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花开——福建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武夷山样本”

朱建华

2020年08月26日15:48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历史,必将再一次赋予武夷山重大使命。

1979年4月,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建立,同年7月,即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这种以不同寻常的速度建立的武夷山保护区,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史上也是仅有的特例。

40个春秋转瞬即逝。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八闽大地,有一群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保护武夷山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为核心目标,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以生态保护管理体制创新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建立具有武夷山特色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生态保护制度和绿色发展模式,促进国家公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世代传承,全民共享,为我国人口密集、自然资源权属复杂区域建设国家公园的探索,创出一条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独特的创新发展之路。

“一溪贯群山,石岩列仙岫”,九曲溪畔群山林立,宛如一幅绮丽画卷。“闽邦邹鲁”,朱子理学摇篮……碧水丹山,大美武夷。“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动植物的乐园”。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武夷山国家公园九曲溪春色 黄海摄

砥励前行:八闽“看山人”的崇高使命

承古开今看八闽。

福建,注定要成为生态文明体制创新的先行区与试验地。

“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无疑是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思想的策源地。

那么勿庸置疑,国家公园是人类社会保护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智慧方式之一。

拨开历史迷雾,自1872年全球第一个国家公园在北美蛮荒的美国黄石地区建立以来,在面临平衡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的百般考验和千般淬炼中,国家公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最具知名度、影响力、吸引力的自然保护地模式。据不完全统计,五大洲现有国家公园10000多处,构成了全球自然保护地体系最具生命力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是地球母亲亿万年的杰作,成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以及壮美的地质和天文景观的庇护所和展示窗口。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并将其列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标志着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正式起步。

这项由中央深改办强力推进对生态保护管理的体制进行探索创新,对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分类设置进行改革完善,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保护地发展道路,这是一项“先立后破”的改革,有利于保护事业的发展,更符合全体中国人民的公共利益。

2015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在青海、吉林、黑龙江、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开展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等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福建武夷山在10个国家试点中赫然在册。

在突出生态保护、统一规范管理、明晰资源权属、创新经营管理、促进社区发展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这让承担这项改革任务的福建省林业局党组一班人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福建森林覆盖率66.8%,持续41年居全国首位;福建生态文明指数全国第一;福建植被生态质量全国第一;福建率先在全国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福建森林城市实现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全覆盖”;福建是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

要实现新突破,无异于要站在巨人肩膀上走路。

上任伊始,丝毫不敢懈怠的福建省林业局局长陈照瑜就驱车赶到武夷山,在实地勘察这片生态之地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之后,一遍又一遍进行着深入的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产保护事业快速发展,建立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文化遗产、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多种类型保护地,但自然保护地设立缺乏顶层设计,同一保护地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同一个保护地多头管理,碎片化现象严重,社会公益属性和中央地方管理职责不够明确、土地及相关资源产权不清晰、保护管理效能低下,盲目建设和过度利用现象时有发生,违规采矿开矿、无序开发水电毁林等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威胁我国生态安全。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绝不是敲锣打鼓就可以实现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不断深化研究,总结试点经验来逐步优化完善,在统一规范管理、建立财政保障、明确产权归属、完善法律制度等管理体制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在规划管理、标准规范、特许经营、社区发展、人才保障、公众参与、监督管理、合作交流等运行机制上进行大胆创新,把中国国家公园体制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补齐制度“短板”……

在福建省林业局党组一班人看来,以更高站位、更大担当、更高质量、更实作风,推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不断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鲜经验,使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向世界展示我国生态文明成就的重要窗口,这是新时代赋予福建林业人的新使命。

历史使命在侧,责任担当在肩。八闽儿女奏响了撼人心魂的生态文明建设宏伟乐章,开启了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新征程……

先行先试:推进国家公园的体制试点的“福建方案”

福建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战役是这样拉开帷幕的。

着力把武夷山国家公园打造成为生态文明体制创新的典范,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的典范,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社区发展互促互赢的典范是这场生态文明之战的核心要义。

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位于福建省北部,周边分别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北部、建阳区北部、邵武市北部、光泽县东南部和江西省铅山县接壤,包括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曲溪上游保护地带、光泽武夷天池国家森林公园周边公益林和邵武龙湖国有林场部分区域,规划面积1001.41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991.67平方公里,占99.3%,是我国唯一一个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组织,又是双世遗产地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

典型的南方集体林区,集体土地比重大;复杂的区域环境,保护类型多;极高的生态价值,拥有典型的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深厚的文化底蕴,极富代表性人文资源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独具的四大特点。

通过此次国家公园体系建设,能够理顺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吗?能够解决我国目前自然保护地空间碎片化、管理碎片化,保护成效不高问题吗?能够让自然保护地集体土地所属居民的权益得到保护,彻底解决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生态产品和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吗?福建林业能够创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之路吗?

