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學院積極探索民辦高校發展新模式

2020年08月05日16:56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由世界500強企業陽光控股投資創辦的陽光學院,積極探索“精英治理、三權分立”的民辦高校治理模式,把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貫穿辦學治校全過程,通過管理制度創新來確保內涵發展和質量立校,近年來辦學聲譽和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得到社會和廣大家長的高度認可。

堅持“充分授權、精英治理”的管理理念

陽光學院自2001年創辦以來,就實現投資與管理的相對分離,落實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把大學治理全部交給聘用的精英管理團隊。不僅實現了“董事會負責戰略方向決策、經營層負責日常運營管理、監事會負責審計監察風控”的“三權分立”運行模式,而且黨委委員會、校務委員會、教學委員會、學術委員會都確立了相應的運行職責,形成了層次清晰、管理規范、科學有效的治理機制。

“陽光學院目前處長助理級以上干部沒有一位舉辦方的親友,就連董事長親戚開的一家學校超市也退出了學校。”陽光學院校長、閩江學者特聘教授喬海曙介紹道。2018年1月,陽光控股從湖南大學引進70后博導、金融與統計學院常務副院長喬海曙教授擔任校長。兩年多來,由他帶領的管理團隊,除每年參加兩次董事會召開的預算決算會、年度重點工作計劃會外,學校內部運行的所有事務包括人、財、物等全部授權學校自主管理。

校黨委書記陳少平教授對陽光控股“簡單透明、結果導向、合作共贏”的治理文化非常認可。作為學校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不僅進入董事會參與重大問題決策,在把握學校辦學方向、引導和監督依法依規辦學等方面真正做到了“有職有權”,而且在學校人事工作、干部任免、財務預算、職稱評聘等方面也有充分的話語權。由他主持的“智力助農,服務鄉村振興”的實踐育人項目,被教育部列入2020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立項。

舉辦方對學校辦學連續19年淨投入

陽光學院舉辦方陽光控股始終堅持公益辦學,不求回報。全國人大代表、學校董事長、陽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騰蛟年輕時就立志做一名陳嘉庚式的企業家,把興辦陽光學院作為產業報國、回饋社會的重要平台。自2001年創辦以來,無論是以前的福州大學陽光學院,還是2015年轉為獨立設置本科高校,董事會都沒從學校拿走一分錢,連續19年來實現淨投入。

2018年,陽光控股提出“集全集團之力,把陽光學院辦成受尊敬的百年名校”。為提升學校師資隊伍整體水平,舉辦方投入1億元實施“百名博士引進計劃”,短短兩年就從海內外名校引進博士80余名,專任教師隊伍的博士佔比超過20%,高層次人才數居福建民辦高校首位。

人才強校工程使教學科研成果爆發式增長。2019年該校國家社科基金立項數居全國民辦大學第2位,福建省高校第8位。其中,應用經濟學國家社科基金立項數居全國高校第19位,與山東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並列。

為大幅改善師生教學生活條件,舉辦方近兩年投入5億元建設校區第五期、第六期工程,投入2000萬元興建各類專業實驗室,新建的學生宿舍及教室都配備空調、電梯等,並按國外一流高校的標准裝修。目前,該校教學科研硬件設施、學生宿舍、食堂等都達到全省乃至全國同層次高校一流水平。

形成以舉辦方為主導的產教融合新模式

陽光學院的舉辦方具有多元化的產業優勢,為加強旗下各板塊與學校之間的相互合作,進一步推進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舉辦方陽光控股專門成立產教聯動協調部,在國內率先構建產教發展共同體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舉辦專業、共培應用型師資、共同開發課程體系、共同促進就業創業,從機制上保障學校辦學與其各產業板塊的互通互融。

目前,學校緊緊圍繞“應用型、地方性”的辦學定位,在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精心構筑獨特的培養體系。該校已與陽光城、星網銳捷、陽光物產、陽光幼教合作共建課程體系與實踐平台,合作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合作申報新專業,將行業標准、職業標准、企業最新案例融入課堂教學內容。與陽光城聯合開設“土木工程實驗班”和“財務管理實驗班”,通過實施“3+1”即“三年在學校、一年在企業”的模式來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與應用能力。與星網銳捷合作設立下一代網絡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分實驗室,共同開展科研合作與人才培養。聘請陽光城、星網銳捷高管、博士及技術骨干等作為“雙聘”人才,納入“雙師雙能型”隊伍,來校實質性承擔課程教學任務。連續三年,學校與各產業板塊共同實施“陽光直通車”項目,每年有近100名畢業生直接進入陽光控股集團及旗下各產業板塊就業。(高陽)

(責編:吳舟、張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