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高新】

乡野之地蜕变为现代化新城  福州高新区因产业而生

林晓丽 林盈

2021年04月23日08:08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编者按:

福州高新区地处福建省福州市中心城区西南侧,东临乌龙江,西倚旗山,毗邻福州地区大学城,是1991年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2021年,福州高新区迎来了 30岁生日。从曾经一片郊野农田到如今高楼林立,无数“高新人”在这片土地上一任接着一任干,奋力拼搏,砥砺前行。

为展现福州高新区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区建设、文化旅游、民生服务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成果,人民网福建频道联合福州高新区推出【见证·高新】系列报道,记录福州高新区向着宜学宜业宜居宜游的一流大学城和“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迈进的铿锵脚步。

 

夜幕降临,福州高新区轮船港滨水公园华灯初上,公园的广场上,附近的居民相约而至,跳起广场舞,惬意浮现在每个人的脸上。只有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忆往昔时会回想起,彼时这里河道淤堵、污水横流,曾是个让人糟心的地方。而如今环境的改善,让周边变得热闹起来。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福州高新区因产业而生,开始了从乡野之地到现代化新城的蜕变之路,科技为高新区插上腾飞的“翅膀”,“智慧”的“种子” 在这里生根发芽,城市发展始终以民生为旨,福州高新区正不断朝着更高更好更优的品质新城迈进。

以城兴产,新城为产业而生

“推窗远眺,一牛两鸡三条狗。”当被问及刚来到福州高新区创业时的感受,如今站在窗明几净的高新区现代化写字楼里的北卡科技负责人陈明志,常常会指着窗外,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多年前外面的景象。

从前的窗外,有杂草丛生的废弃荒地,也有当地人种的庄稼,唯独缺少现代化气息。改变来自于产业兴城,如遇一夜东风“扶摇直上”。

福州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定位是省会城市副中心、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产业是“火车头”,牵引着昔日的“城乡接合部”驶向现代化新城。

旧城的“改头换面”首先从交通网络开始。多年来,为了打造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创新型标准化产业园区,福州高新区进行了高标准厂房建设规划,致力打通三纵八横主干路网。

以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例,如今三纵八横的路网布局如今基本成型,8 条横向道路已打通 7条,3条主干道已成繁忙的高新区主动脉,将一片片散落的荒地,通过交通网连接成互通互达的功能区。

截至目前,海西园累计建成道路通车33.64公里,雨水管网完工57.78公里,污水管网完工31.79公里,给水管网完工 37.92 公里,在福州高新区内及周边形成了完善快速通路与闭环。

紧随其后,一栋栋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总部经济园、软件产业园、区块链及柔性电子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光电信息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一个个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创新型标准化产业园区应运而生。

福州高新区创业园区。人民网 林晓丽摄

负责创新园建设的高投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振兴介绍,根据福州高新区产业需要,建设团队在筹建之初就对不同分区进行差异化设计考量。“考虑到有需要陈列展示的企业,我们会规划出6-7米的层高,有些企业只需3-4米就能达到要求。”

经过数年的发展,陈明志创办的北卡科技扎根福州高新区,成长为了高科技明星企业,也早已搬入创业园二期融入到高新区的产业发展规划中。随着福州高新区用政策引人、服务留人,渐渐地,创业园区里的高新技术企业从“点点星光”汇成“璀璨星河”。

如今,福州高新区作为东南新兴“科学城”,已吸引入驻 340 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相继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国家半导体国际创新产业基地、省创业创新示范中心等。

“智慧”赋能,新城因科技而兴

福州有二绝,旗山、鼓山遥遥相对,称得上“旗鼓相当”。

被旗山环绕的福州高新区山水相依、花草树木相宜。高新区发挥背靠旗山、紧邻乌龙江的自然生态优势,全面推进湿地公园、滨水公园、中央公园、街心公园、串珠公园等 5 类景观提升,建设提升绿地(街头)公园 61 个(处),打造城中“生态美”。

从福州高新区创业园区上方俯瞰整个园区,摩天大厦林立,却有一片“绿洲”仿佛镶嵌在灰白色的楼宇间的一颗“绿宝石”——这是高新区打造的高颜值“城市会客厅”。

俯瞰高新区中央公园。高新区新闻中心供图

如何在寸土寸金的创业园开辟出一片“绿洲”?“原先海西创业园的企业都用实体围墙隔开,而我们在规划时拆除围墙,通过利用楼宇之间的空地,建成了高新区城市中央公园。”陈振兴介绍。

