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厦门市因地制宜出台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支持政策,经济发展动力趋强,复商复市步伐有序加快,商贸流通市场的基础性、内循环等作用凸显。近日,厦门市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全市消费品市场分析显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4.95亿元,增速居全省第三位,列副省级城市首位,呈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势头。
电商集体发力,汽车零售环比四连涨,便利店表现抢眼,餐饮配送企业崛起……多项指标数据反映出经济的可持续性释放了提质增效的动能,消费品市场潜力大和韧性强的优势为经济复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电商表现可圈可点 比去年同期增长16.9%
今年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211.0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8.0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
全市通过公共网络开展商品零售的企业共计278家,150家实现增长,占54%。其中中型企业102家,63家实现增长,占61.8%。
新零售持续发力 汽车零售环比四连涨
今年,“线上+线下”的汽车新零售模式持续发力,为汽车零售注入了新动能、新活力,成为传统汽车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助力汽车零售快速回补,到6月为止实现环比四连涨。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汽车零售实现148.08亿元,汽车零售环比曲线实现“V”型增长,从3月起反弹,呈现四连涨。3月车市开始回暖,汽车零售实现24.12亿元,环比增长1.32倍,4月、5月和6月汽车零售分别实现26.40亿元、28.96亿元和30.92亿元,环比分别增长9.5%、9.7%和6.8%。
便利店表现亮眼 餐饮业多点发力
今年,新零售异军突起,便利店在零售产业链中的角色也随之发生变化,承担前置仓、服务点的作用。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实体零售57.23亿元,其中便利店实现零售额1.13亿元,增长1.03倍,超市增长11.6%。
便利店持续提质升级,拓展服务范围:抓住新需求,饮料零售实现零售额0.26亿元,增长2.08倍;瞄准新商机,卖米又卖菜,粮油食品类实现零售额0.39亿元,增长62.5%;同时,拓展线上业务,线上零售额实现0.09亿元,增长81.3%。
此外,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行业也迎来“转正”。二季度,餐饮业营业额53.52亿元,增长6.1%,扭负为正。线上外卖成为餐饮企业保持活力的重要手段,限上餐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7.46亿元,增长4.87倍;小茶饮带动大市场,实现营业额2.44亿元,增长56.4%;餐饮配送异军突起,古龙小厨、辛维餐饮等餐饮配送企业实现营业额0.89亿元,增长25.4%。(厦门日报记者沈彦彦 通讯员 周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