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思政的時代內涵

2020年08月13日15:41  來源:光明日報
 

  在“互聯網+”驅動下,“微思政”是高校思政教育思路的拓展、理念的轉變,對“大思政”格局的構建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網絡傳播碎片化特征著力落實思政教育成果,實現具體化和日常化?如何讓“微思政”教育內容“接地氣”,實現網絡在學生學習、生活中融於細微、化於無形?又如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意識形態領域爭得話語權?探索新媒體時代下“微思政”教育模式有利於思政教育成果的落地,“挖掘”與“融合”無疑是“微思政”教育模式開展的重要方法和路徑。

  “微思政”是運用數字媒體技術與互聯網資源,通過QQ、微信等自媒體承載形式,以日常化、具體化的對話形式對大學生價值觀念、道德思想、人生態度等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微思政”主要有三個優勢:第一,交互性。“微思政”借助互聯網和新媒體進行互動與交流,體現“人人即媒體”,使思想政治教育實施者與被實施者之間實現了平等的交互式體驗,學生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表達。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道德准則,隻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去追求、獲得和親自體驗過的時候,隻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第二,細微性。“微思政”的細微性主要體現在以朋友交心的方式含而不露地對學生思想道德、價值觀念等的教育和引導,讓思政教育更靈活、親近、細膩。第三,滲透性。“微思政”是隱性教育,讓受教育者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教育者將思政教育成果以“碎片化”和“微言大義”的形式滲透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教育目的。

  同時,“微思政”教育離不開資源的積累。資源要豐富、立體,具有影響力、說服力、時代性、有效性,深入挖掘地方深厚文化底蘊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對學生價值導向、道德規范、文化滋養都有重要的作用。我國是多民族國家,歷史悠久、文化豐富。依托地域特色,挖掘地域文化,將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結合,可以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組成部分,牢固學生的思想陣地。

   (摘選《增強思政教育“微力量”》 作者:王睿,系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重慶郵電大學分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編:吳舟、張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