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為企業社保減負57.99億元 助力上半年經濟復蘇

2020年07月29日10:43  來源:廈門網
 
原標題:廈門為企業社保減負57.99億元 助力上半年經濟復蘇

  社保窗口經辦人員正在向市民講解辦理流程。記者林妙紅攝

  社保經辦服務是不少人社政策兌現的第一關。社保經辦服務的質量好不好,群眾和企業有著最直觀的感受。

  今年上半年,廈門市社保中心深刻領會中央、省、市關於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部署要求,將“深化大學習、提振精氣神”專項活動作為推動2020年工作任務全面落實的重要抓手,以學促干、以干帶學,做到黨建和業務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為民服務,為企護航,切實提升群眾、企業對社保經辦服務的獲得感。

  便民利民

  “不見面”也能辦成事

  4月16日,市社保中心收到了一封表揚信,寄信人是退休人員陳女士。原來,陳女士3月想辦退休時,正處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不太方便出門。陳女士了解到退休也可以網上辦理,就開始網上申報。有不明白的地方,她就打電話到市社保中心咨詢,接電話的工作人員一步一步耐心教,幫她順利辦好了退休手續。4月8日,陳女士就快速收到了首月退休金。她說:“此次辦理退休,不用出門、不用花錢,快遞在幾天之內,一次上門收取申報材料,一次投遞退休材料証明。心情無比激動,市社保中心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和辦事效率令我十分感激和敬佩!”

  退休網上辦,是市社保中心在便民利民、落實簡政放權方面的有力舉措之一。

  今年疫情發生以來,對於企業復工復產、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審批服務事項,市社保中心主動積極推行“不見面審批”,通過網上辦、自助辦、掌上辦、郵寄辦、延遲辦、容缺受理、告知承諾等方式,探索適應疫情防控需求的審批服務新方式,確保社保服務窗口各項防控和管理工作落實到位。

  2月底,隨著復產復工人員的增多,市社保中心及時增加公布多部對外咨詢電話,迅速開放大廳窗口為群眾服務。根據電話預約、網上預約、現場預約,辦事群眾可憑預約單、承諾書及健康通行碼,分批有序進入社保大廳辦事。5月起,市社保中心窗口恢復實行周六輪班辦事,同步組織黨員和志願者利用周末休息時間開展周末窗口導辦志願服務,為百姓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

  春節后至6月底,全市社保經辦機構通過“不見面辦理”各項社保業務近84萬件,其中網上辦理量42.17萬件,自助機辦理量40.62萬件,市社保中心郵寄辦理量1.12萬件。市社保中心窗口現場咨詢服務5.94萬人,其中辦件3.30萬件。通過網上預約取號至現場辦理1.56萬人,電話咨詢引導1.64萬人。

  援企穩崗

  企業申領“一趟不用跑”

  為了幫助受疫情影響的企業渡過難關,穩定就業崗位,今年上半年,廈門貫徹落實上級關於援企穩崗的相關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及時發放穩崗返還資金。

  政策有了,如何讓企業申領更省事省心?市社保中心簡化業務經辦流程,讓企業“一趟不用跑”,隻需在網上核對信息,即可坐等穩崗返還資金到賬。

  在這其中,“共享數據”發揮了重要作用。市社保中心充分利用多部門信息聯網及數據共享的優勢,實現對符合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條件企業的快速篩選、測算。在獲得企業相關數據后,依托先進的社保信息系統,剔除退休、死亡等自然減員數后,自動計算企業裁員率及符合條件企業應返還的失業保險費具體金額。

  對符合穩崗返還條件的企業,通過群發短信的方式通知其登錄廈門市人社局官網核對、確認本企業繳納社會保險費的銀行賬戶等信息,確保穩崗返還資金發放的精准、及時。以前企業需郵寄收款收據的做法也取消了,企業無須申報、無須提供材料,在網上公示期滿后,直接將穩崗返還資金打入企業賬戶。

  社保降費減負

  上半年減降成本數十億元

  \

  市民正在社保自助機上辦理業務。記者林妙紅攝

  今年,廈門繼續實施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政策,僅上半年就為企業減費率降成本19.47億元(養老、工傷和失業保險三項社保費)。

  廈門還積極貫徹落實階段性免減延緩企業社會保險費政策,大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今年上半年,全市減半征收大型企業等其他參保單位(不含機關事業單位)三項社保費單位繳費部分3.95億元﹔免征中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三項社保費單位繳費部分34.57億元﹔延緩繳納三項社保費3.69億元。

  對2月份企業已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市社保中心聯合市稅務局主動作為,做好社保退費工作,及時將資金准確退回到企業2月份繳納社保費的銀行賬戶,廈門市成為全省第一個完成本次退費工作的設區市。

  社保扶貧

  未參保困難人員已全部參保

  前些天,梧村街道的殘疾人小鄭到社區補交了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相關材料,他的家人由衷地說:“政府這麼好的政策,真正地幫助到了我們這些殘疾人家庭,也初步解決了殘疾孩子的后顧之憂。”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市社保中心將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扶貧政策作為社保扶貧工作的重要內容,全力做細做實低保、特困、殘疾人等困難人員基本信息數據的比對核實工作,為不屬於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的困難人員提供具有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安排,實現“應保盡保、應領盡領”。

  但政策落實和實際經辦中還是出現了比較多的困難。市社保中心在落實這項政策時發現,這些困難人員有的人戶分離、難以聯系,有的誤以為參保或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會影響低保待遇及殘疾人補助,有的長期異地居住返廈不便,有的無行為能力或無銀行卡。為推動社保扶貧工作落到實處、做出成效,市社保中心工作人員通過向親屬打聽、公安查詢等方式,千方百計與困難人員取得聯系,耐心講解政策,以靈活、便捷的服務解決特殊困難人員在辦理參保、領取待遇手續時遇到的困難,打通了社保扶貧應保盡保的“最后一公裡”。

  梧村街道有一名“90后”小伙子小鄭,因智力一級殘疾、家庭貧困,被納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貧困擴面參保對象。他曾經在快餐店打工,參加過職工養老保險,現已失業在家,受家中經濟條件所限,沒有繼續參保,家人擔心小鄭未來的生活沒有保障。工作人員及時宣傳殘疾人員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相關政策,明確由政府負責繳納最低保費,個人無須繳費,即可得到基本的養老保障,參保后可與職工養老、醫療保險銜接,保証基本保障不斷檔。監護人當即表示了參保願望,但他們都在老家,無法第一時間來社區參保。工作人員通過查閱戶口登記材料,幫助小鄭先行參保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本月,小鄭和監護人一起補交了相關材料。

  截至2020年6月底,廈門21921名未參保困難人員已全部納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保障范圍,其中領取養老金的困難老人共5968人,共為15953人代繳保費319.06萬元,參保率、代繳率、發放率均實現100%。(海西晨報記者 吳斯婷 通訊員 林麗娜)

(責編:吳舟、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