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两化”看厦门】申报名城步履不止 当好历史文化守护人

——厦门市获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黄语晴 林盈

2020年11月19日14:46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厦门再获殊荣,拿下一张崭新的文化名片——11月18日下午,厦门市资源规划局和市文旅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福建省政府批复同意将厦门市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这将进一步提升厦门的文化自信、文化魅力,引领厦门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发展,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

鼓浪屿历史文化遗存丰富。 王火炎摄

自申报工作启动以来,厦门市资源规划局、市文旅局牵头各部门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系列部署,群策群力、砥砺前行,通过编纂申报文本、编制保护规划、推动文物保护与修缮、开展历史风貌建筑整治利用、加强宣传等方式,推动申报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厦门被认为是近代中外文化包容并蓄发展的城市典型——它是中国东南海防重镇与海上丝路的重要门户,是著名侨乡,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两岸同根同源的桥头堡,经历了与世界不同文化文明的碰撞和融合发展,见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专家认为,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正是厦门申报省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条件。

摘获殊荣,步履不停。下一步,厦门将按照省政府批复要求,推动历史文化名城相关工作,继续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厦门市资源规划局、文旅局将继续发扬务实作风、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大力推进历史文化保护,助推厦门“两高两化”建设、率先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统筹领导 两步走开展申报,“兵分五路”落实推进

启动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一年多来,厦门成功获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一系列申报工作的紧凑开展,离不开高效有序的统筹协调。2019年8月,厦门正式启动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今年2月,厦门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厦门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方案的通知》,成立厦门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经专家建议,申报工作分两步开展——先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通过后再向住建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市直有关部门按市委市政府统筹部署,密集推进各项任务。文本编纂组、规划编制组、文物保护组、修缮整治组、宣传信息组,五个责任工作组“兵分五路”各尽其职,推动责任压实、工作落实;为推动申报,申名办邀请名城保护专家现场踏勘,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同时召开工作领导小组讨论会,建立联络员和月报制度,及时了解问题、协调推进工作,推动申报工作节节突破,取得有效进展。

编制文本 开门纳谏完善申报文本,六个保护规划基本完成

《厦门市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本》全貌展现了厦门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在申报过程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为更充分地展现厦门的历史文化价值,当地资源规划局牵头的文本编纂组邀请国家、省、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咨询座谈,充分挖掘厦门市历史文化,梳理和收集厦门历史沿革、地方历史与文化遗产价值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文史资料,全面摸清历史文化遗存家底,开门纳谏听取专家建议,编制、完善申报文本。

以申报为契机,厦门市资源规划局牵头的规划编制组积极推动厦门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等相关保护规划进一步完善。目前已完成《厦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市规委会审议;鼓浪屿、中山路、集美学村3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均编制完成,正在审批阶段;厦港、同安老城区2个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已编制完成,待进一步组织评审。保护规划的完善,将有助于构建厦门市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形成一系列保护与利用的政策与机制。

保护利用 文物、建筑挂上“身份证”,修缮利用成效显著

文物往往是重要历史、重要事件的见证,也是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要素之一。自申报工作启动以来,厦门市文旅局牵头的文物保护组和厦门市建设局牵头的修缮整治组推进物质文化遗产(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发掘、保护、活化利用工作。

越来越多的文物、历史风貌建筑挂上了“身份证”,在新一轮普查中被纳入保护范围。全市各区设立、完善名城保护机构,启动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风貌建筑的普查、认定、建档和挂牌等工作。今年来,厦门市已公布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第四批涉台文物古迹名单,各区政府也分别公布了新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认定公布第三批、第四批历史风貌建筑共59栋,分别位于鼓浪屿历史文化街区(48栋)、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4栋)、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7栋)。历史风貌建筑认定范围首次“走出”鼓浪屿,并将于今年年底实现全市六个区“全覆盖”。

文物、古建修缮与活化利用也随着申名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厦门市已完成三落姑娘楼、自来水公司旧址、会审公堂旧址等20个文物修缮;鹿礁路99号风貌建筑等一批修缮工程已完工,鼓浪屿、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持续推进。活化利用方面,除完成会审公堂旧址1号楼等10个活化利用的展示项目外,厦门市还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博物馆、历史文化街区、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建立了57个非物质文化传习中心,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系统性保护。

广泛宣传 提升全民保护意识,让百姓记得住乡愁

18日,厦门历史文化名城宣传片《大厦之门》正式发布,10分钟的短片记录了厦门的历史文化风貌,擦亮了城市文化名片,展现了厦门的文化魅力与城市精神。

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延续,必然需要城市中的百姓参与其间。为提升市民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意识与责任,厦门市委宣传部牵头的宣传信息组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全面宣传历史保护工作和申报工作。通过向全社会征集历史照片、底图及举办论坛、讲座等方式,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宣传互动,形成全社会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责任共识与良好氛围,留住城市记忆,让百姓“记得住乡愁”。

【声音】

厦门市资源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柯玉宗:厦门将构建完善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有助于保护厦门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城市文化提升,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下一步,厦门将进一步完善文物、历史风貌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保护规划,构建厦门市完善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并通过重新修缮、利用一批历史风貌建筑,摸索形成具有厦门地方特色的历史遗产活化利用的政策或机制,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责编:林东晓、张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