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优化审批服务要素保障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早开工、早投用

人民网厦门4月4日电 近日,厦门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总结推介一批创新性强、市场主体反应好、系统集成特点突出的典型案例。其中,在优化审批流程促进服务模式创新方面,由厦门市建设局报送的“不断优化审批服务要素保障,推动工程建设项目早开工、早投用”案例入选。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的优化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投资效益、实现髙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厦门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厦门是国务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近年来该市建设部门积极落实上级“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工作要求,并会同市审批管理局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做好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改革的牵头工作,不断提升审批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做好审批服务要素保障,服务重大重点项目,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并取得良好成效。
精简材料优化流程 让企业“减负加速”
据了解,厦门建设部门通过施工许可证办理取消用地批准文件等前置材料,施工图审查合格文件等釆用内部调阅等举措,将企业申请材料由24项减少为5项。同时,通过优化办理流程、强化部门协同等方式,将施工许可阶段审批时限由累计26个工作日压缩为1个工作日,联合验收阶段办理时限也由原来动辄数月压缩至7个工作日;并对于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下或者总投资额在100万以下的项目免予办理施工许可;强化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互认共享,优化业务流程,100%事项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此外,将施工图审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审查费用由企业支付转为财政负担,为企业减负,切实做到让企业“减负加速”。
联合审查联合审批 允许“个性化”验收
推动项目建设,做好审批服务要素保障是关键。厦门建设部门将建设工程消防、人防设计审查纳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统一由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技术审查,实现“多审合一”;将施工许可证核发和质量安全监督申报合并办理,并与人防审批并联,由三个环节并为一个环节,实现联合审批;而在项目验收方面,厦门市建设局牵头统一协调监督,实现规划、消防、人防、档案等多个审批部门并联办理,验收合格后主动出具竣工验收备案证明。值得一提的是,在“联合办公”的基础上,还创新允许建设单位根据项目实际,分阶段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或分期分段申请办理联合验收,以推动建设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早日产生效益。
信用监管“双随机”抽查 执法100%全覆盖
在质量安全把关方面,厦门建设部门将审查全过程纳入系统管理,实现勘察设计活动全过程数字化监管;并在全省率先出台施工图审查机构考核评价办法,从质量、行为、服务等多维度进行评价,奖优罚劣,压实各方责任,推行信用监管。同时,重点监督检查涉及地基与基础和主体结构安全、主要使用功能以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实体施工质量安全状况,抽查频率每季度实现在建项目执法检查100%全覆盖。
厦门市建设局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审批效率得到极大提髙,有力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及投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数据显示,2022年,厦门完成建安投资1352.37亿元,同比增长9%,比去年提高4.9个百分点;建筑业总产值完成3513.48亿元,总量全省第二,同比增长9%;47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45.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59.5%,新开工81个项目,其中51个提前开工,新竣工63个项目,其中12个提前竣工。
具体来看,2022年厦门建设部门核发施工许可证633个,通过分期办理施工许可,推动了集美中学新校区等67个项目分期先行开工,平均提速2-3个月,涵盖教育、卫生、医疗、保障房等民生工程和先进制造业项目等,推动项目快速形成有效投资。同时,得益于各项精准监管措施,严格落实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做到“问题早解决,建设髙速度”,切实保障了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水平。据统计,2022年厦门市共18个项目获闽江杯、多个项目获“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世界人行桥奖”银奖等奖项,全市建设工程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数量均位居福建省第一;建设工程首要责任检查等两项工作获住建部肯定、推广,充分展现厦门特区建设品质。(张萌 陈胤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