欄目,央視鏡頭對准思明區夜經濟的魅力,宜居宜業的幸福城區又一次進入全國觀眾的視野。

  近年來,思明區以城市更新為抓手,持續提升城市能級與品質,憑借更宜居的城區環境、更宜業的服務保障,讓更多人才、企業家與城市雙向奔赴。

  不久前,思明區首批6家人才驛站授牌成立,類型多元、形式多樣的人才驛站進一步健全人才服務體系建設,提升人才服務社會化專業化水平。官任國際化人才集聚區建設全省首個“移民融入服務站”,為外籍人才提供出入境業務咨詢答疑、預約上門辦証等服務。思明區還創新打造高層次人才健康服務站,將國際化人才納入保障范疇,推出“1+2+3+N”健康服務包。圍繞人才關注的子女教育問題,作為教育強區的思明區以落實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為抓手,努力辦好群眾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

  國際范與煙火氣交融共榮,思明區全面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持續做優營商環境軟實力,夯實企業高質量發展硬支撐。(記者 吳燕如 通訊員 夏思萱)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