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厦门岛内大提升指挥部:全力推进本岛提升跨越发展

2022年06月20日11:33 |
小字号

厦门拥有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等多项荣誉,生态文明指数位居全国前列,是“高颜值的生态花园城市”。图为筼筜湖美景。黄嵘 航拍器摄

厦门拥有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等多项荣誉,生态文明指数位居全国前列,是“高颜值的生态花园城市”。图为筼筜湖美景。黄嵘 航拍器摄

鹭岛厦门。千年浪涌,潮涨风起。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主要领导来厦门调研,创造性提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重大战略。历届厦门市委市政府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推动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书写提升新篇章。

2002—2015年,五缘湾开发、软件园二期、观音山商务区建设、筼筜湖、湖边水库整治提升……提升本岛,成效斐然。国家环保模范城、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市……厦门不断摘取国际、国家级新桂冠。

2015年起,围绕城市“双修”,本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治理得以强化。

2016年“莫兰蒂”台风灾后重建,厦门城市品质大幅提升,是“一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也是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

2019年起,厦门市委市政府发出岛内大提升纵深推进冲锋令,再造发展空间,提升产业能级,强化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两年间陆续成立了11个市级片区指挥部,重点攻坚、快速推进旧城旧村改造。

2021年12月,为进一步强化市级统筹,厦门市委市政府打破行政区划和领域的划分,合十为一,设立岛内大提升指挥部,再次吹响新一轮提升“冲锋号”。

开拓创新 坚持大胆探索实践

20年来,厦门始终牢牢秉持“先行先试”的特区精神,围绕夯实本岛“扇头”主体功能,大胆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

创新发展系统提升机制。从小区块开发、零星提升到分行业、分板块提升,从以属地为主到按本岛整体统筹谋划,打破以片区、以领域、以项目的传统谋划思路,系统梳理、精准剖析,围绕“缺什么、补什么,迁什么、留什么”,围绕保护挖掘传承,围绕疏解创新提升。对标先进发展理念,重视衔接既往成果,重视老领导老同志意见,为“大提升”提供科学指引。坚持先谋后动,围绕大提升策略,编制三年行动规划(2022—2024年),进而研定提升领域、片区、项目。

创新丰富保护发展模式。保护和活化利用并重,实现自然和人文和谐统一,推动鼓浪屿成功申遗。推动中山路业态转型升级,整合南洋华侨文化与闽台风俗文化特色,打造可阅读、可感受历史文化街区。深入挖掘沙坡尾渔港文化和海洋工业文化遗存内涵,导入优质商业运营,塑造特色风貌。

创新优化统筹协同模式。强化市—区—片三级联动,规划—招商—建设三环协同,实现资源要素统筹更科学高效,决策调度精准务实。以改革催生动力,充分调动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共谋共建,深化市场化体制改革,变政府单一投资主体为多渠道、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模式,努力探索厦门经验。

生态优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东坪山片区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探索积累绿色低碳发展方式经验,为全省推广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提供“厦门样板”。张奇辉 航拍器摄

东坪山片区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探索积累绿色低碳发展方式经验,为全省推广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提供“厦门样板”。张奇辉 航拍器摄

1988年启动的筼筜湖整治,让筼筜湖焕新颜,变成最美“城市会客厅”和“新名片”,环湖片区变成最具价值金土地。一湖碧水蜕变的生动实践,将生态优先深植特区人心中。

20年来,新老建设者无一不把敬畏自然、保护生态、增强承载力,作为提升的重要内功。开堤引水入湾,恢复五缘湾湾区生态;坚定拆违复绿治理,东坪山建成福建省首个近零碳排放示范区;正本清源市政提升全面推进……厦门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20年来的实践证明,坚持生态价值高于土地利益最大化,是卓有眼界的智慧之举。自然资源部2020年4月发布的全国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五缘湾片区综合开发位列首位,立足生态禀赋,自然、人文、产业、人居四驱联动成为经典范例。优质内湾培育海上休闲运动文化产业;依托生态宜居岸线,吸引优质企业总部,打造高端商务运营产业链;高端商圈、住宅区随之落户并日渐繁华,配套优质医疗资源逐渐聚集,大健康组团产业顺势发展,水到渠成,土地资源逐渐升值溢价……

以人为本,坚持为民惠民宗旨

20年来的实践展示,坚持以民为本,“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谋民利、解民忧方可获得市民支持,才能真正实现提升的根本要义;共建共治、集思广益,才能汲取新智慧、新力量,实现精准施治。

