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能鎮和江秀琴晒結婚証。
“我們倆是自由戀愛,在那個年代很少見吧?”75歲的江秀琴奶奶笑著看了坐在身邊的老伴一眼,對記者說。82歲的許能鎮爺爺也笑呵呵的,連連點頭,握了握妻子的手。
前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集美街道岑東社區的許能鎮、江秀琴二老家中,聽他們講述青梅竹馬終成眷屬、相濡以沫57年的恩愛故事。他們倆的情緣,始於63年前的一次借桶洗碗……
【相識】
一次借桶洗碗 邂逅一生情緣
“我第一次見到阿琴的時候,她在桌前看書,很專心。當時我就想,‘這個小姑娘,學習好認真呀。’”許能鎮爺爺回憶著,忍不住微笑起來。
許爺爺說,他是廣東惠來人,與妻子初次見面是在1957年。當時,他19歲,正在集美水產航海學校(現已並入集美大學)求學,江秀琴12歲,在集美中學讀書。某日,他在午飯后需要借個水桶打水洗碗,正巧就借到了江奶奶家中,見到了這個正在看書的女孩。
由於住得近,許爺爺和江奶奶一家也有了更多的交集。江奶奶說,許爺爺有時會到家裡幫把手。她的父親同情許爺爺家境貧寒,一人在廈門求學不易,也常關心他的生活。
“我比她大幾歲,多讀了幾年書,所以也經常給她輔導功課。她的語文和數學都是我教的!”許爺爺笑著說,“那個年代,大家都沒什麼好東西吃,她還經常給我帶自己家做的飯菜。”
【相戀】
每周一封情書 訴說相思之情
1959年,許爺爺被分配到上海漁業公司工作,兩人分隔兩地。“工作了一年,就有人開始幫我介紹對象了,但我心裡卻想著還在廈門的小姑娘。”許爺爺說。
“他基本上每周寄一封情書給我,每封差不多都有兩三頁。”江奶奶說,第一次收到情書,她很震驚,也有些自卑,“我想,他長得好看,又是公司的技術骨干。我呢,長得一般般,當時也沒工作。感覺配不上他。”江奶奶笑著說,許爺爺不僅鍥而不舍地寫信,還托老鄉上門說親。“他有了探親假,不回廣東,先來廈門看我。看他很堅持,我本來也喜歡他,當然就同意了。”
就這樣,在1963年9月4日,時年18歲的江奶奶和24歲的許爺爺領了結婚証。
【相守】
一起慢跑鍛煉 一起品茗爬山
直到1982年,許爺爺才順利調到集美航海學校。在此之前,一家人也是聚少離多。“當時,我們誰有假期,就去對方所在地探望。”江奶奶說,“那時,我在集美師專下屬的一個印刷廠工作。得空了,就一個人扛著大包小包,帶著兩個兒子,坐三天兩夜、從鷹潭中轉的火車去上海看他。”
“每次回來,他都會給我帶禮物。我那時的首飾、衣服、皮鞋都是他送的,家裡的衣櫃、電視也是他背回來的。”江奶奶笑著說,“他的品味還可以!”
二老退休至今,每天清晨五點半,都會一起出門晨練,至少鍛煉2個小時。“我們一塊慢跑出門,分頭運動。他練從報紙上學來的保健操,我要打四套拳、舞三套劍。各自練完后,再一起繞著龍舟池慢跑。”
二老也是旅游愛好者,如今每個月都會出去旅游一兩次。今年,他們已去了武夷山、寧德、永春等地。“我們就算旅游,也會去跑步、爬山,他每天清晨四點半起來幫我泡好茶,我們喝了茶,就出去運動咯!”江奶奶說。
“要身體健康,才能長長久久地陪在家人、愛人身邊,你們年輕人也要學我們,好好鍛煉身體!”江奶奶囑咐記者。
(文/圖廈門日報記者 黃琬鈞 實習生 陳宇津 通訊員 鄒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