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诏安县:践行“四下基层”,书记县长下沉接访、现场办公

近日,漳州市诏安县委书记、县长下沉接访、现场办公,了解群众需求与产业发展情况,积极践行“四下基层”。
诏安县委书记李亚容现场研究解决信访问题。
诏安县委书记李亚容带队深入四都等地开展“四下基层”接待群众来访等活动,强调要将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不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李亚容一行首先来到四都镇人民政府诉源治理工作室,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现场研究解决信访问题。他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四下基层”蕴含的坚定政治立场、深厚为民情怀、实干担当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实实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制度,主动作为、抓早抓小,不断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持续深化诉源治理工作机制,主动把解纷触角向网格延伸、向前端发力,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急难愁盼的事。相关职能部门要关口前移、下沉力量,快速响应、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
随后,李亚容一行前往四都溪埭寮断面,沿途察看四都溪水质和雨污管网分流运行情况。他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要提速工程进度,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体化项目,持续完善配套管网建设,提高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确保农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要强化协调联动,各有关乡镇及业务主管部门要明晰工作职责,合理规划短期长期治理计划,科学组织实施雨污分流整治工作,确保雨污不混流、污水不溢流,持续优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要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精准掌握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和管维情况,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理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制机制,确保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李亚容一行还到建设乡、金星乡、梅洲乡等地指导活牛育肥集散中心选址工作。他指出,要加快推进肉牛育肥集散中心规划建设,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要重视防疫设施设备和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切实把畜禽养殖产业园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要强化资源整合,突出整合本地及潮汕等地从事肉牛产业的诏安人力量,引导现有养殖场创新发展冷鲜肉等营销模式。相关部门要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原则,积极有效创造条件,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大精准招商力度,推动肉牛产业项目落实落地。
诏安县县长黄庆华调研肉牛产业发展情况。
诏安县县长黄庆华则带队深入白洋、桥东、西潭和金星等乡镇调研肉牛产业发展情况。一行人先后到漳州嘉恒农业有限公司、沈怀东肉牛屠宰点、福建漳州智泰畜牧有限公司及诏安合盛养牛专业合作社等牛场,与养殖户亲切交谈,详细了解肉牛养殖场动物防疫、消毒清洗、品种繁育、饲草加工、饲养管理、经济效益、未来发展规划等情况,询问了他们的养殖经验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共同探讨发展对策。
黄庆华指出,肉牛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要牢牢把握肉牛产业发展重大机遇,充分利用诏安县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肉牛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黄庆华强调,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养殖、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全面摸清肉牛产业发展实际现状,精准制定肉牛产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研究出台养殖、屠宰、销售、金融等方面配套政策,做到心中有数、发展有方。要科学规划养殖,抓好养殖场规范提升,进一步完善生产、生活、粪污处理、饲草饲料等功能分区,完善养殖配套设施,严格落实动物疫病防控,促进肉牛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切实把肉牛产业打造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新的增长点。要牢固树立全产业链发展思路,着力推进优质种源开发保护、肉牛育肥、屠宰加工、市场销售、品牌打造等各个环节,通过提高政策扶持力度、创新养殖经营模式、建设标准化商品牛场、延长肉牛产业链等一系列举措,写活肉牛产业“畜头肉尾”大文章。(文/陈欣 林舒涵 图/沈炜琦 沈东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