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职业大学:“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多元文化有机融合

2020年11月26日10:07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近来,黎明职业大学围绕“双高”计划建设,深入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三教”改革,重构学校通识教育体系、重构通识教学体系、重构通识教育治理体系,初步形成“五育并举”协同育人,多元文化有机融合的通识思政新纪元。

搭建平台,构设组织机构

重构通识教育治理体系。立足学校“三教”改革总体要求,落实“五育并举”,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构建“一会五中心”的组织架构,成立“黎明职业大学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设人文历史文化、体育健康文化、信息技术文化、美育生活文化、拓展素养文化等五个教学研究中心。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通识教育学院,负责通识教育改革的沟通、协调及组织实施等工作,加强与8个实体学院的沟通,理顺通识学院与实体学院的外部治理关系,融入学校大通识教育体系,服务全校师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发展。“五中心”分别负责5个核心素养的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五中心”教师主要以通识教育学院教师构成,学校按专业特长进行调配各学院相关教师配合“五中心”的教学工作。

提升内涵,优化品牌建设

重构通识课程教育体系。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育人导向,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加强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闽南文化熏陶、海丝文化传承、国际视野及和合理念教育,厚植具有黎明特色的爱国主义情怀,构建“一主线、两课堂、五融合”的通识教育体系。一条主线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梳理每一门通识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强调对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两课堂是指根据学生通识能力培养的规律,设置“有学分重教学”的第一课堂通识模块和“有学分重实践”的第二课堂通识模块;五融合是指通识教育内容由人文历史文化、体育健康文化、信息技术文化、美育生活文化、素养文化等五个知识文化圈组成,环环相扣,形成360度立体的黎明通识教育体系。

在相关职能部门和校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通识教育学院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通过开展说课、听课、评课、公开课、教学督导、业务学习、过关课程审核等系列教学活动,使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教研团队整体水平得到强化和提升。2020年11月宫颖老师获第十一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职业院校组)福建赛区说课组特等奖晋级全国决赛。2020年9月《扬帆“六进工程”,领航排舞运动思政育人》入选中华传统美德典型案例品牌推荐项目,同时黎大海丝排舞工作室接受福建省体育局官方刊物《海峡体育》采访,并在《体育人间》专栏报道《排舞飞扬——讲述黎大海丝排舞工作室以及她们的排舞故事》。

树人立本,弘扬海丝文化

2019年12月30日,《漫谈泉州南音》讲座暨通识教育讲坛第七讲在黎明职业大学海丝小镇报告厅举行。福建省省级南音传承人郑芳卉老师应邀担任主讲。讲座正式开始前,郑芳卉老师为在场师生带来一段南音表演,其唱功、气息、唱法和表达和谐地演绎着原汁原味的古朴南音,令在座师生无不痴迷,仿若置身于辉煌的盛唐。随后的讲座上,郑老师讲解了南音的悠久历史和影响,简析了“御前清曲”的由来,南音的记谱形式(以“乂、工、六、思、一”五个正声为基础的工尺谱),并以简练风趣的语言介绍了琵琶、三弦、洞箫、拍板等南音乐器的风格和特点,并解释了“指”“谱”“曲”三个部分如何构成一曲完整的南音。精彩的演讲和动听的南音,赢得师生热烈的掌声。台上轻松契意地讲演,台下痴迷入意地哼唱,整个报告厅余音绕梁。“南音”是本土的,也是世界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教育和师生生活,通过师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参与,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激发师生的爱国、爱家乡的热情,培养师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可谓意义非凡。

重构通识教学体系,弘扬海丝文化,树人立本是黎明职业大学开创通识思政新纪元的特色创新。黎明职业大学通识学院在课程思政品牌建设过程中,依托泉州海丝起点的城市底蕴,做闽南文化的传承者与守护人,除了邀请知名专家到校为师生进行专题讲座,还积极引进南音文化进课堂活动,组建南音导师团,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此外,体育健康文化教研中心坚持弘扬传统体育文化,全面实施中华优秀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坚持做好传统武术、舞龙、舞狮等项目,全面提振学生的精、气、神,学生多次在学校的重大活动中进行成果展示。人文历史文化教研中心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构建通识课程教学体系,在强调学科知识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增加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内容:在学习对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过程中学会用英语说中国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及对中华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责编:吴舟、陈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