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厦门市集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晶:“三驾马车”协同发力 推动基层治理见实见效

社会治理是个“大课题”。2022年以来,厦门市集美区持续探索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着力破解机制体制障碍,探索全新的社会治理新路径。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共厦门市集美区委政法委员会、集美区社会治理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人民网福建频道共同推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系列访谈,将对话集美区社会治理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先进人物,展示“集美之治”取得的新经验、新成效。
本期嘉宾:中共厦门市集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晶。
主持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集美区委组织部在推进基层治理工作中,是如何贯彻落实的呢?
朱晶:基层治理的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集美区委组织部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着力抓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着力强化党对业委会、物业的领导,形成了小区治理“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的良好局面。
在建强网格(小区)党支部方面,我们坚持把支部建在网格(小区)上,推动网格与小区深度融合,成立了127个建制式小区党支部,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100%覆盖,同时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动网格(小区)党支部书记和业委会主任“一肩挑”,如康城二里小区通过推行“一肩挑”,实现小区公共经费由原来欠款20余万到现在盈余650余万。
在推行“红色业委会”方面,积极推动网格(小区)党支部介入业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把好人选推荐关,注重吸纳优秀党员充实业委会工作力量,比如2022年刚成立的11个业委会中就有6个党员,人数超过50%。
在深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方面,一方面是聚焦“两个覆盖”,成立了厦门市首个物业行业党委,推动物业服务项目党组织应建尽建,实施发展党员计划指标单列,进一步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通过9个多月的努力,物业党组织增长率达到73.68%,16名优秀物业职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另一方面是聚焦共融共治,全面推行物业负责人到社区报到制度,吸纳优秀党员负责人挂职网格(小区)副书记,实现社区、小区与物业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2022年在物业的共同推动下,380余件为民实事顺利落地,物业也由原来的“局外人”变成了小区治理的“主人翁”。
中共厦门市集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晶做客人民网演播室。人民网 兰志飞摄
主持人:在发展的新征程上,对体制机制的发展和创新也有了更高的要求。2022年集美区委组织部在制度创新方面作了不少努力,能否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
朱晶: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制度创新未有穷期。集美区委组织部在推进基层治理工作中,通过抓紧抓实三个关键,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在抓关键环节方面,注重把牢选人用人“入口关”,督促区建设与交通局牵头明确业委会候选人“十不能”,建立联审把关机制,由镇(街)党(工)委和法院、城管、信访、公安等部门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全面政治审查,取消了部分不符合任职资格的候选人资格。
在抓关键要素方面,建立业委会向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制度,针对涉及物业选聘、环境改造、公共设施完善、动用大额维修资金等重大事项,要求业委会要先向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报告并书面向镇(街)报备,再组织业主依法共同决定,为保障居民权益再上一道“保险”。
在抓关键小事方面,建立区、镇(街)、社区三级“红色物业”党建联席会议,区级层面由组织、建设部门牵头成立“红色物业”党建联席会议,政法、公安、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部门参加,统筹解决物业党建和物业服务管理中的重难点问题;镇(街)层面建立“红色物业”党建联盟或物业管理联席会,研究解决物业服务管理有关事项380余个;社区层面建立问题快速处置的“红色机制”,及时响应居民的诉求,先后收集了居民需求2600余条,反馈率高达97.5%。
中共厦门市集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晶接受人民网专访。人民网 兰志飞摄
主持人:在基层治理中,监督监管的作用十分重要。去年以来,在党组织领导下,物业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在物业行业树起了正确的“风向标”,能否具体跟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取得哪些成效?
朱晶:集美区委组织部深刻领悟“六个必须坚持”的核心要义,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发现基层治理的监管体系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点”,并精准施策。
首先是在强化监管力量上下功夫,区、镇(街)两级都成立了近邻办,统筹组织、建设、民政三方力量,而在社区层面率先全市在38个城市社区下设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从而构建区——镇(街)——社区三级监管体系,实现业委会、物业的“专人管理”。
其次是在创新监管手段上下功夫,小区治理归根结底离不开资金使用问题,这也是居民最关注的问题。为了破解资金监管难题,我区率先全省探索将红树康桥小区业委会、康城二里小区业委会注册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通过“年审+‘双随机’抽查”形式,实现对小区公共资金全过程监管。
最后是在细化监管措施上下功夫,对物业服务企业实行奖优罚劣,推出“红黑榜单”制度,构建了以星级评定为基础,以信用评价为核心,以招投标为手段的市场监管体系,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物业监管,先后有41名居民担任物业服务义务监督员,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集美街道银亭社区红树康桥小区“花婆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