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福建频道

厦门市第五医院十年“跨越式发展”  助力改善翔安医疗环境

2021年12月09日16:21 |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小字号

晋级为三级综合医院,改变了翔安无三级医院的历史;编制床位由180张增加到1000张;临床医技科室由26个增加到52个;医技人员学历,由2个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人员,增加到目前的300余位硕士、博士研究生,还拥有一批名医队伍……

“这十年来医院有了跨越式发展。”厦门市第五医院院长黄继义近日介绍,自2010年以来,在厦门市、翔安区两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医院通过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大引才育才、加强学科建设等各项举措,迅速强劲发展成为“厦门东部的医学中心”,让翔安市民群众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五大管理创新 助力转型升级

“十三五”以来,厦门市第五医院屡获国家级荣誉,且连续三年跻身“双百强”。

今年3月,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出炉,在厦门市参加“国考”的所有三级综合医院中,厦门市第五医院排名跃升、位居岛外第一。同时,自2019年以来,连续3年跻身中国医院竞争力双“百强”榜(“省单医院100强”“智慧医院100强”)及“福建省域医院30强”,是厦门首家集这些殊荣于一身的医院。

厦门市第五医院连续三年跻身中国医院竞争力“双百强”。厦门市第五医院供图

此外,2017年,厦门市第五医院成为福建省内2家、大中华区第29家通过HIMSS(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学会,一家全球性的非营利性组织)六级认证评审的医院,也是当年省内唯一获评全国“人文爱心医院”;2018年则先后获评全国“管理创新医院”、全国“特色医院文化医院”、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医院”……

全国六省市15家医院负责人参观厦门市第五医院信息管理平台。厦门市第五医院供图

“医院顺利实现转型升级。”黄继义说,这得益于该院 2010年以来注重精细化管理,推出了五大管理创新举措:一是创建拥有知识产权的一体化医院全流程管理平台,并依托信息化手段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在厦门率先实施基于RBRVS方式的绩效管理方案,坚持向高风险、关键岗位、优秀人才、临床一线倾斜,有效调动了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三是建立大数据应用开发体系,利用大数据进行问题研究分析,提升管理优化、科研创新、流程再造、人文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能力。四是开展数字化全院中西医康复一体化建设,通过建设数字中医诊疗信息化平台,与西医诊疗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的共享、治疗协作,并与现代康复相结合,为病人提供一条龙服务,打造特色的医疗体验。五是持续开展医学人文建设,通过各种创新服务举措,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就医体验。

着力引才育才 建设厦门东部高水平医学中心

2010年以来,厦门市第五医院还开始着眼并致力于建设成为“厦门东部高水平医学中心”,并为此着手开启“引才育才”工作。特别是近年来,该院更加大了引才育才力度,通过聘请医学顾问、柔性引进人才、举办院士沙龙、开办同等学力硕士生班、建设博士生医疗实践基地等多项措施,不断完善人才队伍建设。

据介绍,厦门市第五医院目前已拥有中高级职称人员380余人,医技人员学历由2010年前的2个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人员增加到300余位硕士、博士研究生。此外,近年来还引进了60余名各学科医学高层次人才,并与国际、国内一流学者建立学术互动联系。

学科带头人刘晓谦教授带领神经外科团队开展巨大颅底肿瘤切除手术。厦门市第五医院供图

“这批高层次人才既有海外留学博士、外籍专家,又有院士、国内相关学科领军人物。”黄继义介绍,近年来,厦门市第五医院已聘请一批国内外顶尖的院士专家为医学顾问,还与国内外众多医学界院士专家建立了工作指导关系,柔性引进一批国内外一流专家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各种引才育才举措,有力推动了建设厦门东部高水平医学中心的进程。”

400余项新技术“填补东部医学空白”

医院综合医疗水平上新台阶,离不开名医、名科。据悉,近年来,借助一流设备、一流人才,厦门市第五医院各科室共开展了“接轨国际”的40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厦门东部医学空白”,并广泛开展各种微创诊疗技术。

