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沧:从教育看人口翻番的吸附效应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衡量一个区域宜居和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厦门市海沧区人口十年增一倍,超过58万人。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定居海沧?
“数”看海沧教育
2012年至2021年,海沧的教师队伍和学生规模不断扩大,高中、初中、小学生总数增加了38141人,教师队伍增加了2038人。
以“十三五”期间为例,海沧基本建成了以公益普惠性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体系。从2016年—2020年,公办幼儿园从19所增加到37所,民办幼儿园从48所增加到94所,示范性幼儿园从9所增加到37所。实现了新增幼儿园学位数8820个,公办幼儿园就读率已超过50%,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率达98.68%。2016-2020年,共建成中小学项目28个,新增学位34290个。2016-2020年,共建成高中项目1个,新增学位3000个,项目是厦门一中海沧校区。
根据《海沧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到2025年:公办幼儿园增设8所,新增学位3240个;义务教育学校增设10所,新增学位17040个;普通高中学校增设2所,新增学位5400个。
荣誉和成绩的背后,源自于近年来,海沧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教育发展,不断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全面、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老百姓在教育发展中更有获得感。
教育呈现全域优质均衡发展
近年来,海沧区持续高位嫁接名校资源,推动教育高水平均衡布局的同时,不断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全区加速辐射、调整小片区划分优化教育管理、统筹协调推进紧密型学区抱团发展……2021年,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庚西分校、海沧延奎实验小学孚中央分校投入使用,就是海沧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生动体现。
华中师大海沧附中副校长黄丽梅介绍,2021年,在全市100多所学校里,华中师大海沧附中的中考均分首次进入前40名,53人上线“一双外”,普高(不含民办校)上线率为75.3%。这标志着海沧区和华中师范大学第一轮合作办学完美收官。
目前在海沧,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在教育教学上统一管理,共同参与区级教研、区级质量监测、区级教学视导、区级各校赛事。2015年质量监测,民办学校处于区域底端,现在已经基本与区域教学持平,位于新阳片区的新安小学等还超过区域平均水平,在区各项赛事中,从原有获奖率低甚至没有,到现在已经能在区各项赛事中崭露头角,教师的专业能力在逐步提升中。
据悉,为了促进教育公平,现在海沧招聘进来的老师,都是按片区进行均衡分配。而且,近年来招聘的高层次及骨干教师向临港、新阳、东孚片区倾斜。锦里小学校长何海滨说,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被分配到城乡结合部学校,有利于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如今,锦里小学成功创建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和“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校”,并在“科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就是很好的例证。
海沧教育对外吸附力越来越强
2019年3月,厦门曾经的教育洼地——海沧区,被评为福建省教育强区。郭女士在海沧工作十七年,儿子目前就读于海沧实验中学高一。在她看来,相比于老家的教育,海沧在学校环境、教师队伍、素质教育可谓全面发展,给广大学生提供了非常优质的教育条件。
在海沧,艺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厦外海沧附校校长彭胜勇关注到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现象:这几年,每年都有一些教职工将孩子转回海沧读书,这说明海沧的办学质量真的提高了。
家委志愿者黄先生在海沧居住多年,孩子就读位于马銮湾片区的东瑶学校。他说,在海沧,校长们很想干,老师们很能干。一个“想干”、一个“能干”,体现了海沧生机勃勃的教育生态。
海沧的校长为什么想干?东瑶学校校长蔡坤耀分析,这是因为海沧上下都真心实意地在为教育谋发展。
据了解,东瑶学校2020年才完成转型升级。短短一年多时间,学校实现了教师专业和学生学业双丰收,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
得益于海沧教育整体的发展与品质的提升,曾经被称为“厦门西伯利亚”的东孚,教育教学水平的确有了大幅提升。以东师理想厦门海沧东孚实验中学为例,2020年12月,学校成为厦门市首批智慧教育达标校。同时,教师发展卓有成效,近年来,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成绩斐然。
提升工程,持续做强海沧教育
海沧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还有赖于该区教育局的一项提升工程。海沧区教育局局长孙民云说,这项工程的全称叫“发展中学校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它将突破口设在激活学校与教师的内驱力上。通俗点说,就是促使学校自我觉醒,推动学校和老师自主发展。该行动2018年启动,前期,海沧所有学校花了半年时间进行自我诊断,由校长和老师共同探讨,制定出本校的三年提升方案。
为助力各校找准航向,提升操作实效,海沧区教育局请来专家名师,对学校提升方案的初稿进行专业指导和评审,之后,历经一次次反复打磨,才最终定稿。
“以往,学校更多的是盲目地跟着上面的指挥走,现在有了这项三年提升方案,学校有了更清晰的发展路径,在校内也形成了发展共识和愿望。”孙民云说。
三年提升行动还有两大配套,一是专业的支持系统,二是发展中学校校长成长沙龙。专业的支持系统即聘请江苏学科名师团队,每月定期和发展中学校的种子教师做一次深入研修。研修以“目标导向、任务驱动、尊重差异、当堂进阶”为理念打磨课堂,由双方一起备课、同台上课、研究课堂、再备课、再写教案,再展示,之后,让这一磨课框架在各校平移复制。此举的核心目的,在于解决薄弱校存在的常见问题——老师上课全凭经验,没有课堂研究意识。
发展中学校校长成长沙龙,则是让发展中学校的发展成效“被看见”。它由学校自行申报举办,邀请发展中学校校长和优质校校长共同交流探讨,它让发展中学校在“被看见”中,不断激活内生动力。
孙民云说,海沧一直致力于营造好的教育生态,往下扎根,做打基础的工作,往上生长,坚持一厘米之变,教育没有理由不走向优质均衡发展。
回首多年来的砥砺奋进,海沧基础教育在高位嫁接名校的布局之后,历经数次改革和创新,无论是发展理念、配套政策,还是实际工作,都有了“破冰之举”。
未来,海沧区将持续打造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让教育成为海沧区提升宜居和营商环境新动能,成为海沧全方位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内容由海沧区委宣传部提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