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福建频道

快乐义工林阿勇:助学扶老总关情

2022年05月14日11:24 |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小字号

林阿勇在帮助残疾人。龙岩供电供图

“没想到有一天我也可以登上天宫山。”5月12日,当得知林阿勇在组织残疾人去天宫山游玩活动时,36岁的陈淑如激动地说,“我以为自己一辈子也没机会登上天宫山了,身体健全的人可能没办法体会我现在的心情,既激动又感恩。”听着陈淑如的话,林阿勇再次感受到了当义工的快乐。

2022年,这是林阿勇开启助学扶老志愿活动的第二十八个年头。林阿勇,是国网龙岩供电公司一名普通的输电线路工,是全国优秀志愿者,也是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福建省推荐候选人。28年来,他坚持义工活动,从孤身一人到拉起一支爱心团队,用快乐的义工行动,点燃鳏寡孤独人员、贫困人群、失学孩子的生活希望。28年的义工生活,也让林阿勇收获了“为善之乐”。

曾经有人问他:“二十八年啊,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可他却平静地说,其实不能用“坚持”这个词,这样听起来好像做得很辛苦。人只要做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就会主动积极去做,而且不觉得累不觉得烦。帮助别人就是我的快乐,当义工已深深融入到我的生活里,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所以是不需要刻意去坚持。

28年坚持助学为乐

每个人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有时只需要一点点触动,这颗种子就会苏醒过来,然后生根发芽。20多年前,林阿勇也是那个被触动的人,正是一位前辈的善心唤醒了林阿勇内心的这颗种子。

1997年,机缘巧合,林阿勇结识了漳平二中的一位老教师,了解到学校里一些贫困生的情况。他当即决定资助贫困生,唯一的条件是不和孩子见面。

首次资助,林阿勇选择了5名贫困生,从高一资助到高三毕业,每个月他都固定往被资助学生的账户上汇100元。此后,被林阿勇资助过的学生毕业了一批又一批,每人每月的资助金额也逐渐增加到200元,并从未间断过。

2003年,林阿勇的妻子投资花圃生意失败,债台高筑,家人劝他暂时放弃资助。“不行,家里的困难咬咬牙就能挺过去,我不能让孩子们为了一点生活费而放弃学业。”林阿勇毅然选择了坚持。

从那时开始,资助孩子他一做就是28年,帮助的孩子共有120名,资助金额总计60.8万元。

许多人笑问:“这么多钱,都够买一套房子了,做这些不留名的事值吗?”林阿勇坚定坦然地说:“非常值得。金钱本身是没有感情的,但是附在上面的爱心却刻意成为一个人的心理依靠奋斗动力。我愿意做这样的人,让自己的帮助成为孩子们生活学习的动力。这也是我选择快乐义工的初始动力。”

成立“阿勇义工俱乐部”

在仅凭一己之力助人的过程中,所谓“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这个道理为林阿勇所深刻体会,林阿勇逐渐明白了自己单打独斗的局限性。

2003年,林阿勇在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一些社会义工活动后,开始琢磨应该组织一个义工服务小组,多吸纳一些爱心人士。

“现在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很多,但都苦于没有合适的献爱心平台。既然要做,那就从我做起,先成立个‘阿勇义工俱乐部’吧。”说干就干,林阿勇整理义工的相关材料,并说服对义工服务有兴趣的朋友加入他的义工俱乐部。

为了扩大影响,林阿勇自创“感恩之心”QQ群和实名的漳平义工QQ群,拉起了一支六七十人的义工团队,服务范围由捐资助学扩大到敬老爱幼、扶贫助残、美化环境等,他们收获了助人的快乐,也感动着受助者的感动。

2014年4月18日,林阿勇组织的“漳平义工协会”正式被漳平市政府批复通过。

林阿勇每周周末都会组织义工队友们到敬老院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或者到偏远乡村实地查看被资助人的家庭情况。在长期实实在在的帮扶中,林阿勇和队友们通过多方收集信息、入户调查等方式,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助材料,并通过募集多方社会爱心力量,为许多需要帮扶的社会群体带去了关爱。

“现在这个义工协会更正规了,这也意味着我们展示的平台更大了、服务社会的责任更广了。”面对着越来越规范的义工协会组织,林阿勇感觉肩上的担子更大了。

28年来,林阿勇从一个人默默助学到牵头组织“阿勇义工俱乐部”再到现在的“漳平义工协会”,一路走来,他快乐地当着义工,并把最初独自捐资助学之乐散发开来,带着义工伙伴们共襄义举、共享快乐。

