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 “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与旅游学院近年来持续深入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资源,运用课堂教学主渠道,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协同效应,从而多元化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让“课程思政”充分发挥育人作用。
思想教育贯穿教学过程
文旅学院(二级院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在《传播学理论与实务》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途径的探索与实践,授课教师陈飞鲸深入分析课程知识点,教学资源中选用大量近年发生的、影响力大的新闻传播案例,挖掘案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融入课程教学中,实现思想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统一,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传播学理论与实务》课程中的思政教育” 实践成果被评为福建省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育人模式的经验总结延伸扩展到多门专业课程,激活了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内生动力。
思政元素融入核心课程
党建工作是育人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文旅学院将党建文化融入专业核心课程,探索创新实践的路径取得丰硕成果。如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张俊老师在《招贴设计》课程中置入专项任务,将经典语录创新设计为字体海报,受到了师生强烈好评。该作品不仅作为校园文明建设的创意标语,还获得全国数字艺术大赛平面设计赛项一等奖。
校地共建助力乡村振兴
文旅学院与平潭芦洋乡签订了校地共建协议,共同打造政校行企一体的产教融合共建示范点。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乡村,运用正确的艺术观、设计观,创作“为人民”的作品,成为服务平潭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课程围绕当地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动漫IP设计,完成了“芦洋脐橙包装”“芦洋马铃薯包装”“番茄宝宝多汁君”等卡通形象,并签订知识产权授权协议,将设计版权授于芦洋乡企业使用,帮助农户实现产品销量与营收翻番。在专业课程融合企业项目的同时,引导师生关注民生服务,做出更人性化、更绿色环保的设计,推进数字技术与党建、服务平潭地方经济相结合。通过专业与产业的结合、课程与思政的互动,文旅学院不仅提升了师生对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的理解和贯彻,还成为服务平潭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传统文化植入课外实践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文化汇聚成源远流长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文旅学院在专业教学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素材,如宣传“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挖掘“尊老爱幼”“见义勇为”传统美德,弘扬“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等,帮助学生理解“四个自信”的典型素材。
素质拓展传承“工匠精神”
将福州“三宝”之一的软木画带进校园,建立“吴芝生软木画大师工作室”。吴芝生大师作为福州软木画吴氏第四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走进平潭首所高校,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学生讲授软木画历史,手把手传授雕刻技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里中传承并创新。吴老先生引领学生学习传统技能的同时,还培养学生“匠心精神”。创作了包含“半洋石帆”在内的平潭系列地标景点软木画作品。技能大师进校园,让更多学生深入接触逐渐失传的传统手艺,为国家级非遗软木画的传承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的路径。
随着课程体系的不断优化,课程思政越来越广泛地融入专业教学与建设中,文旅学院教师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知识传授与思想引导相结合,教书与育人同步走,在课程中进一步融入思政元素,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谢石城 林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