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福建频道

国贸股份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0.68%  经营效益创新高

2022年04月28日15:49 |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厦门4月28日电 据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贸股份)公告,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经营效益创新高,实现营业收入1096.49亿元,同比增长20.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3亿元,同比增长11.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32亿元,同比增长87.61%;基本每股收益0.28元,同比增长7.69%。

作为世界500强——国贸控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今年以来,国贸股份深入贯彻落实“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部署,在“快”“优”“实”上下功夫,把厦门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到抓好具体工作的实际行动上。国贸股份主要负责人表示,公司将继续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发挥上市公司市场化优势,奋力实现“双过半”,确保完成好全年目标任务。

快,全力以赴保供应

总重量1200吨的高强度特殊钢筋,分别在闽北、闽南以及华东片区三地连夜调集并装车,星夜驰骋,奔向同一个地方——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软件园站地块配套项目。3月中旬,在国贸股份旗下国贸金属和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72小时内顺利完成,有力保障了重点市政工程的建设。

国贸金属向厦门地铁供应钢材。国贸股份供图

“当时,整个福建地区的钢材市场都无法配齐客户所需的钢材规格,且找不到可替代货源,加之受疫情防控影响,物流通达也是个难题。”相关负责人介绍,关键时刻,国贸金属紧急启动绿色通道,实行综合调配。

据统计,国贸金属平均每天供应厦门市市政项目的钢材数量两三千吨,今年一季度,公司对厦门轨道交通等重点项目的供货量同比提升超30%。

其实,类似这样“与时间赛跑”的故事在国贸股份经常上演。因疫情影响,东北地区葡萄糖加工业受冲击,国贸股份旗下国贸农产实现了玉米采购从原料入库、生产加工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不断供,为下游提供了稳定货物供给。

能源是保障民生的重要支撑。面对今年以来天然气及煤炭价格屡次突破新高、供应端货源紧缺的情形,国贸股份旗下国贸能源带头落实国家煤炭政策,发挥长协定价机制优势,在合理价格范围内推进煤炭保供工作,杜绝不合理业务交易扰乱市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

“供应链关乎国计民生。作为国有上市公司,全力以赴促生产、保供应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国贸股份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优,创造增量促发展

国贸股份持续打造“国贸云链”智慧供应链平台及“国贸智脑”数字化管理平台,向数字化要效益。

不久前,国贸股份与国内独立焦化行业龙头企业——河南金马能源有限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落子厦门,这也是国贸股份在黑色金属产业领域继引入德信(厦门)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晋钢国贸矿业有限公司后,今年以来招商引资的又一硕果。

“国贸云链”智慧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国贸股份供图

国贸股份积极向数字化要效益。公司正持续打造“国贸云链”智慧供应链平台及“国贸智脑”数字化管理平台。2022年一季度,“国贸智脑”上线SAP S/4系统,实现技术底座升级,其中“国贸智脑·天眼”智慧仓储监测平台升级虚拟围栏、智能盘点、智慧管理驾驶舱等功能,打造数字化物流管理与智慧风控体系,保障供应链稳定安全。

在金融服务赛道,国贸股份持续强化金融对实体产业的支持作用,拓展纸业、农产品、有色金属等产业链上下游,推动“供应链+金融”模式实现突破,创造增量。

在健康科技赛道,2022年一季度,国贸股份旗下厦门国贸泰和康复医院顺利通过三级康复专科医院医疗机构校验;国贸康养作为厦门市级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单位,依托信息化系统与智能化设备,持续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机制,保障社会民生。

实,长效激励助成长

作为厦门市第一家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时隔两年,国贸股份再次推出股权激励计划,促进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

2022年3月底,国贸股份发布公告表示,将向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员工授予限制性股票10588.33万股,约占公司目前股本总额的5%。这也是国贸股份时隔两年再次推出股权激励计划。

当前,厦门市正深入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要求,全力构筑有独特吸引力的人才高地。在国贸股份看来,此次激励计划将有助于持续、有效地引导公司管理层及核心骨干员工树立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实现员工、公司和股东之间利益与风险的绑定,助力完善公司的长效激励机制,促进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提振员工干事创业精气神。

目前,国贸股份2022届校园招聘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据了解,除厦门外,该公司已在全国11座城市设立线上招聘站点,通过“云宣讲”“云招聘”等创新举措,邀请天南海北的毕业生齐聚追梦。与此同时,公司结合业务发展要求和人才梯队建设,为人才打造定制化培训课程,完善全链条培养制度,以更大力度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各类人才竞相成长。(张萌 林露虹)

(责编:江苇杭、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