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福建醫科大學黨委高度重視文明校園創建工作,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系統實施文明校園創建工作,連續7屆榮獲省級文明校園稱號,2018年被評為創建全國文明校園先進學校,創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聚焦頂層設計。成立創建文明校園工作領導小組,校黨委書記、校長擔任組長,其他校領導擔任副組長。文明辦主任由分管副書記擔任。出台《福建醫科大學文明校園創建實施方案》,建立文明聯絡員制度。制定《福建醫科大學精神文明創建評選管理辦法》《福建醫科大學關於開展文明校園主題創建活動的通知》,深入開展“六文明三道德一提升”(即“環境文明、課堂文明、宿舍文明、食堂文明、行為文明、網絡文明”創建﹔“師德、醫德、學術道德”塑造﹔醫學生人文素質提升)品牌活動,明確立德樹人、教書育人根本主題和創建實施步驟。出台學校加強思政工作實施細則、《福建醫科大學“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深入開展思政工作,持續推進五大體系、十大育人工程,27個品牌項目建設。實施《學校醫學人文素質提升實施意見》,構造人文和醫學教育相融合的人文素質教育體系。
聚焦抗疫精神弘揚。學校黨委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第一時間成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校黨委書記、校長任雙組長,組織、部署、協調全校疫情防控工作。先后動員組織附屬醫院387名醫護人員前往湖北、菲律賓一線,開展抗疫救援工作。面對疫情,學校第一時間啟動“陽光天使”宣傳行動,通過挖掘醫療、醫生、醫學教育中“陽光、奉獻、快樂”的內容和元素,多形式、多角度向社會展示和傳播醫學的奉獻之美、藝術之美、價值之美。在校園主頁和官微都開辟“共抗疫情 愛國力行”主題宣傳欄,刊載福建醫科大學抗擊疫情的先進事跡。策劃100余篇優質新聞,講述福醫好故事,總瀏覽量100多萬人次,其中《院長和精英都借給你們了,請一定要完好無損的把他們還回來…》《響應黨的號召,全力支援湖北…》《協和,協和!兩所百年協和醫院“協和”戰“疫”…》等3篇推文總瀏覽量達40萬+,分別位列全國高校微信公眾號單周排行榜第1名、第7名、第24名。制作福醫戰疫MV《愛因為在心中》《戰疫中的福醫人》等原創視頻29個,展示戰“疫”中的福醫力量,總瀏覽量近90萬人次。聯合華中科技大學、三峽大學推文致敬醫護人員。開設抖音賬號“福建醫科大學電視台”,推送14個抗疫短視頻。分批採集學校附屬醫院387名抗疫英雄手模,收藏至校史館,銘記與弘揚福醫人抗疫英勇事跡和抗疫敬業精神。學校抗疫的福醫好故事得到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新華社、福建日報、福建電視台等中央和省市級媒體的報道440多篇,新華社為學校制作3篇援鄂動漫劇瀏覽量均超過120萬。制作《最美逆行,戰疫報國》萬人同上一堂課網絡思政雲課程,在超星教學雲平台正式上線。校黨委書記何明華、校長陳曉春親自授課,教育引導師生醫護員工更好地認識戰“疫”期間體現出來的中國共產黨的卓越領導能力和先進性,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課程訪問量近40萬人次,話題討論近13萬人次。
聚焦價值引領。注重文脈文化文明相融合,《文脈文化文明相融合 打造醫學特色文化校園》入選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一是文脈庚續,挖掘校史資源,凝練學校辦學精神,傳唱校歌。開展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深度挖掘以孟琇燾、林建神同志為代表的紅色閩醫文化。二是文化養成,打造校史館、醫學藝術館、檔案館、生命科學博物館等“四館”金色名片,舉辦舉辦了絲路記憶——福建僑批檔案展、漆畫藝術作品展、福醫的“一帶一路”情懷主題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檔案圖片展等﹔開展校園文化景觀提升規劃設計工作,突出醫學特色,推動建設“醫學公園”,建設文化校園、美麗校園、智慧校園、平安校園、溫暖校園﹔依托“仁醫仁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示范基地,開展“仁愛”“仁德”“仁禮”主題專項活動,實施醫學人文素質提升工程,培養“德術並舉”優秀醫學人才,助力“健康中國”建設。三是文明塑造,開展“微講述、微討論、微發現、微創建、微公益、微傳播”的“六微文明活動”,“六文明三道德一提升”“福醫好故事”主題活動,啟動“陽光天使”行動項目,持續開展“四個一百農村衛生服務行動計劃”“健康護航志願服務專項行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實踐育人全過程,連續17次獲全國大中專學生“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系統開展文明學院、文明處室、文明學系(教研室)、文明樓棟、文明餐廳、文明班級、文明社團、文明宿舍評比活動,引導師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見行動。
聚焦典型示范。深入開展向福建醫科大學涌現的“全國最美奮斗者”福建候選人慕容慎行教授與附屬第一醫院共同策劃開展了“八個一”的系列活動,與福建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共同至福建省九地市開展慕容慎行同志先進事跡巡講。連續兩年開展“十佳教師”“十佳醫師”“十佳護士”“青年之星”評選活動,2020年網絡評選活動累計訪問量高達3300+萬。涌現出一批如第43屆、第47屆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首批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中國杰出神經內科醫師終身成就獎”、第七屆“中國僑界貢獻獎”,和福建“杰出人民教師”“感動福建人物”“最美教師”“道德楷模”“最美學生”等先進人物、先進集體。加強陣地建設,推動校報、電台、電視台、網通社、微信等媒體融合發展,“借力微信服務新平台,打造指尖育人新文化”項目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優秀成果一等獎,“思語易班”網絡文化工作室獲評“福建省高校網絡文化示范工作室”。“福小伊”網絡文化工作室入選團省委新媒體工作室培養成長計劃。獲評福建省全民閱讀示范點基地。三年來,學校共獲得創新創業類賽事國家級銀獎1項、銅獎2項,省級獎項18項。2016年5月,學校代表隊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榮獲第七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全國總決賽特等獎。結合學科優勢,助力“一帶一路”建設,中央電視台多次報道學校援外非醫療隊搶救病患的感人故事。“一帶一路”沿線留學生畢業后,大多成為當地醫療衛生骨干,廣受好評。(福建醫科大學供稿)