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市翔安区河长制办公室(以下简称“区河长办”)进行了首批3处试点小微水体的星级评定工作。据悉,这3处试点的现场评定,也是一次现场观摩,一方面验证评价体系的可靠性,寻找可改进之处;另一方面则是让不同小微水体的管理方相互借鉴学习,交流经验。
据“区河长办”河长办负责人杜康介绍,前期准备工作于6月开始,目前进入试点改进阶段,正式实施预计从10月开始。
小微水体是水系的“毛细血管”,这些年来翔安区一直把整治受污染小微水体作为改善生态、提升人居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精准施策,综合治理。小微水体星级评价体系是翔安小微水体整治的一个缩影,接下来,翔安将进一步提升全区生态环境,助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城区。
第三方现场取样管理方互评互学
7月5日下午,“区河长办”安排行程的第一站是在新店镇大宅社区后头溪池塘——水质清澈,配有喷泉景观,与周围的绿意相映成趣,也符合“听花驿站”的称号。
“观感不错,数据怎么样?这还得进行科学检测。”中创环保科技的技术工程师张鸿翔带着多参数水质快速分析仪,从中取出相应的取样仪器,到池塘边蹲下取水。数据很快在相应的仪器上显示出来:溶解氧为9.0 mg/L,高于5 mg/L的标准值;透明度为20厘米,高于15厘米的标准值……紧接着,张鸿翔的同事在评分表上记录下对应的分数。
为公平起见,此次现场评估,“区河长办”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同时各个镇(街)的池(塘)长不参与自己辖区评选。
在活动当天的现场评估中,由大嶝街道、新店镇、马巷镇、内厝镇、新圩镇派员进行现场互评,在过程中也相互学习治理经验。杜康表示,这次是试点,以后的正式评估过程中,将由生活在小微水体附近的民众给出具体评价,再行评分。
据了解,首批试点评星水体,除了后头溪池塘,还有茂林池塘以及大嶝独木成林池塘共三处小微水体。完成这三个试点水体的评星工作后,翔安区后续将组织区河长办人员召开座谈会,进一步完善评分标准,指导各镇街按标准执行,于10月开始批量评级验收。
分七个维度评星首批涵盖347个小微水体
据翔安区“河长办”介绍,这一套星级评价体系主要分为水质、外观、治理、管理、功能、社会价值和持续优化七个维度,通过对每个项目设置详细的考核标准给予打分,根据所获得的分数,对小微水体整体进行全方位系统评价。
在评价体系总表里,总分为100分,低于60分则不予评星,60至69分为一星级,得分越高星级越高,得到95至100分才能被评为五星级。杜康说,目前预计每年评级一次,每次分数都将入档,形成常态化管理。
笔者注意到,在三处试点评星的小微水体岸边,都立了一块水体公示牌,也标上了对应的编号——根据今年启动的前期摸排,首批纳入考评的共有347处,编号按属地字母加流水号正在编排中。
为了保证评比的公正,受委托第三方在开始评估的第一天,将编号随机分配给评估人员,评估人员采取暗访方式,携带评估表、照相机等必要物品,开展评估工作。现场评估工作将在启动后的7个工作日内完成,星级评价工作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值得注意的是,评比分类完成后,针对星级低的受污染小微水体将采取督办限期整改方式督促治理提升;走访评估的结果也会公示在相应水体公示牌上,接受群众监督。
统一监管小微水体 评价量化标准化
小微水体一般具有汇水面积较小、水体面积小、周边空间封闭、水体流动性差、数量多、分布广、形态各异、管理监督易被忽视、对周边居民生活休闲影响最直接等特点。
根据翔安区委、区政府印发的《翔安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分工方案》文件要求,为彻底整治农村受污染的小微水体,确保小微水体水清、干净、整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翔安区筹划和设计了此次的星级评价体系方案。
杜康强调,通过建立小微水体星级评价体系,可以形成民众实时监督的长效机制,促进各小微水体负责人之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协调关系,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保持水体水质。更关键的是,这更便于统一监督管理,可以形成一套实用型的长效机制。(余庆东 杜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