“就近有效解决各种危重、疑难疾病。”黄继义说,当前,厦门市第五医院急危重症及疑难杂症的救治能力大幅提高,“翔安百姓看病不用进岛,家门口就可享受优质的诊疗服务。”

厦门市第五医院胸外科团队开展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厦门市第五医院供图

据介绍,如今,厦门市第五医院已产生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重点学科、优势学科,例如,肾脏内科建立了福建省第一个血管通路研究室;肾脏内科血管通路专科获批成为首批厦门市医学优势亚专科;成为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唯一核心成员单位,是世界华人肾脏医师协会的秘书长单位;康复医学科是厦门市康复医学会会长单位,建立了名医工作室;成为国家级康复科普示范基地(福建仅两家医院获评)、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和重症康复专科培训基地;成为厦门市重点专科;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已通过国家级认证,卒中中心通过省级认证。

厦门市第五医院成为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成员单位。厦门市第五医院供图

此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慢阻肺协作单位”,并成为国家级呼吸与危重医学科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风湿免疫科成立名医工作室;超声医学科在福建率先成立超声介入手术室;还有2个省、市院士工作站……

优化流程改造 打造温馨就医环境

在患者就医环境、体验等提升上,近十年来,通过一系列提升改造,厦门市第五医院也日益打造出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

其中,硬件设施方面大幅改善, 2012年以来,医技综合楼、内科综合大楼、门急诊大楼先后投用,医技科教综合大楼预计2022年初投入使用。十年间,医院建筑面积增长4倍,一栋栋现代化医疗大楼拔地而起,院容院貌焕然一新。

厦门市第五医院院长黄继义带领医生们开展床边视频远程会诊。厦门市第五医院供图

在优化流程、改善环境方面,厦门市第五医院也下了一番功夫:引进了上百株的三角梅、精心摆放,“患者步入五院,犹如进了美丽的花园”;开辟了绿意盎然的“嘉庚园”“博爱园”,提供患者休闲、小憩好去处;在磁共振室,为了让患者能有更愉快、轻松的检查体验,医院特意装饰了蓝天、白云、海浪的背景。

此外,医院还引进了“Revolution CT”“Aixplorer声蓝E超”高档彩色超声诊断系统、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数字平板血管造影系统等大批国际一流的先进设备。

持续打造特色人文关爱型医院

据了解,人文建设也是厦门市第五医院的一大特色,且颇受业界认可:近年来,该院先后获评全国“人文爱心医院”、全国“特色医院文化医院”、全国“十大医学人文品牌医院”等。

温馨的门诊大厅里,琴声悠扬。厦门市第五医院供图

“2013年,医院提出了打造人文关爱型医院的发展目标”,黄继义介绍,围绕着这一目标,厦门市第五医院倡导“仁心仁术、至诚至善,慈心呵护、爱在五院”理念,推出了许多暖心的服务,如在门诊大厅开展钢琴演奏,在住院大厅设立咖啡厅,在病房设立人文关爱区……

据介绍,厦门市第五医院前身是同民医院,由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倡议创办,74年前开诊,一直倡导并践行嘉庚先生提出的“兴医济民”的精神。2007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入驻后,开始了一体化管理,但这一精神继续坚持传承、发扬。

导诊护士热情服务患者。厦门市第五医院供图

而在爱心文化的熏陶下,厦门市第五医院涌现出了一批批富有爱心、技术精湛的医护人员:2017年以来,黄继义先后荣获“中国医师奖”、全国“白求恩式好医生”称号;骨科医生舒诗军入选“中国好医生”;急诊科护士长张莹入选“中国好护士”;原儿科护士长陈素娥入选“中国好人榜”;质管部医生陈清苗、急诊科付保忠入选“福建好人榜”……

黄继义表示,今后,厦门市第五医院将继续改善医疗服务,提升医疗综合实力,努力将医院打造成一所高标准、高水平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学中心,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做出新贡献。(余乃鎏 黄彩虹) 

(责编:吴舟、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