面对这一时代之问,需要清醒的瞭望者给出方向。

所有这些,怎能不让福建省林业局局长陈照瑜、副局长兼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林雅秋及参加试点工作的全体人员压力山大,寝食难安呢?陈照瑜办公室的灯光夜深不熄,这位作风务实的福建林业的“掌门人”几乎每月都到武夷山现场办公,每次出现山洪险情,他都冒雨第一时间冲到现场……林雅秋节假日不休息,手术后住院三天就返岗,深夜两点醒来便不能入睡,成为他生活的常态……

“主动作为,靠前指挥,善打硬仗,敢于胜利”是陈照瑜的座右铭。建立省级统筹联席会议机制,健全省市县协同推进落实机制,试点以来,累计召开协调、落实会22次、研究落实事项74项。完善乡村联动共商共建机制……调整财政体制,强化队伍建设……整改到位,重点突破,省林业局与南平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每季度召开协调会议,细化整改措施,推进整改落实。林雅秋和四个县(市、区)政府一把手作为整改第一责任人,切实扛起整改责任。攻艰克难,陈照瑜亲自指挥先后开展三轮“百日攻坚”行动,选派41名业务骨干入驻武夷山国家公园,啃硬骨头,打攻坚战,破解改革难点,突破发展瓶颈,加快了试点进度,提升了试点成效……

按照国家发改委批复《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方案》要求,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聚焦体制机制改革,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究竟创新建立了一种什么样的新机制、新体制、新模式、新体系呢?

——坚持优化整合,创建统一高效的行政管理新体制。坚持统一事权、分级管理、创新设立“管理局——管理站”两级管理体系。管理站站长由有关乡镇长兼任,作为国家公园管理局派出机构,履行辖区内国家公园相关资源保护与管理职责。同时成立6个执法大队,与管理站合署办公。创新国家公园管理局与地方政府协同管理新机制。建立跨省联保,协同作战,共建共管。统一自然资源管理,统一确权登记。

——坚持依法治国,健全规范完备的法规制度新体系。率先出台《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试行)》《武夷山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编制一总规五专规,规划先行编制《武夷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及各项专项规划。制定十一项标准十一项制度,扎实推进国家公园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坚持生态优先,建立严格系统的生态管护新模式。实施分区管理,强化资源监管,实行生态修复,完善执法体系,实行集中执法、联动执法、规范执法。完善司法协作,有效遏制各类破坏生态环境发生。构建智慧平台,设立智能化监控设施。严格责任追究,建立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坚持协调发展,建立互促互赢的保护与发展新机制。壮大绿色产业,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优化社区规划建设,建立社区参与机制。

——坚持全民参与,形成共建共享的生态文明新理念。传播国家公园理念、传承国家公园文化、开放国家公园建设……

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生动实践,带来并实现了“三大转变”“三个统一”“三个提升”“三个更加”“三个得到”。

实现了管理体制由分散、多头、低效管理向统一、垂直、高效管理的转变,资源管理职责由模糊不清、交叉重叠向边界清晰、条块分明转变,资源管护由多层级、多主体向一体管理、联合管护转变;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法制、统一标准;实现了管控举措提升、执法效能提升、保护成效提升;实现了绿色产业更加发展,社区环境更加优美,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实现了国家公园理念得到传播,国家公园文化得到传承,国家公园价值得到彰显……

改革兴,民心顺,生态美,百姓富。2019年,试点区内农民人均收入比试点前增长26%。

“清新福建,绿色武夷”“保护第一、全民共享、世代传承”……

大幕开启,承古开今,绿色丰碑,昂然崛起!

共建共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19年,1981出生的女镇长曾智敏同时被任命为国家公园星村管理站站长。刚上任时,许多人向她投来质疑的目光:这位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身体单薄柔弱像一个老师的女孩子,能挑起这副重担吗?

不久,人们便打消了疑虑。她在整治茶山的“破冰行动”中,与执法队的同事们从早到晚连续干了10天,面对困难她从未退缩过。茶山整治获得丰硕成果,立案60多起,20多个违法者被判实刑,拔除非法茶苗,持续保持高压不手软,创造了茶山整治的“星村模式”。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始终坚持与地方政府共同作战,加大对违规茶山整治力度,同时通过封山育林等近自然措施进行修复。

在这场世纪之战中,武夷山国家公园及当地林业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倾注了大量心血,茶山整治、造林复绿,有害生物防治及正山小种燃料棒的研制推广,森林防火及国家公园范围及周边技防无不闪动着他们的身影……

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人员布设野生动物监测红外线照相机。黄海摄

闽江源头,武夷复地,红色苏区,生态光泽。

实施光泽县寨里镇大洲村生态移民不仅是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重要任务,更是一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自然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光泽县寨里镇大洲村是一个行政村,此次生态搬迁的11户村民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的大洲村牛栏坑小组。这11户村民早在70年代末建武夷山天池霞阳水库时已搬迁过一次,那次是无偿支持国家建设。现在是第二次,因国家公园体制而搬,让他们再一次离开熟悉的家园背井离乡,能做通他们的工作吗?

