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诏安:千年剪瓷雕新花 “非”入寻常百姓家

二龙戏珠、团花彩凤、八仙过海……闽南人常说,“厝顶有戏出”。走近闽南古厝、庙宇,腾龙、花鸟、祥云、人所组成的屋顶檐角栩栩如生,剪瓷雕传统手工作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见证着福建省诏安县千百年的发展变迁。
屋顶檐角上的剪瓷雕。陈旭玲摄
据了解,剪瓷雕传统手工技艺2011年12月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沈振祥、沈振泽、沈振南被确定为省级传承人,沈锡仁、沈炎忠被确定为市级传承人。
沈振泽介绍,剪瓷雕是福建寺庙建筑中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它选取各色鲜艳的彩瓷器,或利用残损价廉的彩瓷为材料,按需要剪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细小瓷片,再用它来贴雕人物、动物、花卉、山水,装饰寺庙宫观等建筑物的屋脊、翘角、门楼、壁画,具有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立体感强,久不褪色的特点。传统剪瓷雕是匠人用铁钳剪出每一株花木、每一块羽鳞、一套头面。剪瓷雕常用于装饰寺庙宫观、仿古建筑、园林建筑等建筑物的屋脊翘角、壁画,大户人家建古厝时也会用上。
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剪瓷雕在今天的闽、粤、台地区乃至东南亚有着较大的影响,在那些极具闽南地方特色的仿古建筑或园林建筑中,都少不了剪瓷雕的装饰。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注入文创元素,与书画、陶瓷等本土文化元素结合等方式,开发出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我作为传承人将加快响应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非遗’传承和保护意识,希望对海内外朋友们的文化艺术观念、价值观念起到积极作用,让诏安剪瓷雕传统手工技艺还有我们的作品获得更多人的喜爱。”沈振泽说。
未来,诏安县将更加注重对剪瓷雕传统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通过搭建新平台、鼓励相关产业交流融合,在新时代赋予诏安剪瓷雕传统手工技艺新价值。同时,通过“非遗”进校园、校企合作实践授课等形式,让剪瓷雕传统手工技艺及产品得到更充分的展示,在传承保护上“近于人、近于物、源于生活”,让大众体验到“非遗”就在身边,进一步提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诏安剪瓷雕传统手工技艺及作品的海内外影响力和公益性质。(康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