2015年,厦门率先全国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2018年住建部向全国推广“厦门模式”;到2022年底将有近13万户老旧小区住户享受到改造实惠。2021年推行完整社区试点,2022年社区规划师制度正式设立,高质量专业服务下沉社区,助力基层破解难题,推动城市微更新和治理精细化。

旧城旧村成片改造,一大批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安置房陆续投用,老破小、城中村的居民搬进媲美高质量商品房的安置小区,居住品质极大改善。加快扶持集体发展用地项目建设,让整村拆迁村集体共享城市发展红利,实现可持续发展增收。优化办学模式,提升建设标准,聚焦教育补短板,补学位缺口,提教育品质,近十年本岛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新增学位超5.5万个。

回首20年,厦门本岛提升成效斐然。发展不止步,提升无止境,新一轮冲锋号已吹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岛内大提升指挥部将坚持以更高站位谋划、更实作风推进、更大手笔建设,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力推进本岛提升的提升跨越发展,勇立潮头、勇毅前行,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建设者声音】

边经卫(厦门市人大城建环资委原主任)

20年来,从城市规划上,我们提出了“众星拱月”的城市空间结构。这样一种空间形态,孕育着以岛内为中心,逐步往岛外发展的格局。岛内大提升并不是一种大开发的概念,它应该是一种功能的提升、环境的提升、配套的提升。

五缘湾片区启动开发建设之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一系列强化动作都见证着“提升本岛、跨岛发展”的战略理念。

我认为,未来岛内大提升,首先要基于城市更新理念。岛内可用空间不多,应学习深圳等城市做法,完善土地更新等相关政策,注重提质增效。其次,要提升城市产业功能。岛内大提升的核心应围绕岛内的功能定位,比如以旅游、科创、会展、金融、商务等产业为主导来进行提升。再次,要优化配套。坚持以“城市双修”促品质提升,以“文化内涵”促特色提升,以“绿色出行”促交通提升。通过大提升,使人居环境、教育设施、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等得到明显改善。最后,要依靠市场力量,让市场在岛内大提升进程中起一定的主导作用,让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提升之路一定会走得更快更好。

王伟军(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二级巡视员)

20年春风化雨,作为亲历者,我见证了本岛蝶变。

20年前,岛内基础设施、服务设置、综合保障能力都比较薄弱。本岛发展重西南轻东北,地域发展不均衡。

“提升本岛、跨岛发展”重大战略提出后,历届厦门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战略内涵,一代又一代建设者奋勇前进,狠下功夫提升本岛。

20年来,厦门持续统筹推进本岛城市道路建设、市政管网提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等各项工作,城市生态宜居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垃圾分类、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区的道路总长为4072公里,道路面积达3703万平方米;城市原水供应每天可达188万吨,全市供水管网已达5000多公里;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每天可处理污水179万吨,全市共有集中式污水处理厂11座;每天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也达100%;全市各类公园有200余个,公园绿地面积达5500多公顷……这些数字都反映出20年来我市各项工作的飞跃式提升、飞跃式发展。

今后,厦门本岛应更注重品质的提升,结合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持续系统化提升城市承载力,提高城市基础保障能力,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高水平建设“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让生态更好、环境更宜居,比如大力推动健康步道、慢行绿岛系统建设,构建本岛“二横二纵一环”的大绿道体系,大力建设精品化社区公园;更加注重历史文脉的传承,保护好中山路片区、厦港片区等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记忆,让厦门成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庄世坚 (原厦门市环保局巡视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年来,厦门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厦门肩负的“成为生态省建设排头兵”的使命,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科学发展的施政所向,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宁静、洁净”五大环保工程,深入推进生态环保实践创新……厦门抓住独有的区域优势、资源禀赋,科学利用、深远谋划,走出了一条独特而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厦门打造出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厦门经验”——筼筜湖综合治理、五缘湾片区生态修复与综合开发、海上环卫机制、生活垃圾分类、“多规合一”与项目审批模式改革、东坪山整治与山地公园建设;同时从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突破,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机制、创新环境信用评价机制、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等,一系列亮点成果,涵盖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切实保障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齐头并进。

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勇立潮头、勇毅前行,更高站位推动岛内大提升,更高水平加快“两高两化”城市建设,力争率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超越,让厦门更加美丽、更加富饶、更加繁荣。

来源:厦门岛内大提升指挥部

(责编:陈楚楚、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