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同安区创新探索乡村治理模式 党群连心共建和谐家园

2020年11月04日15:24  来源:厦门网
 
原标题:同安区创新探索乡村治理模式 党群连心共建和谐家园

在白交祠村、军营村,邻长通过“茶话会”了解民声,发现群众需求,帮助化解纠纷。

“以前有啥事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找村干部,咱村那么多人,有时候他们也忙不过来,现在我是第一时间找邻长,小事一会儿就解决了!”70多岁的同安区军营村村民高老伯在家独居,“邻长制”体系建立后,邻长高水银第一时间就上门看望,还把自己的电话号码贴在老人家里,方便高老伯随时找到他。

记者了解到,在军营村、白交祠村,像高水银这样的邻长还有许多。今年以来,同安区莲花镇创新探索“邻长制”,构建起“党支部-村干部-党小组长-邻长-村民”五级联动体系,以居住临近的十多户居民为一个邻区,将军营村、白交祠村分别划分为十几个邻区,打造党群连心、守望相助的和谐家园。

百姓富

邻区茶话会泡出生意经

“阿婆,茶叶品种需要不断改良,品质高了才能卖出好价钱。”一个朴实的中年男人走在军营村高山茶园间,跟邻里乡亲分享种茶经验。他叫高树足,是莲花镇龙头茶叶企业——同安区恒利茶叶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从小生长在莲花镇军营村的高树足不仅让优质茶叶走出大山,他还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解决茶农销路的困境,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如今,这位致富“领头羊”又多了一个身份,成为军营村12个邻区的邻长之一,带领本邻区内18户村民一起奔小康。

“既然是一个邻区的,大家就应该坐下来多泡泡茶,谈谈心,集思广益谋发展。”高树足笑着告诉记者,这高山茶一泡,就泡出了生意经。

原来,村中除了整片村民各自包干的茶园,还有一些野茶树。“野茶树在山间自由生长,生命力强,绿色纯天然。”“但野茶树产量小、分布散、采摘难。”……邻区的茶话会上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不断激发着高树足的灵感。

“野茶树优点多多,会受到消费者欢迎的。”于是,高树足决定向村民们收购野山茶,“按照邻区收购,邻里间相互监督,确保采摘的是野山茶。”此外,他还邀请农业技术专家进茶园指导农户,“茶叶制作工艺改良后,市场价值、收藏价值都将得到更多认可。”高树足说。

今年,恒利茶叶将制作数吨野山茶,单劳务一项就为周边村民带来200多万元收入,村民们从野茶树中尝到了“邻长制”的甜头。

环境好

邻里“PK”让山村更宜居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以探索“邻长制”为契机,同安区莲花镇引导军营村、白交祠村设立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激励制度,邻长率先亮出自己家门口的环境卫生,实时通报进度,定期分邻区评比,掀起全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热潮。

“你看,这次我上了红榜,上面还有我家的照片!”前日中午,军营村的村民高泉央兴奋地指着设置在村部门口的“红黑榜”,还合影留念。

高泉央告诉记者,原本他图方便,习惯将农副产品等堆放在家门口,影响村居整体环境。村里设了红黑榜后,邻长高水银就来到他家一起帮他整理杂物,出谋划策。高水银说:“现在我们农村富了,生活条件好了,就要把我们的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种点花花草草。”

像高泉央这样的环境卫生红榜户,军营村和白交祠村会定期分别评出几户。除了登上光荣榜,红榜户们还能收到米面等日用品等奖励。而对环境整治不力的村民,将予以黑榜曝光公示。

军营村党支部副书记苏海亭介绍,在邻长、党员等带动下,村民逐渐从“站着看”向“跟着做”,再向“主动做”转变,人居环境好了,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愿意来高山乡村度假休闲。

邻里和

议事平台化解矛盾

“这是我茶园里流出来的泉水,我怎么不能留着自己用?”“你断了水,我家和我家的茶树吃啥啦!”十月中旬,在白交祠村的一处高山茶园的半山坡,两个村民为了一汪泉眼争执不下,原本和睦的邻里关系出现了裂痕。

闻讯后,两位村民分属邻区的两位邻长将他们请到家中一起泡茶协商。原来,这位村民的茶园处在另一位村民茶园的下游,二十多年来一直饮用上游泉眼流出的水,还顺便浇灌茶园。但近期,上游村民茶园日常使用的泉眼渐渐枯竭,于是,他就将这股原本流到下游的泉水截断自用。

“你们两家感情一直很好,经常互帮互助,是村里的模范,不能因为一点泉水坏了这么多年的感情呀,该多为对方考虑一下。”在邻长杨志成的耐心劝导下,两位村民不再争吵,都露出了羞愧的表情。最终,上游的村民主动与下游村民共享山泉,而杨志成则带着两个村民一起,在上游茶园寻找新的泉眼。

邻里事,邻里了。白交祠村党支部书记杨明福介绍,村中的事情往往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处理不好很影响邻里和谐。在“邻长制”下,村里积极探索“邻里更近,议事更简,评价更准,公开更明”的工作机制,搭建邻里议事平台,并依托“高山议理堂”邀请专业人士,将矛盾化解在源头。

此外,为凝聚邻里同心,各个邻长还牵头组织开展中秋博饼、露天电影放映等各类活动,以常态化、日常化活动促进邻里间互相聊心事、唠家常,增进邻里间的相互了解。同时,邻区共同推进移风易俗,制定村规民约,编制“邻长顺口溜”,营造“邻里共融共治共享”的和谐氛围。

【点击】

构建五级联动体系

“邻长制”构建起“党支部-村干部-党小组长-邻长-村民”五级联动体系,按照“方便管理、全面覆盖”的原则,以居住临近的十几户居民为一个邻区,将军营村、白交祠村分别划分为12个、13个邻区。从情况熟、威望高、责任心强的党员、村民代表等群体中选出25名邻长,其中党员占比88%,他们是“群众最信得过的人”,形成“以邻为轴、责任到人、监管有力”的乡村治理模式。为了提升主人翁意识,每一个邻区还以该区邻长命名。(文/厦门日报记者 朱道衡 通讯员 郑素描 图/夏海滨)

(责编:陈楚楚、陈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