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福建频道

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校长张荣: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大力培养高精尖紧缺人才

吕春荣 钱嘉禾
2022年03月10日09:31 |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小字号

百年学府厦门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学。创立之初,她便立壮志:要让外国的轮船一开进厦门港,就能看到新建的厦门大学,看到新中国的新气象。走过世纪,她坚守初心:始终以培养立大德、有大爱,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才为使命。

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厦门大学的百年史,就是一部兴学图强的爱国史、自强不息的奋斗史。”回顾厦大百年历程,厦门大学校长张荣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厦大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如何培养高精尖紧缺人才?如何促进两岸教育科技文化交流?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记者“云专访”了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张荣。

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校长张荣。受访者供图

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打造更多高峰学科,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人民网:不久前,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启动。下一步,厦门大学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张荣:下一步,我们将完善学科建设机制,坚持“筑峰扬优、交叉创新”,构建“6+5+1”(六个一流建设学科、五大优势特色领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梯次建设、分类发展的学科建设体系,努力打造更多高峰学科,不断提升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能力,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我们还将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推进“一院一策”改革,进一步向学院放权松绑,激发学科建设活力和创新力。目前,我校正在推进以教学改革、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为试点的“一院一策”改革,给予学院更大的资源统筹权和配置权,释放学院改革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同时,我们将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大力破除“五唯”,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例如,在人才评价方面,不断完善适应不同岗位类型特点的评价方式,健全分类评价机制,以激发专任教师、专职科研队伍、工程技术队伍、行政服务队伍等各支队伍的活力;在科学研究方面,加快完善学术同行评议制度,尊重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不同类型研究规律,适应不同学科特点,完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释放创新潜能。

谈两岸交流融合

努力成为两岸教育科技文化交流的“桥头堡”

人民网:您曾说过“推进海峡两岸交流与融合,厦大责无旁贷”,那么,在两岸交流融合中,厦大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张荣:由于厦门地处对台交流合作前沿,长期以来,厦大发挥区位和人文优势,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台湾研究等方面发挥“头雁”作用,有力增进了两岸青年交流互信,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作出了独特贡献。

其中,在两岸高校交流方面,近两年虽然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两岸人员往来尚未能恢复正常。但是,我们促进两岸交流、深化融合发展的决心没有变,努力没有停。疫情之下,我校与台湾高校仍保持高频互动,通过协议签署、视频会议、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学术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持续推动对台交流合作。百年校庆期间,台湾14所姐妹校发来祝福视频或贺信,我校名誉博士连战先生也发来贺信。

在培养台湾青年方面,厦门大学作为最早招收台湾学生的大陆高校之一,高度重视台湾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立足台湾学生的实际,积极为台湾学生发展搭建素质拓展平台,加强国情教育。

人民网:未来,厦大将如何发挥优势推动海峡两岸深层次交流合作?

张荣:下一步,我校将继续围绕“打造台师台生登陆第一家园”的目标,加快建设两岸高等教育合作先行示范区,不断谱写“两岸一家亲”的新篇章;继续发挥好区位优势与学术优势,进一步增强对台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深化与台湾地区的全方位合作,努力成为两岸教育科技文化交流的“桥头堡”。

谈人才培养

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培养紧缺人才

人民网:当前,我国正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厦门大学是如何着力培养紧缺人才的?

张荣: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厦门大学坚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扎根中国大地,大力培养高精尖紧缺人才。

我们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快培养新技术新产业高端人才。近年来,厦门大学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陆续新增了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化学测量学与技术、储能科学与工程、口腔医学、基础医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民生急需相关本科专业,积极对标教育部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全力强化专业建设、深化专业改革、凝练专业特色,持续提升专业内涵和建设水平。

我们积极增列亟需学科,培养高层次紧缺人才。例如,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主动对接高层次紧缺人才培养,以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置学位授权点:设立电子信息博士专业授予类别、生物与医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增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新增建筑学一级学科、材料与化工博士专业学位、先进能源一级交叉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新增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我们强化产学研深度合作教育,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创新人才。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加强校企、校地合作,丰富实习、实训、实践资源,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创新人才;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科专业建设等,促进教育和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最大化集聚融合、优势互补;持续建立健全以企业为重要主导、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重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一体发展,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及时转化和产业化,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和产业化的完整链条。

我们深化拔尖计划、强基计划等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改革,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厦门大学向来以培养拔尖引领性人才为己任,学校聚焦选才、育才、保障、评价、使用全流程高质量培养等要素,着力深化“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改革,构建“专通结合、交叉融合、本研贯通、国际合育”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努力培养一批未来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

(责编:吴舟、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