当光泽县寨里镇镇长伍贤通心情复杂脚步沉重来到牛栏坑时,迎接他的是老区群众爽朗的笑声:“过去战争年代我们都支持革命,难道现在还能不支持国家建设吗?”

革命老区群众的崇高觉悟,让伍贤通激动不己。

2020年6月3日,是武夷山国家公园永远铭记的日子。工作冲在一线的武夷山国家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林贵民赶来参加搬迁启动仪式。看着驮着背包牵着小孩老区妇女渐渐远去的背影,伍贤通禁不住热泪奔涌。

“没有绿山青山,哪来金山银山”成为正山小种红茶第24代传承人“金骏眉”品牌创史人江元勋的口头禅。

桐木村因桐木关而得名,江氏先祖于南宋时迁移至此,世代以制茶为生,红茶在此发展已有400年历史。

1997年,江元勋建立了桐木村第一个私营茶厂“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元勋茶厂”。第二年,他从村里各家各户收来的茶叶全部积压在仓库里,150吨装满足足10个仓库!年关付不出钱,他便挨家挨户上门给乡亲们磕头,得到广大村民谅解。出现转机是1999年获得美国NOP有机认证,2000年获得欧盟(德国)BCS有机食品认证,日本JAS有机产品认证,江元勋也因此成为中国有机茶第一人,第一个将有机茶出口到美国、日本、欧盟等地区,2019年召开的全国有机食品会议,江元勋获得“有机运动的先导者”的称号。

生态好了,茶的品质就高。村民开始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茶产业的发展让百姓生活真正从山上转移到了山下,百姓富了,就不再砍树、偷猎;不砍树、偷猎,生态就更好。桐木村也从正山堂一家做茶,到保护区内家家户户做茶。

红茶产业的发展得益于保护区,2019年,正山堂茶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龙头企业”,在全国有多家联锁店,公司年收入达到3亿多元。武夷山是万里茶路的起点,正山小种伴随着武夷山生态保护区这张名片走向世界。

“好山好水好生态才有好材料,只有保护好生态,生态才会反馈好茶,茶叶是武夷山百姓永续的绿色银行”。说这话的是武夷山市永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游玉琼。

让树叶变金叶,使游玉琼成为生态茶园的积极响应者和受益者。国家林草局领导来武夷山,临时要看茶山,于是突访戏球公司观看“武夷垦”做法,上戴冠、下穿裙,开垦茶叶追求质量不追求产量,不用化肥种绿肥,还有国家公园免费赠送的名贵树苗套种,既满足观赏性,又实现生态平衡,让客人赞不绝口。

武夷山国家公园内的生态茶园。黄海摄

为给公园辖区群众办实事,陈照瑜等省林业局领导,不辞劳苦,奔走于省政府相关部门,帮助争取2100万元,其中生态茶园改造600万元,松材线虫病防控700万元,野生动物处置800万元。还想方设法争取资金,推进辖区内居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整治美化村容村貌……迄今管护及监测设施项目巡护道路工程已完成80%,环境综合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已完成70%……

“用10%面积的发展,换取90%面积的保护”的管理模式成效彰显。破解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公园辖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高,国家公园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亲近自然、体验自然、融入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验圣地……

2020年6月29日,“武夷山国家公园”高铁冠名列车首发仪式在福州站举行。钢铁长龙在祖国大地奔驰,“武夷山国家公园号”,开始了动人心魄的陆地飞行!

生态文明: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

海阔帆扬再出发。

美丽中国建设大幕壮丽开启,福建又一次站在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历史起点之上。

斯坦福大学生物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格雷琴·戴莉做出这样的评价:中国引领世界,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建设21世纪的生态文明。

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是后盾,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是基础。全面扎实推进“三个百千”绿化美化行动,力争至2022年,“百城千村”工程建成省级森林城市(县城、城镇)100个,省级森林村庄1000个;“百区千带”工程建成100个珍贵树种造林示范区和1000公里“三沿一环”(即沿海、沿江、沿路和环城一重山)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景观带;“百园千道”工程建成提升改造100个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1000公里森林步道,更好地满足民众的高品质、多样化户外游憩需求。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将闽江河口湿地保护示范基地、省洋口国有林场发展示范基地、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林改示范基地、将乐县高塘镇常口村生态富民示范基地建设成为福建向全国及世界展示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

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示范基地建设是未来福建五大生态文明基地的重中之重。通过试点示范建设,有效保护世界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森林生态系统,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保护,完整保护,力争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国家公园体制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伟大实践。

“国家公园”这一含苞待放的武夷之花,必将盛开在天蓝水净的八闽大地之上。

武夷山国家公园必将成为美丽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责编:林东晓、张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