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警格+网格”深度融合 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宠物犬挣脱绳索不见了,要是咬伤左邻右舍可咋办?”4月26日一大早,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的郑大妈来到社区警务站求助。
“大妈,放宽心,我们帮你找。”社区民警小林搀扶郑大妈到家后,立即安排网格员调取监控,寻犬一事很快有了着落。
在莆田市大街小巷,高见警率让群众更加安心、放心。莆田市公安局供图
白天见警察,夜晚见警灯。在莆田市的大街小巷,社区群众但凡遇上大事小事,首先都会第一时间找社区民警反映情况,向“家门口的小派出所”——警务站或警务室寻求帮助。群众的不少急难愁盼也都能在这里得到解决。
近年来,莆田市公安局大力推进警务机制和勤务制度改革创新,推行“两队一室”(社区警务队、执法办案队、综合指挥室)、“一村(区)一警”等警务模式,推动警务网格与社区网格深度融合、同格运作,织密织细公安管理服务的“毛细血管”,着力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莆田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陈文荣表示,社区农村警务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社区与驻村民警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莆田全市公安机关将进一步集中开展筑基、提质、赋能行动,深化“警格+网格”一体融合设计规划,加快构建同城乡治理体系相适应的新型警务机制,确保各项部署要求在基层末端落地见效,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莆田。
精耕细作社区警务
社区警务室是社区民警的工作场所,是距群众最近的管理服务平台。
莆田市公安机关专职社区民警占派出所总警力43.87%,并确保专职社区民警80%的时间精耕细作社区警务。莆田市公安局供图
莆田市公安局建成34个集治安防范、调查摸排、信息收集、矛盾化解、窗口服务、就近接处警为一体的标准化警务工作站。同时,莆田市公安局还加速推进50%以上的城区社区、农村警务网格建成达标型以上警务室,其中46个警务室达到优选型以上标准。
莆田市公安局把社区警务队作为基层基础工作第一队推进建设,树立“社区工作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信号,选准建好专职化社区民警队伍。截至目前,莆田全市公安机关专职社区民警占派出所总警力43.87%。
此外,在工作中,莆田市公安局明确要求,严格控制抽调专职社区民警参与专项行动,落实专职社区民警不参与本网格外案件办理,不承担案件查处等各种指标任务,原则上不参加值班备勤,确保80%的时间精耕细作社区警务。
构建群防群治力量
莆田市公安局着眼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基层治理格局,主动对接莆田市“党建引领、夯基惠民”行动,积极融入“党建+”邻里中心、“综治+”治理中心建设大局,实现基层综合治理力量优势互补、力量互增。
莆田市公安局55个警务室实现和“党建+”“综治+”两中心合署办公,51名派出所所长、472名社区(驻村)民警兼任镇街、村居班子成员。莆田市公安局供图
目前,莆田市公安局55个警务室实现和“党建+”“综治+”两中心合署办公,51名派出所所长、472名社区(驻村)民警兼任镇街、村居班子成员。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莆田市公安局盘活用好群防群治力量,按照“一村一警务助理”标准,配备警务助理875名,配合社区民警开展社情民意联析、矛盾纠纷联调、实有人员联管、小区平安联建、社会治安联防等工作,不断提升了治安防范能力和水平。
同时,莆田市公安局融合整合辅警和网格员、保安员、单元长、楼栋长、志愿者等力量,全力打造一支“为我所用”的社区警务工作团队。
创新治理新机制化解矛盾纠纷
莆田市公安局创新市域治理最小单元治理新机制,推动末端组织体系建设和单元治理精细化,配合社区党组织划分综治网格,细化最小单元,形成“市-县区-镇街-村居-网格-单元”六级穿透管理,将党的建设工作落实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莆田市公安局联合镇村(街道)搭建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合调解平台,努力把矛盾纠纷隐患化解在社区、消除于当地。莆田市公安局供图
围绕回应群众急难愁盼,创建平安和谐社区村居,莆田市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联合镇村(街道)搭建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合调解平台。
目前,莆田全市68个派出所均建立驻所人民调解室,配备专职调解员2名及若干名兼职调解员,努力把矛盾纠纷隐患化解在社区、消除于当地。
矛盾纠纷隐患化解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莆田市公安局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428起,化解1386起,化解率97.06%。(苏海森 孙卫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