如今,漳平义工协会现有登记义工1583余人,经林阿勇牵头组织的志愿活动达2000多场,参与人数25000余人次,涉及服务对象46000多人,贫困生960名,持续策划开展了关注贫困大学生、救助贫困多胞胎家庭、关爱留守儿童、环境保护、关爱贫困退伍老兵等各项活动。漳平义工协会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获得帮助的人越来越多,加入该行列的人也越来越多。

大爱之心撑起义工团队

“以感恩的心做人,以责任的态度做事。”这是林阿勇一直对队友们说的一句话,大家也都按这句话的内涵在尽心尽力做好每一次义工活动。

2011年,林阿勇组织义工们去漳平永福镇岭下村开展助孤活动。岭下村是个环境优美的偏僻的小山村,通往村里的山路十八弯,而困难五保户黄老伯的家就坐落在那里。长期以来,资助黄老伯的活动都是义工白婚纱在负责,可是义工白婚纱又有很严重的晕车症,每次去岭下村黄老伯家,一趟下来,她都能把胆汁吐出来。队友们为了不让她那么辛苦,就让她换个近的地方开展活动,可她却说:“不用了,黄老伯习惯了我为他跑前跑后,混个脸熟,他才不会那么抗拒别人的帮助。”

“对于义工活动,队友们始终都有一颗坚持的心,这是我们这个团队能走到今天的动力支撑。”林阿勇说。

“做实事。”这一直是林阿勇和义工队友们始终坚持的义工理念。林阿勇说,真正的敬老爱老,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身体力行,要用一颗关爱的心让自己沉下去为老人们服务,让老人真正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今年初的一天,林阿勇和义工伙伴来到漳平双洋敬老院。他们精心打扫了卫生,做好了手擀面,接着又到房间里把老人请上饭桌,有的老人行动不便,他们就背的背、抱的抱,让全体老人吃上团圆饭。临走时,黄旗英老伯激动地站了出来。“小林,我给你们唱首歌吧。‘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唱着唱着,老人的眼里噙满了泪花。

“许多受助老人最后都会说‘谢谢共产党’,这让我很感动,也很欣慰。”林阿勇说。

义工收获感动 平凡成就非凡

2011年10月,一位义工伙伴介绍了漳平芦芝乡月山自然村陈天国老人一家的生活情况:老伴双目失明,儿子、儿媳智障,一家人生计全靠陈老伯帮人看管山林和放牛的一点收入维持。“我‘百年’之后,这个家怎么办?”

老人的这句话让林阿勇和义工伙伴们坐不住了。他们10个人骑着摩托车走30公里实地查看,看到低矮的土房子、潮湿昏暗的房间、躺在床上的智障儿,大家的眼睛湿润了。次日,他们带着大袋小袋的生活必需品,赶了10多只羊再次来到陈老伯家;1个多月后,他们又带着生活必需品回访,发现情况大有起色。

2012年春节前的一天,林阿勇正要下班回家,意外见到了带着地瓜粉、玉米、笋干等土特产的陈老伯。“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希望你能收下我们的一点心意。”林阿勇了解到,为了送这些东西,陈老伯走了8公里山路搭慢车到集镇,而后又走了7公里路才到达漳平市区。林阿勇感动极了,破例收下陈老伯的“心意”,并将其转送给和平镇和永福镇的敬老院。

伴随着系列志愿活动的开展以及获得的成效,林阿勇充分明白了能力越大、奉献越多;团队越坚实,能力才能越大,收获也越多的道理。这么多年的义工生涯,林阿勇收获的不是金钱,而是一张张的笑脸。

“义工的收获就是真正的感动与对人生的领悟。”2017年,林阿勇光荣当选龙岩市第五届人民代表。人民代表的履职进一步提升了林阿勇的个人能力,让他思考问题更深入更全面了。他说:“现在,同样是做一件公益活动,我会更加注重考虑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效应了。”

2019年龙岩市“两会”期间,林阿勇通过多年从事农村志愿活动而对农村居民饮用水现状的深入了解,向大会所提的“关于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建议获得当年度“十大优秀建议”之一,因为他深知,“人民代表为人民。”

“我不太可能做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我愿意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件小事,尽己所能助人为乐,作为一个平凡人的一辈子也就圆满了。”这就是林阿勇,平凡如斯,亦能抵达。(詹春艳)

(责编:林东晓、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