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福建“六稳”“六保”建言献策

“1+1+1”模式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稳住农民就业巩固脱贫成果

庄伟卿

2020年07月23日16:35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编者按: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福建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如何战胜风险挑战,迎来更好的发展?对此,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的专家学者和干部学员有思考、有实践,为福建“六稳”“六保”工作建言献策。

 

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带来冲击。另一方面,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需要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针对以上两个方面,以产业融合发展为主力,通过“政府+市场”的发力与协同,引入“1+1+1”工作创新模式,建设农业全产业链,确保农村劳动力参与全产业链过程,稳就业保就业和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一是“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各地应结合特色,构建绿色、生态、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是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和提升脱贫成果的思路方向。2019年末福建省乡村人口数量1331万人,比重33.5%,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68元,但对应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281元。面对农村人口多、收入保障不高等问题,各地政府与基层部门应扭转疫情危机为转机,打造和完善有特色的农业产业链,进一步扩展和丰富全产业链要素,将农村劳动力配置于农业产业链全过程,转变农村劳动力输出,吸收消化农村闲置劳动力,稳定农民就业和收入。

二是“政府+市场”协同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力量和手段,特别是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政府与市场应协同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政府不再只是引导,而是要全程参与,在资源配置上要起带头和重要作用。从农业全产业链的产品设计、土地规划、资本安排、劳动力投入,到市场开发,政府也需要扮演“市场”的角色,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在政府主导的农业全产业链过程,需要市场的力量和手段全过程参与,解决需求侧问题。从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资本投入、提供有竞争力的劳动力保障、产品生产创新、市场销售与服务等方面,市场要充分发挥,与政府协同打造和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政府+市场”协同建设下农业全产业链,具有较好的抵抗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保障农民就业和收入。

三是“1+1+1”模式创新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稳就业保就业和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要认清和找准农民个体失业、返贫致贫的自身因素,科学分类,精准施策,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自身因素返贫致贫的标本兼治机制。

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上,打造“1+1+1”模式,即1个产业或项目、1项技术或服务、1个对接公务员。具体就是,实施1个产业或项目或产品入村、入户,政府或企业提供生产要素;通过1项对应技术或服务的教育培训,让农民掌握生产能力;依靠1个对接公务员,开展市场推销或帮扶,对接市场或务工需求。针对不同困难对象的,再给出差异化的应对举措和工作思路。

(1)个人丧失劳动能力。除社会保障以外,可通过其土地的出租等方式参与农业“第一产业”或项目建设,取得收益,摆脱贫困;(2)个人劳动能力不满足。在村产业或项目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掌握一定生产技术或服务能力,参与农业“第一、二产业”或项目建设,并取得收益,提高收入;(3)个人具备劳动能力主观不作为。进行制度立法立规,加强产业致富政策和教育培训的引导,参与农业“第三产业”或项目建设,改善生活;(4)个人具备劳动能力客观不允许。依托农业全产业链,科学分配产业链条作业,参与农业“第一、二、三”适宜的产业链环节建设,实现致富。

非常时期,各地探索通过一二三产业整合,在一定区域内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条,科学分配农村劳动力的产业链条劳动,再引入公务员对接劳动成果的机制,实现产业链下的一对一帮扶,搭建贫困户劳动成果与市场对接,产生市场经济。经过若干周期的运营与市场验证,帮助贫困人口解决主观意识、体能、知识、技术、市场资源等缺乏的根本性致贫原因,强化“1+1+1”脱贫模式,在疫情防控的影响下,稳定农民就业,保障农民就业,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作者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第2期青年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教育专题班学员,福建工程学院互联网经贸学院副院长)

(责编:陈楚楚、吴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