去年 10 月,中央公园开园正式揭牌,公园位于创业园的核心地段,周边有永福设计、邦邦科技、山亚科技、博思软件、创业大厦等企业和楼宇。在“十位一体”、拆墙透绿的改建思维下,高新区将绿化、步道延伸到企业中,员工们可以从公司走出来,穿过公园直达地铁口,可谓“林在城中、花在园中、人在景中”。

“公园就在公司楼下,工作累了,下去走走放松一下很惬意。”在海西创业园一家软件公司工作的陈尚新说,公园启用后,人气一直很高,成了网红打卡地。

走进福州高新区的公园景区,看似“其貌不扬”的公园布景,往往“暗藏玄机”。

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踏上“动感单车”,通过单车前的大屏幕,可以看到骑行时的配速等数据,模拟自行车竞赛;公园采用了雨水花园的设计,可以收集利用雨水进行灌溉,同时安装了智能温控喷雾系统,不仅让游客感受到清凉,也能让绿植得到充足水分;公园里设置了 AR 太极拳等便民设施,依托肢体识别技术,游客可以在固定区域跟随屏幕内的教练学习太极拳,摄像头还可以实时捕捉游客全身关节点动作,并与教练的动作进行对比,作出评判……

中央公园里的“动感单车”。高新区新闻中心供图

近年来,新基建布局不断深入,“智慧”的“种子”渗透到新城的方方面面。智慧公园、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水利等一系列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在无形中提升着居民生活质量。

去年 12 月,福州高新区水务科技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引进福州水务公司先进管理经验,让“智慧水务”走进千家万户。

“我们以福州市水务公司数字水务规划为引领,开展公司数字水务建设,建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打造供排水设施‘一张图’,结合市政排水设施接收工作,摸清高新区供排水设施基础现状,逐步实现管线数据收集与导入,完善管网数据。”据高新区城乡建设局四级主任科员魏存洲介绍,在此基础上,高新区逐步建立供排水 GIS 地理信息系统、排水管网巡检管理系统、排水管网监测系统,实现高新区供排水设施数字化、可视化管理,增强对供排水业务的运营和监管的能力。

惠民为要,新城筑民生之基

“在高新区的大力支持下,不到两年时间,厂房拔地而起,周边交通配套也越来越好!”对于福州高新区的飞速发展,福建富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敏忠感触颇深。

两年前,潘敏忠脚下的这片土地还是一片荒地,建厂时,施工车辆必须穿过村道才能到达工地,这让彼时的潘敏忠心里有些没底。

“高新区关注我们企业的诉求,为保证我们项目按时完工,立即启动建设道路,并将水、电、排污等配套设施一并建成。”政府务实的举措让潘敏忠吃下了颗“定心丸”,在高新区踏实地生产、发展。

作为一座科技新城,如何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是头等大事,营商环境至关重要。近年来,福州高新区不断给政府部门“加压”,给企业“减压”,优化营商环境。

福州高新区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翔说,如今在高新区,建设类施工许可证和竣工验收备案全程无纸化,从原来的5个工作日进行改革后压缩至2个工作日和1个工作日,便利了企业的申请环节。对于高新区政府投资项目实现80个工作日审批目标,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减至 120 个工作日后再次减少40个工作日,力争高效服务,缩短流程。

城市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福州高新区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坚持民本导向、需求导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这一点,马保村的村民们深有体会。

“小区是2004年的安置房,由于年代久远,缺乏物业管理,小区里乱搭乱盖、缆线杂乱拉接、房前屋后花园被改成菜地、车辆杂乱停放、区间道路‘补丁’现象多,给居民带来诸多不便。”马保村村两委干部说,曾经村民常为糟心的居住环境烦恼,而老旧小区改造带来转机。“去年小区存在了多年的违法搭建的铁皮屋已经全部被依法拆除,消除了困扰居民多年的安全隐患。”

想百姓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闻风而动,去年9月,福州高新区以开展综合提升“十位一体”工作为契机,对马保村石沙小区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拆墙透绿,路面铺设沥青、规划新增停车位、绿化改造提升、燃气接入、强弱电下地、排污排水给水管道维修、增设室外消防设施、安装小区监控系统、增设健身器材、增设电动车充电设施……老旧小区“换新颜”。

据介绍,为提升人居环境,福州高新区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新的发展优势,对征拆迁遗留的部分空地、项目红线间的零星地块进行精准整治,打造出门即是绿地,处处是公园、处处是景观,极大地提升了高新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责编:陈楚楚、钟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