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來到福鼎茶鄉磻溪鎮3萬多畝有機茶園,記者聞到了沁人心脾的茶葉芬芳,還親身感受了九鯉溪、桑翠湖、后坪萬畝草場、石拱廊橋和白茶坊木屋交織的美麗山水。
“福鼎山水美,中國好白茶。”在福鼎產業版圖中,茶葉地位舉足輕重:農民半數以上的收入來自茶葉。同時,以精深加工、休閑觀光為代表的三產融合新業態,正成為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福鼎白茶作為一種媒介,正在打破不同產業之間的界限,由過去的單一農產品生產,向產區觀光、產品體驗、電商營銷、文化傳播等全產業鏈開發方向轉變,形成加速融合發展趨勢。”福鼎市委書記劉振輝說。
茶旅融合,走出發展新路子
走進品品香白茶庄園,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青山碧水的茶園美景:池畔,白牆黛瓦的品茗館、現代化茶葉加工廠房,古韻橫生﹔房后,若隱若現的茶山,連綿起伏,綠波蕩漾。
作為福鼎首批建成的茶葉觀光體驗園之一,2012年,品品香把傳統制作技藝與現代標准化生產技術融合,在管陽河山基地建起這個集白茶種植、生產、營銷、文化、旅游、收藏於一體的白茶庄園。品品香總經理邵克平介紹,現在游客到福鼎除沉醉於山海川島的旖旎風光外,對福鼎白茶及其文化內涵同樣產生濃厚的興趣。今年,品品香白茶游學之旅已到訪20多批,來自全國各地的茶友來此飲茶,領略茶園風光。
福鼎既有豐富的茶葉資源,又有獨特的旅游資源。在兩大產業轉型升級的十字路口,茶旅聯姻成為共識——以白茶促旅游,用旅游帶白茶。
茶旅融合,走出發展新路子。天湖、六妙茶業入選第一批省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培育名單,全市還涌現出25個茶旅休閑點。這些集生產、加工、收藏、文化傳播、旅游觀光、品牌營銷、形象展示為一體的茶葉庄園,以其新興的觀光體驗游模式迅速集聚起人氣。
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陳明旺表示,福鼎作為福建重要茶葉產區,全力打造白茶產業,生動詮釋了“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的發展模式,福鼎白茶成為資源要素集聚、生產方式綠色、設施裝備先進、經濟效益顯著、輻射帶動有力的中國白茶產業發展樣板。
去年,福鼎市茶葉總產量2.92萬噸,其中白茶產量2.33萬噸,涉茶總產值106.5億元。其中,通過集體茶園茶廠出租、入股茶企業等方式,90個村的村集體增收387萬元,實現了村集體和村民雙增收。
茶農觸網,提升產業鏈韌性
7月23日,福鼎市網絡主播挑戰賽舉行決賽,10強選手借助抖音直播展開最后角逐。這是寧德市網絡文化宣傳周系列活動之一,也是深化網絡銷售、助力產業升級的創新探索。
疫情之下,福鼎發力“互聯網+”,建立電子商務平台,鼓勵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
第九屆福鼎白茶開茶節期間,福鼎市委宣傳部策劃實施了“線上營銷技能培訓”“全網線上看開茶”等活動,吸引1200多名茶產業從業者和短視頻愛好者參與。同時,與聚劃算、天貓和抖音等對接合作事宜,目前已有30多家茶企入駐電商平台,建立旗艦店,有效緩解了銷售壓力。
舉辦“縣長帶你買好貨”,催生蝶變效應。市長袁華軍直播2小時,賣出5萬多單,銷售額達747萬元,提振茶企發展信心,開啟白茶營銷的全新嘗試。緊接著,越來越多的茶農、茶企負責人化身主播“雲賣茶”,疏通茶產業鏈堵點。
一季度銷售額1960萬元、同比翻了近3倍的當地企業“老茶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古朴大氣的藏茶牆變為背景,案幾擺上茶具,線下運營中心搖身一變成了線上直播間。據“老茶鎮”董事長、福鼎電商協會會長張金川介紹,公司於2014年創立白茶品牌“馥益堂”,主打線上銷售,已連續4年獲得淘寶白茶品類銷量冠軍。
“為加快品牌觸網,我們推介白茶產業大數據溯源平台,上連茶農、下連消費者,完成從茶園到茶杯的信息歸集。”市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蔡梅生說,基於大數據技術,一方面確保白茶品質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分析出末端消費者的具體需求,為茶企生產、供給提供精准參考,促進茶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打造茶葉公共品牌的基礎上,福鼎積極培育更多白茶品牌,持續提高白茶影響力、競爭力。今年,福鼎白茶以49.74億元的品牌價值榮獲“2020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第四位,並被授予“最具品牌發展力”品牌稱號。這是福鼎白茶連續11年進入“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后,創下的品牌價值新高。這意味著,福鼎白茶的品牌化時代已然到來。
文化賦能,滿城茶香飄萬裡
“世界白茶在中國,中國白茶在福鼎。”作為中國白茶發源地,如何用好中國白茶之鄉、中國名茶之鄉等眾多國字號榮譽?福鼎的選擇是——文化賦能。
裊裊茶香,品茗論道。第三屆福鼎白茶斗茶賽上月在點頭鎮開賽,茶人茶客鑒賞茶香茶韻,交流制茶技藝,弘揚白茶文化。
“這幾年,我們通過舉辦開茶節、斗茶賽和組團參展等活動,持續擴大福鼎白茶對外影響力和品牌競爭力。”市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張青碧舉例說,去年298家當地茶企分為12批次,組團赴上海等地參加大型茶展,並在6個城市和多所著名高校舉辦白茶品鑒會和宣傳推介。
“除了各個茶旅融合節點的打造,福鼎在首個國際茶日還推出6條鄉村精品茶旅線路,融入太姥文化、畬族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非遺和文保單位等文旅資源,讓游客在賞景的同時,體驗獨特的文化韻味。”蔡梅生說。
為傳播白茶文化,當地還創作一大批以福鼎白茶為題材的精品文藝力作,像微電影《最美的樣子》、歌曲《茶韻綿長》和動畫《太姥娘娘與白茶仙子》等,普遍叫好又叫座。隨採風創作團走進福鼎的魯迅文學獎得主劉醒龍感嘆道:“當地齊心協力,不只是把白茶打造成一種產品,而是打造成一種獨具福鼎特色的文化。”
茶亭文化是福鼎茶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全域已發現茶亭上百座,分為雙拱門式、敞牆式、石結構式和廊橋式四大類。如今,古道邊,茶亭旁,絲竹悠揚,把杯品茗。福鼎正延續這份茶韻,用文化去加值茶產業,不是單純做茶商,而是用心講好白茶故事,打造白茶名片。
文創產品開發,讓傳統茶產業煥發新活力。
走進“90后”創業青年謝加闊的工作室,記者看到剛獲得國家外觀專利的“大喬”“小喬”蓋碗,古朴清雅。
“用本地原礦土燒制的茶器,主要分為琥珀、玉白、原礦三個系列,是福鼎白茶的靈魂伴侶產品。”謝加闊舉例說,“小喬”的器型靈感,來自當初家家戶戶飲茶時使用的古朴大茶壺,一方面能夠讓白茶有足夠空間舒展,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展示白茶最初的味道。
白茶+文化,發展潛力大。從白茶宴到白茶啤酒,再到白茶飲料,白茶文創產業方興未艾,深度融合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